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051315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整理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总有机碳(TOC )的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 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检出限为O.lmg/L,测定 下限为0.5mg/L。注1:本标准测定TOC分为差减法(3.1 )和直接法(3.2)。当水中苯、甲苯、环己烷和三氯甲烷等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高时, 宜用差减法测定;当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少而无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时,宜用直接法测定。注2:当元素碳微粒(煤烟)、碳化物、氰化物、氰酸盐和硫氰酸盐存在时,可与有机碳同时测出。注3:水中

2、含大颗粒悬浮物时,由于受自动进样器孔径的限制,测定结果不包括全部颗粒态有机碳。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总有机碳 totalorganiccarbon,TOC指溶解或悬浮在水中有机物的含碳量(以质量浓度表示),是以含碳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2.2 总碳 totalcarbon, TC指水中存在的有机碳、无机碳和元素碳的总含量。2.3 无机碳 inorganiccarbon, IC指水中存在的元素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化物、氰酸盐、氰化物和硫氰酸盐的含碳量。2.4 可吹扫有机碳 purgeableorganiccarbon, POC指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水中可

3、被吹扫出的有机碳。2.5 不可吹扫有机碳 non-purgeableorganiccarbon,NPOC指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水中不可被吹扫出的有机碳。3方法原理3.1 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将试样连同净化气体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和低温反应管中,经高温燃烧管的试样被高温催化氧化,其中的有 机碳和无机碳均转化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试样被酸化后,其中的无机碳分解成二氧化碳,两种反应管中 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别被导入非分散红外检测器。在特定波长下,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的红外线吸收强度 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由此可对试样总碳(TC)和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3.2 直

4、接法测定总有机碳精心整理 试样经酸化曝气,其中的无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被去除,再将试样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由于酸化曝气会损失可吹扫有机碳POC),故测得总有 机碳值为不可吹扫有机碳(NPOC)。4 干扰及消除水中常见共存离子超过下列质量浓度时:SO 2?400mg/L. Cl?400mg/L、NO3?100mg/L、PO 3?100mg/L、S2?100mg/L,可用无二氧化碳水(5.1)稀释水样,至上述共存离子质4量浓度低于其干扰允许质量浓度后,再进行分析。5试剂和材料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应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均为无二氧化碳水(5.1)。5.1无二氧化

5、碳水:将重蒸馏水在烧杯中煮沸蒸发(蒸发量10%),冷却后备用。也可使用纯水机制备的纯 水或超纯水。无二氧化碳水应临用现制,并经检验TOC质量浓度不超过0.5mg/L。5.2 硫酸(H2SO4):P(H2SO4)=1.84g/mlo5.3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优级纯。5.4无水碳酸钠(Na2CO3):优级纯。5.5碳酸氢钠(NaHCO3):优级纯。5.6氢氧化钠溶液:P (NaOH)=10g/Lo5.7有机碳标准贮备液:P(有机碳,C) =400mg/L。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预先在110120C下干燥 至恒重)0.8502g,置于烧杯中,加水(5.1)溶解后,转移此溶液于100

6、0ml容量瓶中,用水(5.1)稀释至标线, 混匀。在4C条件下可保存两个月。5.8无机碳标准贮备液:P(无机碳,C) =400mg/L。准确称取无水碳酸钠(预先在105C下干燥至恒重) 1.7634g和碳酸氢钠(预先在干燥器内干燥)1.4000g,置于烧杯中,加水(5.1)溶解后,转移此溶液于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5.1)稀释至标线,混匀。在4C条件下可保存两周。5.9差减法标准使用液:P(总碳,C) =200mg/L,P(无机碳,C) =100mg/L。用单标线吸量管分别吸取 50.00ml有机碳标准贮备液(5.7)和无机碳标准贮备液(5.8)于200ml容量瓶中,用水(5.1)稀释

7、至标线,混 匀。在4C条件下贮存可稳定保存一周。5.10直接法标准使用液:P (有机碳,C) =100mg/L,用单标线吸量管吸取50.00ml有机碳标准贮备液(5.7) 于200ml容量瓶中,用水(5.1)稀释至标线,混匀。在4C条件下贮存可稳定保存一周。5.11 载气:氮气或氧气,纯度大于99.99%。6 仪器和设备本标准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A级标准的玻璃量器。6.1非分散红外吸收TOC分析仪。6.2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7样品水样应采集在棕色玻璃瓶中并应充满采样瓶,不留顶空。水样采集后应在24h内测定。否则应加入硫酸(5.2) 将水样酸化至pHW2,在4C条件下可保存7do

8、8 分析步骤精心整理8.1 仪器的调试按 TOC 分析仪说明书设定条件参数,进行调试。8.2 校准曲线的绘制8.2.1 差减法校准曲线的绘制在一组七个 100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 0.00、2.00、5.00、10.00、20.00、40.00、100.00ml 差减法标准使用 液(5.9),用水(5.1)稀释至标线,混匀。配制成总碳质量浓度为0.0、4.0、10.0、20.0、40.0、80.0、200.0mg/L 和无机碳质量浓度为 0.0、 2.0、 5.0、 10.0、 20.0、 40.0、 100.0mg/L 的标准系列溶液,按照(8.4)的步骤测定其 响应值。以标准系列溶液质

9、量浓度对应仪器响应值,分别绘制总碳和无机碳校准曲线。直接法校准曲线的绘制在一组七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00、2.00、5.00、10.00、20.00、40.00、100.00ml直接法标准使用 液(5.10),用水(5.1)稀释至标线,混匀。配制成有机碳质量浓度为0.0、2.0、5.0、10.0、20.0、40.0、100.0mg/L 的标准系列溶液,按照(8.4)的步骤测定其响应值。以标准系列溶液质量浓度对应仪器响应值,绘制有机碳校 准曲线。上述校准曲线浓度范围可根据仪器和测定样品种类的不同进行调整。8.3空白试验用无二氧化碳水(5.1 )代替试样,按照(8.4)的步骤测定其响

10、应值。每次试验应先检测无二氧化碳水5.1) 的TOC含量,测定值应不超过0.5mg/L。8.4样品测定差减法经酸化的试样,在测定前应以氢氧化钠溶液(5.6)中和至中性,取一定体积注入TOC分析仪进行测定,记 录相应的响应值。直接法取一定体积酸化至pHW2的试样注入TOC分析仪,经曝气除去无机碳后导入高温氧化炉,记录相应的响应 值。9结果计算9.1 差减法根据所测试样响应值,由校准曲线计算出总碳和无机碳质量浓度。试样中总有机碳质量浓度为:P (TOC)=p(TC)?p(IC)式中:P(TOC)试样总有机碳质量浓度,mg/L;P (TC)试样总碳质量浓度,mg/L;P (IC)试样无机碳质量浓度,

11、mg/L。9.2 直接法根据所测试样响应值,由校准曲线计算出总有机碳的质量浓度P(TOC)。精心整理9.3 结果表示当测定结果小于100mg/L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大于等于100mg/L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0 精密度和准确度六个实验室测定TOC质量浓度为24.0mg/L的统一分发标准溶液,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9%,实验室 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9%,相对误差为2.9%6.3%。六个实验室对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差减法的回收率为91.0%109%,直接法 的回收率为93.0%109%。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1.1每次试验前应检测无二氧化碳水(5.1 )的TOC含量,测定值应不超过0.5mg/L。11.2每次试验应带一个曲线中间点进行校核,校核点测定值和校准曲线相应点浓度 的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