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63709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二三四五六总分(一)(二)应得分1411410111040100实得分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共14分。每小题2分)题号1234567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滑稽(j) 嬉戏(x) 花团锦簇(c)B栖息(q) 吆喝(yo) 昂首挺立(ng)C沐浴(m) 澄澈(chng) 津津有味(jng)D寻觅(m) 霹雳(l) 混为一谈(h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A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B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C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D女娲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长篷勃起来才好。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上的云,真是 ,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它们有时把天空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 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A多姿多彩 点缀 覆盖 B姿态万千 点染 覆盖C多姿多彩 点染 笼罩 D姿态万千 点缀 笼罩4下列句子中加

3、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会场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他那精彩的讲话吸引住了。B马戏团里小丑的滑稽幽默,动物的顽皮可爱,引得观众忍俊不禁。C同学们觉得他提出的办法很有创意,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只有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看似普通的紫砂变成美妙的艺术品。 5和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早高峰时,地铁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C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6.

4、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北京市政府2014年将在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发展公共交通、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 。从而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实现地铁7号线等建成通车筹集保障性住房7万套 建成市级生态绿道200公里A B C D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B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D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

5、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二、语文积累(共11分)8默写(8分)(1)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6)“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7)钱塘湖春行中,用鸟的活动来表现初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 , 。9名著阅读(3分)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明代 所写的西游记。孙悟空两度打败了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 擒拿孙悟空。孙悟空的变化都被他识破,后来孙悟空又变作土地庙,可尾巴没法安排收拾,情

6、急之下把尾巴变做 ,但还是被识破了。这真是紧张又有趣的打斗。三、语文运用(4分)10. 为了配合写景散文单元的学习,班级板报组出了一期板报,其中有一段导语没有写完,请你根据已经写好的部分将这段话补充完整。四季的语言丰富多彩:从春风中,我们读出了希望;从夏花中,我们读出了绚烂; , ; ,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1-14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

7、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如其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是非木杮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湮于沙上 果得于数里外 D僧募金重修 乃石性坚重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阅十余岁 阅: (2)

8、不亦颠乎 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 (2)众服为确论。 翻译: 14. 下列四图,最接近“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是( )(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一)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第15-17题。(共11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

9、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5. 上面两段文字分别写出济南冬天小山 和 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10、)16. 第段写出了济南冬天怎样的特点?分别说说划线语句是如何突出这个特点的。(5分)答: 17. 依据第段文字描写景物的特点,完成下面表格中四处空缺。(4分)描写方位描写内容最有表现力的动词山上顶山尖白色的山尖雪色与草色相间的“山的肌肤”穿日落时的山色露(二)阅读花园(节选),完成第18-20题。(共10分)花园汪曾祺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花园里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的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

11、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

12、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息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有删节)18. 选文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回忆了童年时 的经历。(2分)19. 结合第段内容,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