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标准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635561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标准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粮食标准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粮食标准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粮食标准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粮食标准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标准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标准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粮食标准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粮食标准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年多来,各级粮食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意见(国发016号)精神,紧紧围绕粮食流通工作的中心任务,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粮食质量监管职能,大胆探索实践,推动工作创新,粮食标准质量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认真履行粮食质量监管与服务职责,为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加快了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建设。为规范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国家粮食局等四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粮食库

2、存检查暂行办法,其中明确了库存粮食质量和卫生检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程,在库存粮食质量检查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各地粮食部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相关配套文件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加快了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一年多来,又有10个省份出台了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山东、四川、重庆、青海等省(市)出台了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河南、四川、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在出台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省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中明确了质量监管的条款;特别是北京市还出台了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抽查监测暂行规定及储备粮质量跟踪管理办法等。这对于各地加强和规范粮食质量监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了各级

3、储备粮、军供粮等政策性粮食的质量监管。各地粮食部门加大了对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行第三方检验机构验收把关制度,实行粮食质量一票否决制,确保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天津市粮食局坚持每年定期开展2次地方储备粮质量强制检验,及时在内部网站上公布储备库点的粮食品质状况。各地在军粮、退耕还林粮、救灾粮供应中,严格执行供应标准,严格原料采购、加工、运输各环节的质量把关,严格执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受到部队和用粮群众的好评。在20*年全国粮食库存检查中,我们把粮食质量抽查作为重点之一,抽查了10个省份的84个库点的粮食,抽查结果表明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质量状况都比上年有明显提高。中储粮总公司全面

4、推行仓储精细化管理,制定了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岗位质量职责,实行从入库到出库全程质量控制,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 三是做好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质量管理和指导工作。0年,为确保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针对粮食质量的实际情况,我们召集专家对执行小麦、稻谷国家标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请国标委以发布标准修改单形式对标准的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确保了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种粮农民增收。我们还组织了预案执行省份和周边省份的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获质量集中会检工作,共采集样品400余份,范围涉及1省19市700余县(区),取得检验数据000余个,对当年收获的小麦和稻谷质

5、量状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做好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粮食部门加强了对收购企业执行国家质量标准的指导和检查,督促企业制作和摆放实物等级样品,配备仪器,培训收购验质人员,规范检验操作程序,有力地促进了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维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 四是积极推进粮食品质测报工作。20*年,全国共有17个省份按要求开展了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的品质测报,有15个省份报送了测报数据,共采集样品33份,取得检测数据近万个。河南、湖北等省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测报服务体系,通过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测报信息。_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大力加强当

6、地品质测报工作投入。通过开展粮食品质测报,有效地引导了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品质的优化和粮食产销衔接,起到了促进农民增收、收储加工企业增效的作用。 五是大力开展社会粮食质量监管。很多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开展了全社会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发挥了行业主管和指导作用。南京市粮食局每月对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进行例行抽检,向市政府及时报告抽检结果。福建省粮食局坚持开展粮油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季度抽查、半年检查,及时发布质量抽检结果,并向各部门通报情况。一些地方的粮油检验机构在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设立工作站,派驻质量监督员,加强对入市粮油产品质量的监管。许多地方在指导和督促粮食企业建立和执行出库检验制度、自觉履行质量义

7、务取得明显成效。浙江、福建、四川、云南、宁夏等省(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大中型私营粮食企业粮食销售检验出证和索证率达到了85%以上。各级粮食检验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检验服务,配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准入检验和市场抽查,参与”放心粮油”的鉴定和抽查等活动,为加强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是首次组织全国原粮卫生专项调查。为认真履行条例赋予的原粮卫生监管职责,全面掌握原粮卫生状况,去年国家粮食局统一组织对全国主要粮食品种的原粮卫生安全情况开展专项调查。这次调查覆盖了26个省(区、市),共抽取样品1.万份,获取数据.4万个,初步掌握了目前原粮卫生状况及存在

8、的主要问题,为加强原粮卫生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也积累了开展原粮卫生调查的经验。河南省粮食局及时应对处理发现的区域性原粮卫生问题,积极着手研究建立省级原粮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同志在本次调查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这次全国原粮卫生状况专项调查十分必要。调查范围涵盖全国6个省份,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对于全面掌握原粮卫生状况,保证加工食品原料安全,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油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对本次调查所发现的问题,要继续跟踪详查,为保证粮食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严重超标等问题,要提出解决的意见。”对这次的调查成果给予了充

