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65569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课文导读】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船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并指出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这一创举将人类登月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从而激发了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文侧重于记叙,按时间顺序展开,详细地表达美国“阿波罗号飞船此次登月是宇航事业的里程碑,引出下文,引起读者 阅读的兴趣;接着具体记叙登月经过;最后总结登月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 1.用简洁的话概括登月 的过程。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分明明白地表达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办法。 【学法指导】 本文学习内容为世纪年代末,美国宇航员代表全

2、人类登月成功,迈开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在人类航天事业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学习本文要尝试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获取课文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人类登月的资料,并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激发丰盛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自主研究的学习能力。 【训练提升】 一、根底稳固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里程碑bi狭小xi椭su圆 B.悬xin在操纵杆gn故障zhng C.液氢qng休斯敦dn摄像sh D.狭xi窄装置zh小心翼翼y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可望而不可即 A.立即B.即使C.接近、靠近D.完成 昂首挺立

3、A.抬、举B.仰C.高高的 D.高涨 3.以下各句中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办法的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 近邻。 B.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 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4.请把重新调整后句子的顺序填在下面横线上。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飞船进入大气层,回到地球。 登月舱翻开舱门。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间点,向月球进发。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登月

4、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正确的顺序是: 二、精段阅读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效劳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 一级火箭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中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

5、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边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证明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后,计算机开始自开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激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回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察看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火箭继续回升。

6、当到达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到达每秒6.8公里,离地分秒,第三级火箭动员机启开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 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5.解释“可望而不可即在本文段中的意思。 6.“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_,地点在_。 7.“土星号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的比喻 意在突出什么? 8.如何理解“一个伟大的时刻来 到了? 9.土星号用了多少时间把“阿波罗号送入预定的轨道? 三、拓展训练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

7、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察看事实, 对月球的身份作了符合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假设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份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里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不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

8、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假设情况果真如此,则,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吗? 但是,地球的直经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 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 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局部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亮 、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 、月球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

9、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拟少了。不过 ,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0.从文中的介绍来看,你觉得关于月球起源的三种学说哪种较为可信?为什么? 11.如果文章的内容不作改动,而把文章的题目换成?月亮地球的姐妹

10、、妻子,还是女儿?,你觉得适宜吗?请说出理由。 12.倒数第二段的句子排列顺序被打乱了,不改动文字和标点,把它调整过来,应该把第_句移到第_句前面。 13.月球起源学说十分深奥,但本文写来却生动形象,浅显明白,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是成功地运用了_、_等表明办法,请找出相应例句: _ _ _ 14.第三段中加粗的两个“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 15.请分别从第四段中的两个括号内选出适宜的选项,把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内。 16.对最后一段在叙述上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与开头照应。 B.归结全文。 C.用拟人化手法叙述了人类揭开月球起源之谜和信心与决心。 D.运用反问,叙述了人类想要弄清

11、月球“身份的强烈愿望。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1.D 2. C B 3.D 4.语序: 5.“可望是指茫茫太空中,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是近邻,但月亮却在离地球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难以靠近,所以说“不可即。 6.1969年7月16日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7.“土星号火箭将推动“阿波罗号飞船进入太空。像巨人一样是说火箭之高有一百多米,“昂首挺立着突出了:一切准备就绪,充斥信心。 8.因为宇航员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这是迈开了人 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将会在宇航事业树起一块新的里程碑。 9.用了分秒。 10.“同源说应该较为可信。因为其他两种学说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对“俘获说提出了质疑;“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分裂说提出了质疑。 11.不适宜。因为改动以后,题目中“姐妹、妻子、女儿的顺序与文章中对三种月球起源学说的表明顺序不协调。 12. 13. 作比拟; 打比如;例句略 14.不行。因为这两处都是推测的情况,不一定是事实。 15.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