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65475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全文)2001-11-12由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主编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近日发布,内容如下: 1 总 则101 (目的)为全面提高人后环境质量水平,建设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居住环境、实现人类健康与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技术要点。102 (基本要求)健康住宅的开发建设应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安全性、环保性、亲和性、自然性和保障性。住宅建设应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居住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03 (建设原则)健康住宅工程的开发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环保)贯彻国家

2、环保方针政策,保护环境,正确处理好“人、环境、健康”的关系,促进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技术)积极推广、开发相关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健康住宅产业化发展。 3(人文)满足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创造便于人际交往与体育活动的、具有亲和氛围的生活。 4(自然)正确处理好在开发建设中,人与自然及健康的相互依存关系,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5(老年)从推进社会发展角度出发,针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及主要为家庭养老模式的现状,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老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6(体制)努力探索社区健康教育、诊断、预防、护理体系和服务支援体系建设,推动社区健康管

3、理、保障活动的发展。104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点适用于新建、改建住宅和居住区的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阶段,是健康住宅与人居健康工程科学化建设的主要技术内涵。工程项目应根据其经济和社会综合条件,并遵循国家工程建设、环保和卫生部门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做好策划、设计和建设工作。105 (验收)本技术要点力求推动全国健康住宅工程建设的发展,开展健康住宅工程建设试点和技术跟进工作。工程项目建设中,分阶段开展现场测试和评估工作,并经专家考核后验收。 2 人居环境的健康性 21 室外环境211 (基地)基地应选择在适宜健康居住条件的地区,有充足的阳光、自然风、水源和植被,能避免噪声和大气污染,

4、有效防止工业、农业排放物的侵害。同时,具有适合工程建设的地质、地形和地貌,能避开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的侵害。212 (救灾)工程建设应考虑防灾、抗灾能力。设置日常必备的抗灾、救灾的物品和设施,能满足消防、救援、抗灾、避灾等方面的要求。213 (交往)规划布局应满足居民交往的需求,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特别是满足老人、儿童的室外活动需求。减少人、车相互干扰,保证人、车安全和居住安宁。214 (无障碍)住区建设应实施无障碍原则的技术规定,设计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 22 居住空间221 (人本)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居住生活行为规律为原则,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实现居民的舒适、安全、卫生和健

5、康的文明型居住生活的目标。健康住宅空间最低面积标准详见221表。222 (私密性)空间尺度适宜,合理安排各功能空间系统。实施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的原则,明确各行为空间的专用性。主要居住空间(起居、主卧)应避免相互干扰,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视野。223 (适应性)综合布置结构和室内管道系统。结构和布管设计符合扩大住宅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可改性的要求,贯彻集中管道外移和各种管道不穿楼板的原则。 健康住宅最低面积标准建议 表221 分 类 项 目 指 标 体 系 最 低 一 般 推 荐 起居厅 14 18 25 主卧室 12 14 16 次卧室* 8 10 12 面 积 厨 房 6 8 标 准

6、 餐 厅 6 8 10 主卫生空间 6 7 8 (m2) 次卫生空间* 3 4 贮藏室 3 4 6 书 房* 6 8 10 注:*空间数量可以选择;餐厅可与起居空间、厨房合并,面积可适当减少。224 (长寿性)空间尺寸要便于老年人和残疾人行为。考虑老龄化需求的居住基本功能,采取相应对策并设置相关设施。顺从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周期,使其具有灵活性。应有老年人的扶手、防滑和报警安全保障措施。225 (安全性)应制定住宅的安全性对策,保证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和功能的安全,加强住宅日常安全和防范措施。 23 空气环境质量231 (通风排气)室内通风排气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自然通风)住宅的居住空间应能

7、自然通风,无通风死角; 2(排气)厨房、卫生间应采用竖向或水平方向的集中排气系统,应有防倒灌、串气和串味的有效措施。232 (空气污染)应防止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制止室内空气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侵害。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期间,应有室内新鲜空气交换和补充设备。233 (装修材料)防止室内装修环境污染措施应遵守国家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选用对人体不构成危害的建筑材料。各类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污染物(如氧)、化学污染物(如甲醛、氨、苯)及挥发性有机物(TVOC)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33的要求。 各类建筑材料的有害物质控制指标 表233 分类 控 制 指 标 材料 镭(226Ra)(Bqk

8、g-1) 比活度200 无机材料 放射性(Bqkg-1) 等效比活度350 人造板 甲醛(mgm3) 12(环境测验舱) 涂料(平光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g/L)125 苯() 不得检出 或半光型) 游离甲醛(mgm3) 05 胶粘刑(白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g/L)白乳胶30 地板胶50 苯() 不得检出 乳胶地板胶) 游离甲醛(mgm3) O5 注:1各种建材应该注意室内的日常事故发生,不应含有石棉纤维纸。地面材料应有防滑的措施。 2不得使用107胶。234 (室内空气)室内空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34-1的规定。 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指标 表234-1 污染物名称 单 位 浓度限值 备 注 一氧化碳 (CO) mgm3 50 日平均浓度 二氧化碳 (CO2) 010 日平均浓度 氨 (N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