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和仪器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50920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和仪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和仪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和仪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和仪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和仪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和仪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和仪器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及仪器研究【摘要】:水和食品中细菌的检测,特别是致病性细菌的检测,对于控制传染病、保护环境卫生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肠杆菌是人及各种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常随粪便从人及动物体内排出,广泛散播于自然界。大部分大肠杆菌没有致病性,但是部分能产生肠毒素,导致人体肠胃炎等疾病。特别是O157型的大肠杆菌会引起腹泻、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尿毒症等疾病。当他入侵到肠道外的其他组织器官时,会引起尿道炎、膀胱炎、阑尾炎等,对于免疫力下降的病人还可引起败血症。在卫生质量的评价和控制中,通常采用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利用对指示菌的检测和控制来了解水体或食品等的受污染状况,从

2、而评价其质量以保证卫生安全。因此,建立快速检测大肠杆菌的新方法成为环境监测和食品卫生领域专家的一个巨大挑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近二、三十年来发展较快的电分析化学测试和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其所测的信号通常是电位、电流、电阻等的变化,可以直接测量,便于仪器自动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此外,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可以增大传感器电流响应,降低检测限,提高灵敏度,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无穷的发展空间。针对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已广泛被应用于食品及环境中各种病菌中的快速检测,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是导师金利通教授领导的世博会专项和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基金项

3、目的部分工作内容。论文基于纳米材料构筑了多种性能稳定、灵敏度高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把传感器应用于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为水体和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还以这些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为基础开发研制了电化学细菌快速分析仪。本论文内容共分为五部分:绪论(第一章)本部分内容简要介绍大肠杆菌的环境卫生学意义、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性,对当前大肠杆菌检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了较为详细的概括,同时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与综述。纳米修饰电极快速电化学检测大肠杆菌的研究(第二、三章)大肠杆菌在含有诱导剂异丙基硫代-D-半乳糖苷(IPTG)的培养液中培养,能够产生-

4、D-半乳糖苷酶(-gal);在膜渗透剂的作用下,-gal从细胞体内释放到溶液中并催化底物对氨基酚-D-半乳糖苷(PAPG)水解产生对氨基酚(PAP),根据PAP在修饰电极上的响应电流可以确定大肠杆菌的浓度。第二章制备铂纳米颗粒修饰电极(PtNPGCE),并应用于-gal活性的检测,实现了对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实验中考察了工作电位、底物浓度以及膜渗透剂等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PtNPGCE提高了PAP的检测灵敏度,从而提高大肠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并且缩短了分析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能更好地满足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等领域中快速检测的要求。第三章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Nafion复合

5、膜修饰玻碳电极,并对大肠杆菌进行快速安培检测。由于Nafion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和MWNTs的电催化能力,MWNTsNafion修饰电极提高对氨基酚(PAP)的检测灵敏度;对大肠杆菌进行浓缩和预培养可进一步提高了其检测灵敏度。此外,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平板技术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酪氨酸酶(Tyr)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的研究(第四、五章)生物传感器具有专一、易操作、设备简单以及测量快速准确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本部分制备了两种Tyr生物传感器,并应用于-gal活性的检测,进而快速检测大肠杆菌。第四章我们把Tyr固定在MWNTs-壳聚糖(Chit)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

6、,制备了TyrMWNTs-ChitGCE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对苯酚具有高的灵敏度、宽的线性响应范围和低的检测限。把该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大肠杆菌的检测,其检测的原理是把-gal作为大肠杆菌的标记物,催化phenol-D-galactopyranoside(PG)水解产生苯酚,通过生物传感器检测苯酚可得到大肠杆菌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响应与大肠杆菌的浓度在104107cfu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对大肠杆菌进行50h的预培养,可以检测出低至10cfumL的大肠杆菌。第五章基于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MNPs)-碳纳米管(CNTs)复合物,制备了一种新型的Tyr生物传感器,并进一步应用于流动

