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辅导4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655699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概论辅导4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心理学概论辅导4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心理学概论辅导4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心理学概论辅导4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心理学概论辅导4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概论辅导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概论辅导4(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概论辅导4心理学概论辅导4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考核要求( 一 ) 人际交往概述领会: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 ) 人际沟通和吸引识记 :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要素和模式领会 : 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 三 ) 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识记 :群体的概念、群体的功能,社会助长,从众,去个体化领会 :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简单应用 : 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可以从三个方面: 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来分析。(一)本能强调本能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 , 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

2、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与别人交往的需要 , 也只有在与别人的正常交往中 , 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 ,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安全感。(二)合群需要心理学家沙赫特 (S.Schachter,1959)曾经做过一项实验 , 探讨处于孤独状态下的个体的合群需要。结果发现 , 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 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 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 , 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 而处于低恐惧的情况下 , 这种合群的需要并不那么强烈。 可见 , 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 , 减低恐惧感。( 三 ) 自我肯定需要我们每个个体对自身的了

3、解都来源于社会学习过程 , 当婴儿随着自身生理方面的成熟 , 随着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加深 , 他们逐渐能够区分开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 能够区分开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 , 他们就有了了解、 认识自己的需要 , 也就是产生了自我意识。但是个体对自己真正的了解 , 还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在 20 世纪初 , 社会学家库利发现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 别人对个体的评价、态度 , 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 , 使个体从中了解了自己 , 界定了自己 , 并形成了相应的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的形成标志着个体社会性的发展 , 而自我意识最初是通过对别人的评价的意识而发展的。

4、 这个过程类似于个体通过照镜子来认识和辨别自己。通过这样的 镜像自我 , 个体的自我概念就引导自己塑造了实际的自我 , 否则 , 个体就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 如果个体从出生起就没有接触人类社会 , 就没有与人的正常交往机会 , 那么 , 尽管他可能各方面的生理机能发展正常 , 但他的自我概念发展却会受到抑制。 所以 , 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 , 了解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 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 并树立相应的可行的奋斗目标。总之 ,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 , 绝对离不开人际交往 , 人际交往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主要社会来源。但是 , 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

5、中 , 也不能过分依赖于某一个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 , 认识自己 , 应该学会以辩证的、 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自己。二、人际交往的理论( 一)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 (W.Schutz,1958) 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分为两个方面 , 首先 , 他提出了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 其次 , 他根据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 以及个体在表现这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 将人的社会行为划分为六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1.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舒茨认为 , 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 , 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 , 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

6、往中所采用的行为 , 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 , 若是社会交往的经历过少 ,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 , 儿童与同龄伙伴也缺乏适量的交往 , 那么 , 儿童的包容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 , 他们就会与他人形成否定的相互关系, 产生焦虑 , 于是就倾向于形成低社会行为 , 在行为表现上倾向于内部言语 , 倾向于摆脱相互作用而与人保持距离 , 拒绝参加群体活动。如果个体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社会交往过多 , 包容需要得到了过分的

7、满足的话 , 他们又会形成超社会行为 , 在人际交往中 , 会过分地寻求与人接触、 寻求他人的注意 , 过分地热衷于参加群体活动。相反 , 如果个体在早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 , 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 , 他们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 , 这样的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 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 , 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 , 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个体在早期生活经历中 , 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 , 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 , 他们能够

8、顺利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 ,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 而如果个体早期生活在高度控制或控制不充分的情境里 , 他们就倾向于形成专制型的或是服从型的行为方式。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 , 表现为倾向于控制别人 , 但却绝对反对别人控制自己 , 他们喜欢拥有最高统治地位 , 喜欢为别人做出决定 ; 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 , 表现为过分顺从、依赖别人 , 完全拒绝支配别人 , 不愿意对任何事情或他人负责任 , 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 , 这种人甘愿当配角。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 , 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当个体在早期经验中没

9、有获得爱的满足时 , 个体就会倾向于形成低个人行为 , 他们表面上对人友好 , 但在个人的情感世界深处 , 却与他人保持距离 , 总是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 ; 若个体在早期经历中, 被过于溺爱 , 他就会形成超个人行为 , 这些个体在行为表现上, 强烈地寻求爱 , 并总是在任何方面都试图与他人建立和保持情感联系 , 过分希望自己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 ; 而在早期生活中经历了适当的关心和爱的个体 , 则能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 ,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 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 , 又不会产生爱的缺失感 , 他们自信自己会讨人喜爱 , 而且能够依据具体情况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

10、 也可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二) 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家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 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 , 他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寻求奖赏、快乐并尽少付出代价的倾向 ,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 , 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人们所付出的行为肯定是为了获得某种收获 , 或者逃避某种惩罚 , 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人的行为服从社会交换规律 , 如果某一特定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的话 , 他就越会表现这种行为, 而某一行为付出的代价很大 , 获得的收益又不大的话 , 个体就不会继续从事这种行为。这就是社会交换。霍曼斯指出 , 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 , 而且还包

11、括了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的交换 , 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个体在进行社会交换时 , 付出的是代价 , 得到的是报偿 ,利润就是报偿与代价的差值。个体在社会交往中 , 如果给予别人的多 , 他就会试图从双方的交往中多得到回报 , 以达到平衡。如果他付出了很多 , 但得到的却很少 , 他就会产生不公平感 , 就会终止这种社会交往。 相反 ,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 , 总是付出的少 , 得到的却多 , 他就会希望这种社会交往继续保持 , 但同时也会产生内疚感。 只有当个体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收益达到平衡时 , 或者自己在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时 , 自己的报偿与代价之比相对于对方的报偿与代价之比是

12、同等的时候 , 个体才会产生满意感 , 并希望双方的社会交往继续保持下去。当然 , 个体在进行社会交往时 , 他们对报偿和代价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 也不一定是根据物质的绝对价值来估计的 , 这完全是一个与心理效价有关的问题 , 所以 , 当个体对自己的报偿与代价之比的认识大于他人的报偿与代价之比时 , 也许会被别人所不理解或不认可。 这就是为什么在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 , 有时会出现在有些人看来根本不值得做的事情 , 却被当事人做的很有趣 , 而有些时候在别人看来是值得做的事情 , 却被另一些人所不齿。 可见 , 社会交换过程中 , 包含了深层的心理估价的问题。第二节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一

13、、人际沟通( 一 ) 什么是人际沟通广义的沟通指的是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 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 , 与大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 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 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可以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 也可以发生在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 还可以发生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不管发生在什么情况下, 人际沟通总是沟通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而展开的。人们在沟通时, 会根据双方的特点选择沟通的内容、通道以及策略, 以达到影响对方的目的。( 二 ) 人

14、际沟通的功能沟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 , 使人们的行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 从而使社会生活维持动态的平衡。沟通还具有需要满足的功能 , 个人通过表达自己的身心状态 , 实现与他人的联系 , 明确人际关系的行动方向 , 从而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研究结果显示 , 人类如果缺乏信息交流 ,其语言能力及其他认知能力都将受到严重伤害。 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和在我国发现的猪孩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对于老年人和新生儿的研究也发现 , 如果多给他们提供剌激 , 特别是社会性刺激, 就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 , 也能够减缓老年人的衰老速度 , 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 ) 人际沟通的基本模式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是: 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标靶、反馈、障碍和沟通背景(1) 信息源 : 主要指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2) 信息 : 主要指信息源试图传递给目标靶的观念和情感 , 它们必须被转化为各种可以被别人觉察的信号 , 这些信号包括语词的和非语词的。(3) 通道 : 主要指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4) 目标靶 : 主要指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5) 反馈 : 沟通过程是一个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