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63701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味”渐进读文言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反复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教学重点);二、品味推敲,读懂家书的理味(教学难点);三、表演朗诵,读准家书的情味。课型:教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在老师的书房里悬挂了一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条幅,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会凝望这几个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屏显)追根溯源,这八个字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所编撰的淮南子,经过诸葛亮的拓展、完善,出现在诫子书中,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2.解题诫子书是诸葛亮临死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这一种家教、家训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典籍,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的教子文化载体。家教的产生,家风的

2、传承,在中国源远流长。【设计意图:由名言引入,暗示诫子书的影响力。用启功秀美的书法营造书房环境,增添导入的亲切感和吸引力,于无意中进行美育教育。】二、读出文言的韵味(一)读准字音自由朗读后抽生朗读,并相机正音,如“夫”,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发议论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读“f”。【设计意图:不采用范读,而是采用学生自由朗读,不只是基于“学习者中心”的考量,更是学情调查,更好暴露学生认知障碍,促进形成认知冲突。】(二)读出句读古文原本是无标点的,标点是我们后人加上去的。老师将课文的所有标点都去掉,你还会断句吗?来挑战自我,试试吧!屏显:无标点课文。1.学生尝试断句。2.教师指导:寻找标志,如发

3、语词“夫”,如语气词“也”。屏显: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f)/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我们读“夫”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读“也”的时候,要读得悠长一点,这样可以读出一种文言的韵味。如果没有“夫”,没有“也”,就显得短促,便没有了家书的意味深长和文言的停顿勾连在里面,这就是文言的韵味。3.学生齐读无标点原文。【设计意图:还古文原貌,是更进一步促成认知冲突,形成自我挑战;同时也变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这一活动不放在最开始,是考虑到毕竟是初一上期学习古文,还没有多少基础,否则就不符合跳摘原理,难度过大会影响学生情绪。】(三)读出韵味要读出古文的韵味,除了上面讲的要有停顿

4、外,还要注意本文对称句式较多的特点。屏显:静以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俭以养德险躁则不能治性非淡泊无以明志年与时驰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夫学须静也多不接世才须学也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男女生对读体会对称之美。2.预设:这些对称句的上下句结构相同,朗读时上下句的停顿、节奏应该是相同的,读出一种上下对称的感觉;还要注意反复的词,这样可以读出一咏三叹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押韵的字,读得韵味悠长。3.请选择本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来朗读,让文言文的感觉流溢出来。【设计意图:诵读既是赏析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本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本文多对偶句式,语言整饬、精炼的特征,不做过多的理

5、论分析,重在感知,落脚在朗诵。】三、读出训诫的理味(一)读懂训诫的道理有人评价说,诫子书短短八十六字,开家教训导之先声,为处世治国之根本,是修身养性之准则,实为千古之绝唱。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盼,都浓缩在这86字之中。从这封家信中,你读懂了为人处世的哪些道理?1.生默读、思考、讨论、交流。2.师适时追问、点拨、补充,注意梳理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完成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积累。如“淫”字的理解与积累,可以补充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之类的名言,帮助学生理解“淫”等难解字。3.重点敲打文中反复出现的“静”字。(1)说文解字:板书繁体字“靜”。左边“青”,表示纯净;右边“爭

6、”,是全力以赴,力争让自己保持内心纯净。面对今天复杂的社会和外界众多的诱惑,我们如何保持一颗“静”的心,去学习、去立志、去创业,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2)比较探究:参照下列材料,说说诫子书中的“静”的内涵是什么。屏显:材料1:“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材料2: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周国平材料3:“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法国著名学者帕斯卡点拨:诸葛亮所说的“静”实际上是精神的宁静专一,是内心丰富的安静,是摆脱虚名浮利的纯净专注。这样的静,不是不动,不是死寂,而是静中寓动、以静求

7、动、动静相辅。它是治学之基,修身之本,明志之根。【设计意图:整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难在相机处理文意理解与名句剖析,落实字词与思想启迪的关系。我总追求在立体多维的课堂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认同作者讲述的道理,并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突破教学难点时,我坚持采用说文解字和比较阅读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静”的内涵,去除原有认知障碍。这种相异构想教学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静”的文本含义,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深邃思想,故此需要细致的引导,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二)读通文章的条理本文除了哲理深邃之外,它的条理也很清晰,这也是本文的理味。全文只有一段话,你能将本段分成三个小段吗?1.学生

8、自读讨论。2.教师点拨:先开宗明义,总提要求;再正反论述,强调“静”“志”“学”三者的关系;文末,反复叮咛要珍惜时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学生按上面的脉络层次背诵本文。【设计意图:该环节梳理文章的说理脉络,有利于理解阐述的道理,也有利于回归文章整体,还便于学生背诵。】四、读出家书的情味(一)父对子情感殷殷据史料记载,家书写作时,诸葛亮54岁,儿子诸葛瞻8岁。孩子就在你的身边,你纵有千般叮咛、万般嘱托,可孩子只有8岁呀!假如你是诸葛亮,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传达这份厚重的期待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