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064093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时期考点汇总:唐代文学概论唐代社会的特点及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社会特点:大唐:强大统一的国家、开放型的富裕社会。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唐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人民的创造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经济上: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用人制度上:实行科举制度,取代六朝世袭制思想上:兼容并包对文学的影响:1、实行科举制对文学的影响:唐代新兴的庶族地主出身的文人,取代了六朝士族豪门成为作家的主体。于是,文学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市井。这是唐代文学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唐代文学繁荣

2、发展的重要原因。2、思想上,兼容并包:儒、道、释三者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唐代的统治者对文人采取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宽容的作风。唐代文人思想自由,博采众长。3、文化上,开放和包容在唐代,各民族的文化也得到空前的融合,而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也是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唐代各种社会思潮活跃,唐代文人多有自由的个性,健康的心灵。唐代思想文化上的兼容性带来思想文化的活跃,也促进了文学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立。4、唐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革新的精神唐诗繁荣的原因及表现。原因:科举制“以诗赋取士”的刺激统治者的喜好和鼓励广大群众的热爱与传播表现:帝王的提倡开启了崇尚诗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诗

3、歌的实用价值使广大士人充分释放才情,写出了大量高品质的诗作;歌者以歌传诗的传播方式造就了庞大的诗歌欣赏队伍。唐人传奇的创新之处1、以诗歌与散文结合、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独特风格;2、既有美妙的意境,又有细致的刻划;3、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如实的描绘4、因此,无论就现实意义或美感价值来看,唐代传奇都超过了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人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是继六朝小说后我国小说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初唐诗歌名词术语: 上官体 上官仪诗歌被称为“上官体”,其特点:“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绮错婉媚”是指词藻的典雅优美和花样翻新,诗风的委婉与柔媚。“上官体”是唐代诗人第一个自成一体的风格称号

4、,也是唐初宫廷诗的代称和标志。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初唐高宗、武后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合称。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沈宋 “沈宋”是初唐武后及中宗朝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沈宋”的出现,标志着律诗的全面成熟和定型。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

5、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故称沈宋.文章四友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齐名,四人合称“文章四友”。 “四友”皆为高宗、武后朝的宫廷诗人。“四友”皆以格律诗著称,对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思考问题: “四杰”对初唐诗歌的改造。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

6、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陈子昂诗歌主张及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诗歌主张:以“复古”为革新与进步;表达的情感: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与贤人失志的幽愤心态的结合。对唐诗的发展的影响: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纠正齐梁以来诗坛习气,完成了诗风改革的使命,使唐诗走上更为广阔的、健康的发展道路初唐宫廷诗人对格律诗的贡献。1、 上官体诗人上官

7、仪:除了写“绮错婉媚”的诗句外,他还把诗的对偶,归纳为六种对仗的方法。这虽为他的宫廷诗服务,但是对律诗的形式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 “文章四友”:在五律和七律的形式上创作3、 沈宋:从前代人和当代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经验之中,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王绩田园诗的意义。 王绩是最早的唐代诗人。其诗多以田园的闲适情趣为内容,风格平淡自然,摆脱了南朝诗歌的雕饰华靡的习气王绩的诗歌是唐初诗坛清新朴素的别调,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构成了时代的一个不协调的异体。王绩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六朝山水田园诗到唐代山水田园诗之间的过渡诗人。刘禹锡、张若虚七

8、言歌行的贡献。从刘希夷到张若虚,诗歌从“人”“花”联系,发展到“江”“月”映照,即从着重表现“情”发展到突出表现“境”。一方面是韶华易逝,青春不永,另一方面是万物生生不息,衰而又新。所以在伤感之中,又透露出对大自然的永恒生命力的向往。诗中的情思,也并不限于女子的自叹自怜,而包含了更广泛的人生哲理。唐诗的情韵,诗歌的意境缔造者。盛唐边塞诗盛唐边塞诗:边塞诗,是指直接或间接描写我国古代边地风光、边塞生活的诗歌。边塞诗与军旅诗、咏史诗、咏怀诗、爱国诗、赠别诗、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关系密切。边塞诗是“盛唐之音”的标志之一,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 盛唐边塞诗空前绝后的成功,被视为盛唐诗歌高潮的重要标志。盛唐

9、气象: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高岑指高适与岑参l思考问题:唐代边塞诗兴盛的原因。1. 国家强盛,边功卓著。辽阔万里的疆域,是盛唐彰显实力的最佳场所。盛唐边塞诗的雄豪风貌,正是强大帝国的综合国力和“盛唐气象”的真实展现。2. 盛唐文人的阳刚气质和尚武精神。盛唐诗人共同的重武轻文的价值取向和选择,是盛唐时代精神的

