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654758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白蛋白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

2、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5 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 (食药监械管 2013242 号),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按 类医疗器械管理的白蛋白检测试剂(盒),产品类别为: -1 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白蛋白测定试剂(盒)适用于使用溴甲酚绿法( BCG )、溴甲酚紫法( BCP)对血清、血浆中白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的白蛋白测定试剂(盒) ,包括手工试剂和在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的试剂。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干

3、化学方法测定白蛋白试剂(盒)。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综述资料白蛋白是属于球蛋白的一种蛋白质。广泛分布在各种动植物中,在人体血液,组织液中含有白蛋白,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白蛋白的分子结构含 585 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 66458,分子中含 17 个二硫键,不含有糖的组分。在体液 pH7.4 的环境中,白蛋白为负离子,每分子可以带有 200 个以上负电荷。它是血浆中很重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白蛋白(又称清蛋白, albumin,Alb )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 1519 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

4、的 40% 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白蛋白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白蛋白增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硬化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 (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 )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其中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部分应着

5、重从方法学、临床应用情况、性能指标等方面写明拟申报产品与目前市场上已获批准的同类产品之间的异同。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 年第 44 号)的相关要求。(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1.试剂盒所用与白蛋白结合的染料(如溴甲酚绿或溴甲酚紫)详细试验资料。如外观、纯度或试剂等级,供应商信息和资质, 采购合同、 原辅料性能指标及合格证(检验证书)等。2.企业内部参考品(白蛋白标准液)的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及试验资料;白蛋白标准液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

6、资料。白蛋白已具备有证参考物质(如CRM470 、ERM/IFCC ),生产企业内部白蛋白标准品(液)应通过建立自己的参考品体系并溯源。(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1.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可以流程图方式表示,并简要说明主要生产工艺的确定依据。2.产品反应原理介绍。3.检测体系反应条件确定:申请人应考虑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实验参数、仪器型号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上述条件的最佳组合。4.检测体系中样品加样方式及加样量确定:申请人应考虑样品加样方式、加样量对产品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加样方式及加样量。如样本需采取稀释或其他必要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方可用于最终

7、检测,申请人还应对可用于样本稀释的物质或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最终选择的用于样本稀释的物质或处理方法。5.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详述。(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企业应提交制造商在产品研制阶段对试剂盒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包括具体研究方法、实验数据、质控标准、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对于白蛋白测定试剂(盒)建议选择多批产品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对于适用多个机型的产品,应提供如产品说明书【适用仪器】项中所列的所有型号仪器的性能评估资料及其实验参数。性能评估应采用临床样本,并尽量采用异常人群(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患者)样本,如果线性

8、范围低端样本不足,可以考虑补充低风险患者样本或健康人群。1.分析灵敏度:分析灵敏度的确定常使用同批号试剂对已知浓度样品(或有证参考物质)在试剂盒规定参数读数点下的吸光度值( A )或差值( A),换算成 40.0g/L 的吸光度或吸光度差值。2.线性范围:建立试剂线性范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且应充分考虑多倍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3.精密度:测量精密度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两个浓度都应在试剂盒的测量范围内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医学决定水平) ,通常选用该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附近和异常高值样本。两个浓

9、度都选用高值样品,可能致 CV 偏小,也不能选用接近最低检出限的样品,可能致 CV 偏大。4.准确度( 1)与企业内部白蛋白校准品(液)的比对研究使用已溯源的企业内部定值参考品进行验证,重点观察检测结果的偏差情况。( 2)方法学比对采用参考方法或国内 /国际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拟申报试剂同时检测临床样品,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间的偏倚。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对比试剂进行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5.干扰物

10、质及交叉反应研究。(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参考区间确定所采用的样本来源、确定方法及详细的试验资料。(六)稳定性研究资料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涉及申报试剂的稳定性研究。包括效期稳定性(实时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开瓶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等研究,申请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依据、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结论。对于效期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三批样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七)临床评价资料试剂(盒)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及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 年第 16 号)

11、进行临床试验。1.研究方法选择境内已批准上市、临床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同类产品作为对比试剂,采用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以下称考核试剂)与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本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或优于已上市产品。建议企业尽量选择方法学相同、线性范围及精密度等性能接近的同类试剂作为对比试剂。2.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 1)第二类产品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2 家(含 2 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的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 2)临床试验机构应有能力提供临床评价所需的各类样本,实验操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环节(仪器、试剂、质控及操作程序等) ,熟悉临床试验方案。在整个实验中,考核试剂和对比试剂都

12、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最大限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3)不同的临床试验机构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批次考核试剂进行临床试验,以便对数据进行科学客观的统计分析。( 4)对比试剂统一。3.临床试验方案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案。各临床研究机构的方案设置应基本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改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临床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实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试验方案中应确定严格

13、的病例纳入 /排除标准, 任何已经入选的病例再被排除出临床研究都应记录在案并明确说明原因。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和判定试验结果时应采用盲法及样本随机分配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对于新方法测定白蛋白试剂建议明确测定原理或方法学定义的研究,应在方案中明确前后两次浓度变化有临床意义的标准。临床试验中所涉及的样本类型应与产品说明书一致,且每种样本类型例数的选择应符合基本的统计学要求。临床试验机构选用的对比试剂与其适用机型匹配。4.研究对象选择4.1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确定:申请人或临床研究者应根据产品临床使用目的,与该产品相关疾病的临床发生率确定临床研究的样本量。在符合指导原则有关最低样本要求的前提下,还应符

14、合统计学要求。4.1.1 临床研究的总样本数至少为200 例。应考虑样本量的分布。 样本量的选择应符合统计学及相关指导原则的要求。样本浓度应覆盖考核试剂检测范围,尽可能均匀分布。不少于30%样本的测定值处于参考区间以外,但在测量范围内。4.2 如果考核试剂同时适用于血清或血浆样本类型,可完成一个样本类型 (血清或血浆) 不少于 200 例的临床研究,同时可选至少100 例血清或血浆同源样本进行比对研究。4.3 建议在临床试验中选择部分含干扰物质的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包括高脂、溶血、黄疸的样本。血清中多种蛋白成分如 a1-球蛋白、 转铁蛋白、 触珠蛋白也会和BCG 或 BCP反应,以从临床角度验证对试剂的影响。5.统计学分析对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曲线分析等。对于对比实验的等效性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