9、分肯定,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国内粮油标准工作成绩显著,国际标准化参与活动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去年初,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增设了”粮食及制品”、”油料及油脂”、”粮油储藏及物流”和”粮油机械及仪器设备”四个技术工作组,分别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武汉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中粮集团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等单位作为组长单位,其他一些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质检机构和企业作为副组长或成员单位,协助粮标委秘书处做好标准制修订工作。这是新形势下加强粮油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扩大标准的社会参与程度,提高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一

10、年来,各技术工作组对粮油标准化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标准规划制定、计划申报、研究起草、审核报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粮油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两年来,发布实施了小麦、稻谷、玉米粮食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等国家标准13项和行业标准3项;清理废止国家标准项,清理转化行业标准6项。去年完成了小麦粉、大米、营养强化粉、营养强化油等45项国家标准的审定和报批工作,安排下达新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14项。在新的粮食储存判定规则国家标准中,重新确定了粮食储存品质分类,取消了陈化粮概念,消除了粮食储藏技术规范标准与卫生标准的交叉和矛盾,对规范粮食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研究提

11、出了粮油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编制了粮油标准体系表。去年有10项国家粮油标准获得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其中稻谷和优质稻谷标准获得二等奖,8种食用植物油标准获得三等奖,地方获奖单位有湖北、江西、广东、上海省(市)粮食局和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等。此外,8种食用植物油标准还获得全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是积极开展培训考核工作。去年我们举办了两期粮食卫生标准专题培训班,各省级粮油质检机构和中储粮各分公司9余名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全国省级粮食检验机构开展了粮油卫生项目检验比对考核,有5个机构取得了良好以上成绩,吉林、黑龙江、浙江、江西、广东、甘肃

12、等6个机构取得了优秀成绩。此外,我们举办了两期国家标准编制专题培训。两年来,全国累计培训粮油质检人员2.64万名,培训范围也由国有企业扩展到了民营企业。天津以举办知识大赛的形式加强粮食标准质量管理业务学习,并对冠军给予重奖。浙江、福建、云南、陕西等省还组织开展了辖区内粮食质检机构的比对考核工作。 四是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专家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会议,跟踪国际标准的制修订进程,组织国内实验室参加国际标准的检验验证,参加国际标准的审议和表决等,逐步扩大和增强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的影响。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谷物与豆类技术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20*年,我们在谷物与豆

13、类技术委员会第31次工作会议上,争取到了0*年第32次工作会议的主办权。2*年,我们又争取到了该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国地位,这是我国在农业领域争取到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秘书处,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农业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该秘书处设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际标准处),目前已完成了与前任秘书处承担国的工作交接并开始运行。 (三)大力推进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粮食质检机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 一是地方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截至20*年底,全国粮食系统共有专业粮食质检机构776个,其中取得计量认证的37个,比上年新增个。一大批机构确定了独立法人地位,完成了从企业向事业的机构性质转

14、变、从自收自支到财政拨款的调整,还有一些机构完成了机构的更名和计量认证的复审扩项。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国粮食质检机构共检验样品约50万份,为开展粮食质量监管和提供社会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质检队伍专业素质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全国粮食质检机构在岗人员近90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000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占30。仪器设备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全国近三年新增检验仪器设备约1.亿元,为提高粮食质检机构的整体实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各地积极探索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和开展质检工作的新路子。北京以市质检机构为核心,推进5家国有粮食购销与加工企业实验室的统筹统建,全面落实粮食出入库质量把关和监测抽查制度。内蒙

15、古积极发挥区域质检机构的作用,在各旗(县)设工作站或联系点,配合开展全区粮食调查、采样和基础检验等工作。辽宁以省质检机构为龙头,全面加强市、县级质检机构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比较健全的粮食质检体系。黑龙江积极推广讷河市质检机构的建设经验,努力发展批发市场监管、监督检查、区域性服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机构模式。山东加快了质检体系建设步伐,效仿国家监测机构认定工作,开展省内的机构认定考核,力争在年内完成全省体系建设。河南印发了关于质检体系建设的通知,对各级机构的建设规划提出了详细具体的要求。宁夏积极着手建立省级、市级、储备库三级垂直质检体系,目前基本实现了区粮食局对省级、市级质检机构人、财、物的垂直

16、管理。青海省粮食部门与质监、工商等部门加强合作、相互融合、突出服务,把质检机构建在市场。陕西、云南、河南、辽宁、江西、湖北、湖南、_等省在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健全质检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发挥质检机构作用等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做法,取得可喜成绩。 三是启动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发20*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工作,去年国家粮食局正式启动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各地对此高度重视,热烈响应,3个省份及_生产建设兵团向国家粮食局推荐了候选机构150余个,并认真对待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切实加强机构、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建设。经组织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