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综合测验卷(附带答案及详解)套卷8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51025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综合测验卷(附带答案及详解)套卷8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综合测验卷(附带答案及详解)套卷8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综合测验卷(附带答案及详解)套卷8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综合测验卷(附带答案及详解)套卷8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综合测验卷(附带答案及详解)套卷8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综合测验卷(附带答案及详解)套卷8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综合测验卷(附带答案及详解)套卷8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提分综合测验卷(附带答案及详解)1. 单选题我国的成语很多来源于含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典故。下列选项中,来源于汉代的人物和事件的成语是()。问题1选项A.竭泽而渔B.完璧归赵C.马革裹尸D.洛阳纸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常识。C选项,源自东汉时期名将马援,他年过花甲自愿请缨出战,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A选项,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捕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源自于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城濮之战。B选项,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

2、的主人。源自于战国时期。D选项,源自西晋时期,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故选C。2. 单选题张老师要求家长不要让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交往。张老师的错误在于其( )。问题1选项A.忽视了学生交往的广泛性B.忽视了学生交往的适切性C.忽视了学生交往的类聚性D.忽视了学生交往的获得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老师做到关爱学生,公平待生,教师应当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因此老师不应该因为成绩而阻止学生的正常交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交往能力,在相互交往中增

3、进同学间的情谊。本题中,张老师要求家长不要让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交往,忽视了学生交往的广泛性。故选A。BCD说法均不正确。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人际交往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2、交往内容的模糊性和多变性。人际交往的内容一般比较模糊而且复杂多变。3、交往程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人际交往活动是根据双方的具体需要来灵活确定,有着复杂多样的运行程序。4、交往时间的异步性和持久性。人际交往可以跨越较大的时间距离,即一方在做出“贡献”后,往往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回报”。5、交往约束力的宽泛性。规范人际交往行为的约束力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力量。6、交往主体的宽泛性。

4、人际交往可以发生在亲戚、邻居、同事、朋友、家庭成员甚至陌生人之间。3. 单选题于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的一个问题难住。课后,她遍查资料,还专门请教了专家,最终详细地回复了学生。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问题1选项A.“言必信,行必果。”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C.“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D.“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A项,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示范性)。B项,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5、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反思)。C项,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诱导他们而不是牵着他们学习,启迪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弄通一切问题(引导)。D项,教师知道学生的程度有深浅,资质有好坏之分,然后才能多方诱导,只有善于多方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因材施教)。故选B。ACD均为干扰选项,故不选。4.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取件一寄件”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问题1选项A.“跑步”和“健身”B.“出席”和“缺席”C.“投篮”和“灌篮”D.“打针”和“输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思维。“取件一寄件”取和寄为反义词,B项中的“出席一缺席”出和缺也为反义词,故选B。ACD选项为包含关系。5. 案例题教学“比较分

6、数大小”的内容,罗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大多数用了通分法和化小数法解题,但由于粗心,有几个做错了。罗老师在小鹏作业本上写“用化小数法,不错!再细心点就好了。少数的用了画图法和估算法,且都对了,小萌也是,但图画得不规范,罗老师在她的作业本上写:字迹清秀,页面整洁,如果饼图画得规范些就好了。还发现一个“特例”,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小涛,在比较分数45和213大小时,用了化同分子的方法,于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解法独特,希望不断闪烁智慧火花。第二天上课,罗老师分类点评并讲解。拿到作业本后小涛看到评语很高兴,并主动找老师。罗老师再次肯定了他勤于思考的品质。渐渐小涛对数学产生兴趣

7、,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还当上了数学课代表。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罗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材料中,罗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材料中,罗老师对小涛的解法作出肯定,表扬小萌的字迹清秀等,并没有因为学生存在的某些不足就批评、放弃学生,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材料中,罗老师在点评作业时,针对同学们不同

8、的解题情况,对出不同的点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材料中,小涛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时,罗老师及时肯定小涛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充分发挥主动性、说明罗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看到了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综上所述,材料中的罗老师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6. 单选题少先队的队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其涵义是()。问题1选项A.党的利益高于切B.国家的利益高于切C.少先队的利益高于切D.人民的利益高于切【答案】D【解析

9、】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本题考查班级管理中班队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少先队活动。少先队的敬礼是右手五指并紧,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因为,人民最伟大,人民创造财富,人民创造文明,人民创造历史。我们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其他选项为干扰选项,本题选D。 7. 单选题图1中,学校的做法()。问题1选项A.合法、有科于家长督促孩于学习B.合法,学校有接受助学贷款的权利C.不合法、学校不得收取任何保证金D.不合法,学校不能只收差生的保证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根据中华人

10、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漫画中学校让差生交2000元保证金属于违规收费。D选项,不能只收差生的保证金,说法片面,学校不得向受教育者违规收费。故选C。8. 单选题小学生宋某多次旷课、逃学,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拒不改正。对于宋某,学校可以( )。问题1选项A.予以处分B.予以训诫C.开除学籍D.责令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对有不良

11、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应当加强管理教育,不得歧视;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学校可以根据情况予以处分或者采取以下管理教育措施:(一)予以训导;(二)要求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三)要求参加特定的专题教育;(四)要求参加校内服务活动;(五)要求接受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六)其他适当的管理教育措施。题干中,宋某多次旷课、逃学,属于不良行为,学校有权予以处分,A项正确。B项:公安机关具有训诫的权利,学校没有,排除B选项。C项:小学生宋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够开除学籍,排除C选项。D项:公安机关责令参加社会服务,学校只可以要求参加校内服务活动,排除D选项。故选A。9. 问答题加

12、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答案】加里培林将智力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语动作阶段。10. 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鹿角和鹿腿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chn),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shn)瑚(h)!”一阵清风

13、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jn)噘(ju)起了嘴,皱(zhu)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pi)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yun)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sh)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b)近。鹿不敢犹豫,撒(s)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

14、挣(zhng)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从文体的角度分析上述文本。(8分)(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请设定教学难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思路。(12分)(3)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鹿的心情变化的教学片段。(20分)【答案】(1)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层次清晰,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寓意深刻。文章通过鹿对自己的腿和角的重新认识过程,告诉我们: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应该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实用”也是一种美。(2)教学难点及突破思路:教学难点:1.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2.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