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案)【新教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65133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案)【新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案)【新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案)【新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案)【新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案)【新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案)【新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案)【新教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逻辑的力量教案【单元导读】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逻辑的力量”。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懂一点逻辑,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我们常常要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往往会基于事实进行推理,作出判断,掌握一些逻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且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从而达到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

2、目标。【素养目标】1.了解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掌握逻辑规律,辨别潜藏的逻辑错误。2.理解推理规则,掌握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3.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教学重难点】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第一模块: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一、何为“概念”含义: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二、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要谈的概念间的关系,

3、不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事理上、空间上、时间上等方面的关系,而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一)相容关系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是指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情况的不同,相容关系又分为四种情况。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仅仅是在外延上相同,在内涵上一定是有区别的。如果两个语词所表达的

4、概念在内涵、外延上都相同,它们就不属于全同关系,而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如“西红柿”和“番茄”,它们的差别只存在于语体色彩上,而在逻辑意义上没有任何差别,所以它们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真包含关系真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真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于关系是指某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种属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于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是b

5、,并且有的b不是a。例如,“大学生”和“学生”、“人文科学”和“科学”。真包含于关系如下图所示:如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非常相似,如果不考虑顺序问题,二者可以合称为从属关系,其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叫种概念,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属概念不能是单独概念。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例如,“青年”和“作家”、“畅销商品”和“高档商品”。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都不能是单独概念。(二)

6、不相容关系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又叫全异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不相容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不是b。例如,“植物”和“动物”、“科学”和“迷信”、“红色”和“蓝色”等。这种关系如下图所示: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又分为两种情况。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有彩色”和“无彩色”、“男人”和“女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常常是一组肯定否定概念,如“有彩色”和“无彩色”;但也可以是两个肯定概念,如

7、“男人”和“女人”。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反对关系如下图所示: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五种基本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任何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必然是并且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单独概念之间只能是全同关系或全异关系。三、逻辑的基本规律我们体会了逻辑无处不在的力量,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

8、”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使用这两个规律时,概念间的关系应为“矛盾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也就是一定是一真一假。“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原因,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四、小组合作探究l 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明确 “鲁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

9、关系”,违反“同一律”。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明确 “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明确 “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了“排中律”。

10、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明确 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明确 胡屠户对范

11、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自相矛盾了,违反了“不矛盾律”。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明确 “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这个理由并不充足,违反“充足理由律”。第二模块: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一、常见的三种推理形式(一)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的形式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

12、。1.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例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

13、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与大项P和小项S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M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S与大项P之间关系的结论。2.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两种。(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是0,那么这个数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这个数能被5整除;如果一个图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边相等;这个图形四边不相等,所以,它不是正方形。两个例子中的大前提都是一个

14、假言判断,所以这种推理尽管与三段论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不是三段论。(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这块地的菜长得好,所以,这块地肥料足。育种时,只有达到一定的温度,种子才能发芽。这次育种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所以种子没有发芽。3.选言推理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1)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支。例如:这个三

15、段论的错误,或者是前提不正确,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规则;这个三段论的前提是正确的,所以,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是推理不符合规则。(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它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例如下面的两个例子:一个词,要么是褒义的、要么是贬义的,要么是中性的。“结果”是个中性词,所以,“结果”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在人们的解释思维中,归纳和演绎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的。例如:在一个平面内,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内的一切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根据前提所考察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