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对点训练: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63859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对点训练: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历史对点训练: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历史对点训练: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历史对点训练: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历史对点训练: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对点训练: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对点训练: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1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 BC D答案D解析不符合“1987年”这一时间信息,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符合事实,错误。第二幅图片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正确;题中两幅图片说明中外的交流范围扩大,正确。由此可知,D项正确。2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

2、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A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82年”及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是在1978年之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政企分开管理体制的普遍实行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之后(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在1985年。由此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

3、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A解析由“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持怀疑态度,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是在1990年,不存在引入“资本主义”的问题,故B项错误;“南方谈话”解决的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争论的问题,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人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不再持怀疑态度,故C、D两项错误。4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4、()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答案C解析我国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开发国内紧缺产品,满足全国生产建设需要;及时掌握和传播经济技术信息;培养各方面人才,以满足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由此可知,C项正确。天津自由贸易区于2014年12月开始试运行,A项错误。我国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对外开放而不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项错误。D项不符合“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的题目要求,可以排除。51981年中共中央

5、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特殊经济政策的准确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在经济特区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指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给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以市场调节为主导,但是经济特区仍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和调控,并没有实行独立的管理体制,故排除,正确答案为C项。6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6、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甲线段处于19901995年,该时期的重大事件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理论,A项出现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排除;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B项;D项不是经济理论,排除。故选C项。7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B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D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2

7、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面临的问题是:人民公社实行的集体经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的发展。故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选B项。A项不符合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C项虽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D项错误,80年代的农村体制改革并不改变土地所有权。8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图,图中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从沿海到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

8、图中的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差距最小大致出现在1985年,此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故C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在1992年,排除A;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确立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B;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85年以后,排除D。9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于1987年;出现于198

9、4年;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的;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故答案为D项。101982年,浙江义乌宣布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并宣布“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一两年间,这个不通铁路、没有工厂、资源匮乏的小城,迅速形成一个辐射全国的小商品专业市场。这反映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基层干部群众的改革创新精神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意向义乌已成为全国贸易网络的核心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据材料可知,1982年政策刚放开,所以“义乌已成为全国贸易网络的核心”的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故排除;均符合材料

10、信息,故选择A。11下表中,对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表示正确的一组是()1952年1956年1978年1992年2004年A49.799.186.492.921.3B21.392.999.186.449.7C49.721.392.999.186.4D21.349.786.492.999.1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表格中所给年份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1952年处于三大改造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并不占据绝对优势。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1956年底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所有制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变化。1978年底改革开

11、放开始,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上升,但公有制经济依然占据优势。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结构得到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巩固。选B项。12下图反映了19782008年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变化情况。其中20002004年间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中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2008年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

12、比重及位次逐年提高。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数额迅速增加,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故选D项。本题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20002004年。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试点工作,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开始有重大突破。创办经济特区为实行对外开放

13、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逐步展开。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摘自中联部网站材料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

14、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答案(1)背景:经过长期的政治动乱,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变化: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2)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工业建设技术改造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科教文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