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50990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制卷人:向晖(一)【甲】岳阳楼记节选 (略)【乙】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注】(1)谏:委婉地规劝。10.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 开:天气放晴 B.掇数枚而咒曰 掇:摘取,选取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品尝 D.所冀移灾朕躬 躬:身体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

2、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_(2)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_12. 【甲】文描写了一阴一晴两种自然景象,有什么作用?_13. 【甲】文中的范仲淹和【乙】文中的唐太宗,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什么?_(二)【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3、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 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负:依仗。贻:遗留。规:劝诫。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2分)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故记中云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微斯人,吾谁与归?_(2) 愤郁颇见辞色。_3用原文来回答。(2分)【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

4、_【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_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2分)_(三)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注释】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觞:酒杯。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营理:筹办。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彻:通“撤”,撤去。周:救济。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公亟令询之 ( )(2)賵敛棺椁皆所未具 ( )(3)公怃然 ( )(4)使毕其事 (

5、)2.翻译: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_公亟令询之 _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_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_(四)游岳阳楼记(节选)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谍籍兵,慰死

6、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予时四望惨淡( ) (2)泫然不能自己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数谏故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屠惧,投以骨13、眼前的景物不同

7、,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的语段概括作者的心情。(1)风渐劲时: _(2)猛风大起时:_(3)文中第二段所说的人物滕子京是范公在初中课文 (题目)_中提到的,在文中作者指出古仁人面对不同景物产生的心情是“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_(五)养鱼记 欧阳修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

8、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注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洿(w):掘土为池。甃(zhu):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嚚(yn)昏:愚蠢糊涂。13.写出下列文言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折檐之前有隙地 隙:_任其地形 任:_纵锸以浚之 浚:_湛乎汪洋 湛:_14.文中选句与后句中加粗文言词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2分)A.修竹环绕阴映 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B.予偃息其上偃旗息鼓(陈寿三国志赵云传)C.潜形于毫芒

9、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D.晶乎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王禹偁清明)15.把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白话文。(3分)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_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3分)文中“巨鱼”喻指_(A.有才华而郁郁不得志的人;B.一般才能或才疏学浅的人);“小鱼”喻指_(A.有才华而郁郁不得志的人;B.一般才能或才疏学浅的人)。(1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横线上)童子“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_(六)丰乐亭记 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

10、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