长汉路杨新凤桃花源记导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663647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汉路杨新凤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汉路杨新凤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汉路杨新凤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汉路杨新凤桃花源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汉路杨新凤桃花源记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樊城区长汉路学校学校七年级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杨新凤 课题:桃花源记 课型:精品赏读课 课时:两课时(具体课时任务:第一课时独学+互学 ;第二课时 预展+展训 )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 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激情激趣 导入目标 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 学法引航目的、方法、 时间

2、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 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播放动画片桃花源记了解故事情节齐读学校目标。 内容:快读课文,感知魅力一、朗读课文、熟悉情节。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2. 重点掌握:(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2)古今异义字词(3)一词多义(4)重点句子翻译对学内容:互测互读1、对子间互测背诵、,重点句翻译就翻译方法交流;重点段标注交流;互背,看谁背得正确、流畅。群学(突破重难点)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感情?你是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预展:内容:展示准备3、(1

3、)抽签,明确任务,并由组长牵头,商讨展示方案,作好分工,然后分头准备;(2)预展,由组长带领全组预演;做好相应的板书设计,以体现本组展示主要内容;特别是要选择适当的讲解方式;做好答疑准备。展示主题:方案一:你是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2、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如果你身处那个时代你会如何面对生活?建议:1、从背景、内容美和语言美入手。2、全员参与3、分工合作方案二、2、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如果你身处那个时代你会如何面对生活?推荐代表发言。一、我积累。1、古今异义字词: 2、一词多义: 内容:默读课文,品析亮点二、品读课文第一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 桃花林的经过

4、。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第二、三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2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复出”?四、五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再寻桃花源未果的情形。1.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内容:悟读课文,触碰情感 1、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当渔人要离开时,桃源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

5、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第2、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当堂测评 分层达标时间:15分钟落实基础一、注音。便舍( )船 豁( )然开朗 屋舍( )俨( )然阡陌( ) 黄发垂髫( ) 便要( )还家 诣( )二、写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并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语的意思。三、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6、不足为外人道也。7、诣太守,说如此。发展能力一、文章中描写桃花源景色的句子有哪些?二、文章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各表现了村民什么性格特点?提升素养一、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感情?你是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 我的疑惑:文章结构: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为什么寻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