10、一个重要表现。3. 朝廷鼓励边功的国策。朝廷鼓励边功的政策,激发诗人关心边事,赴边从军的热情,为诗歌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4.民族和同、中西文化交流活跃。 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为诗人直接和间接地吸取边塞生活养料创造了有利条件。l盛唐边塞诗总体特征。(1) 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 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 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

11、已经成熟,蔚为大观盛唐边塞中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人道主义1.盛唐边塞诗通过描写边疆艰苦的生活、边塞残酷的战争,抒写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2. 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义的精神。3盛唐边塞诗通过抒写征人思归,思妇念远的幽怨之情;批判朝廷穷兵黩武的政策;谴责不恤士兵、指挥无能的将领等,表现了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4. 盛唐边塞诗描写边塞苍茫辽远、奇异瑰丽的景色和异域的风土人情,壮景奇情,展现了典型的“盛唐气象”。5.盛唐边塞诗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情调激昂,有豪放、粗犷、刚健、悲壮的总体艺术风格,体现了一种崇高

12、之感和阳刚之美的美学风貌。盛唐边塞诗阳刚之美的表现(见上)高适边塞诗的特点。高适边塞诗既有抒发建功边塞的宏大抱负和慷慨豪情; 以写实的方式,对边塞生活、军事场面作广泛记录;具有豪迈雄壮的情感基调与沉实浑厚的艺术风格。 最杰出的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歌表现。1 岑参是盛唐最年轻的著名诗人。2.岑参是边塞生活最长,涉足的边塞地域最远,边塞生活最为丰富的盛唐诗人。3.岑参的边塞诗最多、最真实丰富。 岑参的边塞诗最有时代精神,是典型的“盛唐之音”:积极进取的热情;建功疆场的信心;英雄主义的色彩;浪漫主义的气息5岑参的边塞诗最有西北异域的情调。 真实再现西域的地理环境与自然风光; 生动展现西域的社会习尚和风俗

13、民情。 西部极度苍茫壮阔的自然环境与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相融通,形成了岑诗昂扬奋发的感情基调,成为“盛唐之音”最充分饱满的体现。6“好奇”个性与奇异西域风光结合形成奇丽的诗风。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的异同。高岑差异:高诗重实浑厚,岑诗奇峭超逸。高适出塞,着眼点主要在于辽远旷阔的自然景观与威武雄壮的兵阵军威,诗歌注重对事件本身的完整概括,纪实性、针对性明显,尚质主理。 岑参出塞,着眼点主要在于对神奇壮观的异域风光情调的奇特感受,诗歌注重对事件过程某些细节着力描绘,尚奇主景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是用乐府旧体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以入乐的七绝,与高适岑参多用古体诗

14、不同。其中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盛唐山水田园诗:名词术语:王孟 王孟指的是山水田园诗派作家王维和孟浩然。陶诗之写意和谢诗之写实的结合 诗中有画 王维是“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钱钟书语),是我国绘画“南宗”(水墨山水画)开创者,也被视为我国文人画的始祖。 王维诗歌独具的美感,被誉为“诗中有画”。 在构图上,王维山水田园诗有远景近景,有仰观俯瞰,可谓层次丰富,远近相宜。 在设色上,王维山水田园诗色彩搭配自然和谐,或绚烂鲜明,或清新淡雅。 在光影上,王维山水田园诗明暗对照,对比自然。思考问题:盛唐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富庶的社会经济,造就了盛世的田园牧歌。(二)盛唐隐逸

15、文化的新特点,给山水田园诗带来了繁荣。(三)盛唐人通达的人生观念: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逸精神。盛唐山水田园诗较前代进步的表现。王孟等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一方面继承了陶渊明式的白描手法,另一方面又结合了谢灵运式的细腻笔触来刻画景物。或表现了大自然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或表现田园的安宁与和谐,给人以审美体验的愉悦。 清新淡雅的风格 王孟等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把谢灵运的雕琢变为自然,把陶渊明的朴素变为秀雅。诗作具有清新自然,澄淡秀丽的风格,表现了盛唐时代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尚。盛世中的人生理想 王孟等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诗歌,充盈着牧歌式的诗情画意、与世无争的桃源理想,展现了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闲适淡泊的审美情趣,以及盛世特有的富足与安宁、健康与活泼的气息。 如果说盛唐的边塞诗以雄浑悲壮的风格体现着大唐帝国在对外战争中的赫赫声威,那么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则以清新秀雅的格调体现着大唐升平盛世的安宁祥和。 孟浩然“淡到看不见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1、孟诗以短制著称,其诗歌取材于日常生活,或写襄阳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