7、注射法(FIA)检测大肠杆菌。CNTs表面修饰了阳离子聚合物聚二甲基二丙烯氯化铵(PDDA),因此带负电荷的Fe_3O_4MNPs在静电作用下可以均匀地吸附于CNTs表面上。将制备的Fe_3O_4MNPs-CNTs纳米复合材料修饰于光玻碳电极上后,把Tyr通过戊二醛交联固定在此修饰电极上制得了TyrFe_3O_4MNPs-CNTsGCE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对苯酚的检测具有宽的线性范围(1010(-8)3910(-5)M)、低的检测限(5010(-9)M)以及高的灵敏度(516mAM)。把该Tyr生物传感器与FIA相结合应用于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浓度在20到1105cfum

8、L范围内与电流响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低检测限达10cfumL,总的分析时间在4h内。这种生物传感器-FIA检测系统在快速临床诊断和水质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Au纳米标记物增强电化学免疫分析大肠杆菌的研究(第六章)本章在Au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了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的大肠杆菌抗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Au纳米标记物,并将该纳米标记物应用于增强电化学免疫分析大肠杆菌。经过酶联免疫反应后,Au纳米标记物、免疫磁性颗粒(IMB)和大肠杆菌形成了IMB抗体-大肠杆菌-Au纳米标记物的三明治式免疫复合物。以3,3,5,5-四甲基联苯二胺(TMB)溶液作为底物,采用电化学与流动注射检测(FIA)相结合

9、的技术测定HRP的活性。检测到的电流大小与免疫复合物上HRP的量成正比,从而与大肠杆菌的浓度成正比。Au纳米颗粒增加了HRP的负载量,增强电化学信号,大大提高了大肠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浓度在1010250105cfumL范围内与电流大小成线性相关,最低检测限达50cfumL,总的分析时间比其他方法短,在1h内就能完成对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电化学细菌快速分析仪的研制(第七章)本章基于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电化学工作原理开发研制了细菌快速分析仪,仪器对细菌的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不但可检测水体中细菌总量,而且还可检测水体中的大肠杆菌的浓度。饮用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范围为1

10、0102cfumL10105cfumL,检测限为100cfumL;并且能在5个小时内检测水体中20cfumL10106cfumL的大肠杆菌,检测限为20cfumL。该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性能稳定,且质量可靠。【关键词】:大肠杆菌快速检测化学传感器纳米材料【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Q93-3【目录】:论文摘要6-9ABSTRACT9-15第一章绪论15-501.1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16-191.2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19-251.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25-331.4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33

11、-371.5本论文的工作及意义37-41参考文献41-50第二章铂纳米颗粒修饰电极对大肠菌群的快速电化学检测50-592.1引言50-512.2实验部分51-522.3结果与讨论52-572.4结论57参考文献57-59第三章MWNTs/Nafion复合膜修饰电极对大肠菌群的快速安培检测59-693.1引言59-603.2实验部分60-623.3结果和讨论62-673.4结论67参考文献67-69第四章Tyr/MWNTs-Chit/GCE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快速安培检测大肠菌群的应用69-824.1引言69-704.2实验部分70-724.3结果与讨论72-794.4结论79-80参考文献8

12、0-82第五章Tyr/Fe_3O_4MNPs-CNTs/GCE生物传感器流动注射法快速检测大肠菌群的研究82-975.1引言82-845.2实验部分84-865.3结果和讨论86-945.4结论94参考文献94-97第六章Au纳米标记物增强电化学免疫分析大肠杆菌的研究97-1086.1引言97-986.2实验部分98-1016.3结果与讨论101-1056.4结论105-106参考文献106-108第七章细菌快速分析仪的研制108-1167.1引言108-1097.2细菌快速检测仪的检测原理109-1107.3细菌快速检测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10-1117.4水样细菌的测定111-1127.5仪器的性能与应用112-1147.6结论114-115参考文献115-116附录: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116-119致谢11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