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下统计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64198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数下统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二数下统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二数下统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二数下统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二数下统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数下统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数下统计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主备人:王建军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单元教学内容: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

2、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

3、单的复式统计表。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统计(一)(总第57课时)教学内容:统计(一)(教材、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教学重难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教学准备:相关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

4、?(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1出示探究目标,掌握学习方法。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电脑出示统计表():体重(千克)以下以上人数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电脑出示统计表()体重(千克)以下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单位:千克)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

5、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一班的同学参加

6、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活动、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统计(二)(总第58课时)教学内容:统计(二)(教材第、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格表示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

7、识。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格表示个单位的表现形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1出示探究目标,掌握学习方法。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组织记录:()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完说明用画“正” 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问:全部记

8、清的同学举手?(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产生了困难,因此顾此失彼。)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学会制作统计图。()分组讨论:如果用每个表示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讨论后得出结论:用个表示辆车比较合适。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难点。()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在书上完成例统计图、小题,指名口答。()组织讨论:

9、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师生总结绘制用格表示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设计意图:本环节老师充分放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交流合作带来的成功。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助独立完成第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题。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第三课时统计(三)(总第59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二第3、4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2认识

10、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教学重难点: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教具:课件、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学会看统计图,引导学生从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鼓励学生相互间说说你从统计图中看出什么,想到了什么。2出示统计图二,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也有横向的。引导学生说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组织学生相互说一说,看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最多然后汇总。3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和不足。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1出示探

11、究目标,掌握学习方法。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学看统计表。 “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注意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并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分析,还可根据数的变化规律估计预测一些问题。名称 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李庄12台16台15台18台张村15台18台15台16台2“小调查”:以小组的形式调查生活中班上同学每天睡眠的时间,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等方式呈现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讨论: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析身高和年龄的关系,首先要读懂表格的内容,找出数据变化情况。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助1给出某商店10天中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是从周三

12、开始统计,还要求学生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把握大致的销售量规律和趋势。2练习二十二第三题。3练习二十二第四题。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做配套练习相关题。教学反思: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主备人:王建军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

13、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 找规律(总第60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15116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教学准备: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

14、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1)每行有几种瓷砖?(2)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交流揭示课题:找规律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1出示探究目标,掌握学习方法。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