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古代文学复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621562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三古代文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三古代文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三古代文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三古代文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三古代文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三古代文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三古代文学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阳修 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王安石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精选文档一 填空1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时期的八位著名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有

2、欧阳文忠集传世。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4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山谷内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6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世称“柳屯田”。著有乐章集。“柳氏三绝”,指宋代柳永和其兄柳三复、柳三接。三人皆有文名,其中以柳永为最。二 名词解释1 宋初三体: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

3、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为西昆体。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2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作诗注意修辞,大量用典,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3苏梅:指北宋初期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二人的诗作开宋诗之先,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4半山体: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半山体”特指他晚年所作的大量写景抒情小诗。这些小诗多为七言绝句,形式短小,“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很受推崇。5苏黄:

4、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6自是一家:出自苏轼在其给朋友的一封信与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其内涵是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在词的创作上自称一家。7山谷体 : 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山谷体。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

5、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精选文档8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二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9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10一祖三宗: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

6、杜,故其一祖为杜甫。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11苏门四学士:指受知于苏轼的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加上陈师道、李廌,称为“苏门六君子”。黄庭坚诗成就突出,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词为婉约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12二晏: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都擅长以小令表现男女恋情的婉约词,以其相映生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话家们并称为“二晏”, 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父子文学家。13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

7、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14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因其词善于通过白描手法,“其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且造语新警,饶有韵味,意境素雅高远,颇有特色,故后人多有效法者,称之为“易安体”。15别是一家:这是李清照提出的理论。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李清照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16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

8、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17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18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 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风

9、格绮丽。 19豪放词: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词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20贺梅子:北宋著名词人贺铸的绰号。他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用三种意象表现了愁思的广度、密度、长度。 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贺铸因此得名“贺梅子”。精选文档21理趣:理趣一词最早在宋代用于诗歌评论。指体现哲理的诗

10、歌要符合读者的审美情趣,做到哲理与情味相交融。宋代理趣诗的代表有苏轼、王安石、陆游等。三 简答论述题: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2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2“笔触多情”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3善用宕笔、疏笔,文章层次曲折,语言平易自然;因事抒议而工于辨析,条达疏畅,以理取胜。论述欧阳修的诗歌创作 欧诗诗风革新:欧阳修写诗学韩愈的“以文为诗”,带有韩诗那种浩荡变怪的散文化倾向,变重情韵为重气格,提出“诗穷而后工”理论,与西昆诗人相比,更重生活内容,开始了宋

11、诗自具面目而有别唐朝的时代。内容:1.欧诗中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边户。 2.更重要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由于这类诗多含很深的人生感慨,与西昆体同类诗作有本质区别,如戏答元珍。 艺术特点:1散文化倾向,以文为诗,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讲究转折顿挫,主气格而贱辞藻。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2叙议抒融合,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其枯躁艰涩之失。如再和明妃曲;3 学李白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结合,形成流丽宛转风格,如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4诗的节奏声韵多变,语言自然流畅,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欧阳修的词有何特点 :欧阳修的词未摆脱艳歌的传统格

12、局,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第一,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拓展了题材,规模未大而蹊径已变。第二,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欧词屈折如意,化艳丽为清空。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色是什么1主张文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文风朴实自然、简洁明快、不加雕饰。2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说理透彻,概括性强。3以议论说理见长,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瘦劲刚健是王安石诗歌的一贯风格,但进入老年后,却化奇崛为平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

13、,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2 “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王安石诗歌前后期有何不同以退居江宁为界,王安石的诗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王安石主要是一位政治家,因此,这一时期的诗,往往与政治、

14、社会有紧密关系,表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高度关注。这一时期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而且在艺术上不事修饰,多议论,少含蓄,锋芒毕露,以文为诗。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可以称为政治家之诗。退居江宁后,王安石的诗进入了后期。他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精选文档王安石的词: 风格超脱,气韵桀骜,突破了“以清切婉丽为宗”和“务求协律”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苏轼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 苏轼在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

15、认为“意者,钱也。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中心,围绕中心作文。与此相联系,他还提出了“辞达”和“自然为文”的说法,即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然地把对事物的感觉和理解写出来。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1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2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3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