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本及相关要求(赖静萍201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62281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学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本及相关要求(赖静萍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南京大学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本及相关要求(赖静萍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南京大学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本及相关要求(赖静萍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南京大学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本及相关要求(赖静萍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南京大学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本及相关要求(赖静萍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大学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本及相关要求(赖静萍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学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本及相关要求(赖静萍201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O 年 月 日将自己论文的相关信息填入。内容提要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步伐更加迅速。城市化演进的本质过程是就业结构的城市化,所以城市化快速推进无疑对扩大城市就业乃至整个社会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纵观城市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就业的实践,不难发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农民工大量涌现,却并未带来农民工就业的同步增长。城市化与就业之间出现的“高发展,低就业”的现象,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反之又导致了城市化的低质量低水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如何协调城市化与农民工就

2、业的良性互动,是目前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首先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情,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就业问题的对策。内容提要部分要概括说明你写的这篇论文的缘由及主要内容。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就业从论文中摘出最关键的3-5个词作为关键词,必须是有实在意义的词,是你这篇文章区别于其他文章的词,像“问题”、“对策”、“特点”这样的词不能作为关键词!需要特别说明的几个问题:1、 学校给大家选择的题目只是一个大范围,你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并重新拟个

3、题目(要求简洁、明确、通顺)。根据我近年来参加自考论文答辩所获得的经验,凡是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较为透彻得谈论某个问题的论文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答辩老师也愿意看到此类论文,而不是大而化之地来空谈某个问题。2、 请一定要围绕你所选的题目来搭建论文框架,组织材料,切忌文不对题。3、 在以往答辩中,经常会发现大段引用他人观点而不加注释的情况,说得难听点,这就是抄袭。所以,如果引用了他人观点,请一定要加注释(关于注释的结构,参见正文第一页最下面几行)。4、 要准确使用字词和标点符号。5、 注意排版(正文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段首都要空两格)6、 在以往答辩中,有同学为了

4、申请学位希望拿到良以上的成绩,但是,这也要看你论文的质量,如果有一点良的影子,老师一般不会为难学生的;但如果实在不像样,那你表现得再怎么可怜也是没用的,毕竟老师也要有起码的客观、公正,所以,自己写论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目 录内容提要i引 言1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1(一)基本概念概述1(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2(三)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动因分析3(四)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行业现状分析5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难的成因分析5(一)制度因素6(二)二元劳动市场因素6(三)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7三、加强城市化进展中农民工就业对策9(一)加强创新,完善制度,保障农民工就业9(二)建立统一的

5、劳动力市场10(三)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工就业机会10(四)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11四、结束语12参考文献12致 谢13另请注意:一后面加“、”,而(一)后面就不需要任何标点符号了,直接跟文字。1和(1)也是类似的情况。目录就参照这一格式来写。标题宜简洁、明确。在此,对论文所用的序号作一说明。第一级为中文数字格式,即一、二、三第二级为中文数字加括号,即(一)(二)(三)第三级为阿拉伯数字,即1、2、3第四级为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即(1)(2)(3)请严格按照这一顺序使用!引 言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特有的二元户籍制度结构,出现了既区别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又区别于城镇居民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特别是改

6、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规模不断增长。据调查,“十一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584万人,年均增长1.3%。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8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2005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引用他人资料一定要加注释,否则会被视为抄袭。 注释的格式如黄色高亮部分所示:若引用的是期刊论文,则应这样写: 作者:文章名,杂志名Y年第B期。若应用的是书籍,则应这样写: 作者:书名,XX出版社Y年版,第P页。若引用的是网址,则应这样写: 作者:文章名,网站名称,文章所在页面的网址,日期。若引用的是报纸,则应

7、这样写: 作者:文章名,报纸名称Y年M月D日,第P版。注释的标号放在被引用文字的最后,而不是之前。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由于我国历史、经济、制度等原因,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就业问题尤其突出。由于农村有着丰富的剩余劳动力,加上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劳动力,这样大量农村劳动力就涌入城市就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加上城市不断新增的劳动力,城市就业压力很大,形势严峻。解决就业问题的不仅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协调发展和远景目标的实现

8、,更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文的字体统一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一)基本概念概述标题加粗,以更加醒目!1、城市化关于城市化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不同学科领域从各自角度都对城市化作出了阐述。城市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或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由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住的人口分布变动过程。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在地域或空间单纯的移动问题,也不仅仅是居住区向城市汇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农村传统封闭的文化向城市现代开放文化的转变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趋向于按照城市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去发展的过程,而且还包括价值观念的转化过程。2、

9、农民工农民工是我国所特有的一个社会群体,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群体结构分化的产物,是从农民中分化而来,具有农民的身份特点,又有别于城市居民。农民工又被称作“外来民工”、“外来务工人员”、“民工”、“打工妹”、“打工仔”等。他们保留农民的身份,但是从事非农业劳动,具有工人的从业特点,虽然从农村走向城镇就业,但是却不能真正地享有城市居民应有的各种权利。(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城市化已经走过200多年的历程,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对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的研究,城市化的基本规律是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直到停滞的“S”形曲线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城市化水平

10、较低,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水平低于30;加速阶段的特点是: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后期阶段的特点是:当城市化水平到达70以后,城市化进程开始减缓甚至停滞。 郁鸿胜:崛起之路:城市群发展与制度创新,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56页。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既有着与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共同一面,也有着与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相适应的独特一面。根据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我国的城市化从建国以来历经了两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和加速阶段。1城市化的初级阶段(19491992)194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10.6,到1992年城市化水平为275。这一时期我国在城市中推行改革并鼓励企业发展,沿海地区出现

11、了大批新兴城镇,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生活就业,19841988年就有6300万农村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中。城市化水平由1985年的23.7提高到1992年的27.5。2城市化的加速阶段(1992至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小城镇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1992年城市化水平为27.5城市化水平接近30,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由1992年的27.5提高到了2006年的43.9。年均增近1.2个百分点。 周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科技信息2007年第21期。(三)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动因分析1、制度

12、变化的推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国初期我国城乡人口可以自由流动,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城市的容纳力有限,国家便采取限制农民进城措施。1958年,开始出台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就是我国户籍制度的开始。农民被严格限制在农村,禁止进城生活就业,形成了城乡分制的“二元结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了改革的道路。首先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实施土地联产承包制。土地改革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来源。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户籍限制有所松动,国家逐渐放松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1984年1月,我国开始了自实施户籍制度以来第一次突

13、破性的改革,在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业自立口粮到集镇落户”。最初的户籍改革只是允许农民工在集镇等中小城镇就业,但意义重大,拉开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序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民工不断涌向城市就业。这样,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达到了高潮,出现了“民工潮”现象。到了21世纪,国家进一步出台了相关取消对农民工歧视性的政策。2001年3月颁布的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对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

14、亲属,均可办理城镇常住户口”。2003年1月,颁发的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给子农民工和市民同等的“国民待遇”。2004年1月,在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己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农民工的身份给予了明确具体的规定。2006年1月,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的户籍问题”。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我国制度的变

15、化和改革,使农民工进城就业成为了可能,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限制或鼓励农民工进城就业,制定政策对农民工城市就业有着指导和决定性的作用。2、经济发展的带动(1)经济增长拉动就业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工的积极性,使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还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城市也实施了经济改革。我国的经济首先在沿海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由于农村的经济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农业的比较收益较低,根据成本一收益理论,农民期望得到更好的预期收入,加上农村土地改革后又释放出大量农村剩余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