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65538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基本知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文献出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宪章之序言。该宪章1946年6月1922日在纽约由国际卫生会议通过,1946年7月22日由61个成员国的代表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记录,第2号,第100页),并自1948年4月7日起施行。从1948年至今,该定义未曾作过修改。1986年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提出,健康还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科高德九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有充足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度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水平强,能适合外界环境的

2、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1、行为与生活方式(吸烟、酗酒);2、环境因素(内环境-免疫力、营养状况;理化环境气候、空气、水源污染、住房、工作环境;生物环境病毒、细菌、动物、植物;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学校、工作场所);3、生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4、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医疗条件、预

3、防接种、健康知识普及等。 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合环境。5、人格完整。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应将心理健康纳入到总体健康的定义中去。心理障碍在我国疾病的发病率第一。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一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处于正常或异常状态的判断。2、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

4、量,对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实行测量的结果常常呈常态分布,位居中间的绝大部分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3、医学标准;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具体来说就是依照是否存有症状和病因作为判断心理是否异常的标准。4、社会适合标准;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如果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与社会不相适合,就被认为有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存有。以上每种判断标准,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需要综合分析利用。 异常心理的后果: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冲动伤人或自杀、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等) 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自杀死亡,约1020倍的人自杀未遂,即每40秒有一人自杀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者超过全球武装冲突或交通事故死亡者。如果计算绝对数字,全世界1/4的自杀发生于印度和中国,中国占20%。抑郁症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杀的念头,15%-20%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所有自杀者中的60%是抑郁症患者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