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6S管理制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619196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6S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施工现场6S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施工现场6S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施工现场6S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施工现场6S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6S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6S管理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现场6S管理制度随着6S管理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6S管理。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6S管理模式。建筑行业实施6S现场管理法已经是一种趋势。一、6S管理模式的概念6S管理中的“6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Standardize(标准化)、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因为这6个单词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所以简称其为“6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素养和安全为内容的管理活动,就是6S管理。6s管理的精髓是人的规范化及物的明朗化,即通过改变人的思考方式、思想品质

2、和行动方式,强化企业现场管理的规范化流程运作,进而提高总体管理水平。6S的具体涵义如下:1.1 整理(SEIRI)整理的要求是将工作场所中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以外,其他的都清除或放置在其他地方。通过腾出空间塑造一个清爽的工作场所。1.2 整顿(SEITON)整顿的要求是把整理后留下的必要用品定点定位放置,并放置整齐,必要时加以标识。它是提咼效率的基础。1.3 清扫(SEISO)清扫的要求是将工作场所及工作用的设备清扫干净,清除垃圾、灰尘和污迹,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1.4Standardize(标准化)标准化的要求是维持上面3S的成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3、制定标准,并遵照执行。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舒适合理。1.5 素养(SHITSUKE)素养的要求是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主动积极的精神。1.6 安全(SECURITY)由于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安全要求企业重视全员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这就要求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实施6S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六项基本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的同时使工序简单化、人性化、标准化。6S管理的应用范围极广,适合几乎所有企业的现场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二、6S管理在建设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实施的

4、适应性、可行性6S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它并不涉及高深的理论,主要立足于现场实践。涉及施工现场人、材料、机械、场地等要素的管理,打造整齐、清洁与及纪律化的工作现场,进而提高工人工作质量,改善生产作业环境、避免浪费,在提咼人的素质基础上,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工程产品。6S管理的“清洁”过程就是为现场管理制定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过程,更注重细节、方法而不是表面的、原则性的概括。最重要的是提升了人的素养,养成了有规定按规定去做的良好习惯。通过PDCA循环,不断提高现场6S管理水平,提升建设项目的管理层次。三、加强施工现场6S管理的具体措施3.1提高员工职业素养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5、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人才的重要标志是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通过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和实践培训,加强员工的6S管理意识,保证员工接受和支持6S管理,让6S管理扎根员工的内心深处。除此以外,企业还应该根据员工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使员工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建立出培养人才的机制。3.2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管理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最常见的资产,设备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速度。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应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正确定置设备,要保证施工现场的设备是施工需要的设备,还要保证设备正常运作的条件;二是建立完善的使用维护制度,通过培训和制度规范,使员工养成合理的使用方法和有效的维护方式;三是建立快速反应的维修体系,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快速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将损失控制在最低。3.3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有效利用率太低。理论预算的材料需求量和工程实际消耗的材料量往往相差悬殊,而实际耗用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又偏低,这就使得企业的工程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核对补充材料计划;二是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三是做好材料消耗的原始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出问题;四是充分利用材料以提高其有效利用率。信泰誉峰工程部2016-0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