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建筑业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50754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建筑业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建筑业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建筑业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建筑业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建筑业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建筑业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建筑业十二五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序言“十二五”时期,是发挥我省优势、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做大做强建筑业,奋力实现新跨越,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我省各项建设任务,特制定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本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中共省委关于制定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和省建筑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本规划是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制定建筑业各项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奋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2、和任务。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贡献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筑业产业规模大步迈上新台阶。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突破4200亿元、95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倍和2.5倍,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6%、19%,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速,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对全省GDP的贡献份额始终保持在6以上,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成为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劳务输出的重要行业,全省建筑业固定从业人员从2005年114.33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230万人。2010年,全省新出省施工人数达20万人次,全省建筑业完成省外产值1462亿元,均是2005年的3倍。圆满完成对

3、省汉源县援建任务,重建项目116个,其中14个项目获省结构优质工程奖,4个项目获省优质工程“天府杯”奖,3个项目获“天府杯”金奖,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我省企业高质量完成了长江第一隧道、琴台大剧院、火车站、天兴洲大桥、城市轻轨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的大型建设工程,展示了建筑业的综合实力。二、行业素质明显提升,优势企业快速成长。“十一五”期间,各级建管部门积极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培训,累计培训企业经济技术骨干人员11万余人次。大力推动农民工业余学校创建、普及工作,全省建筑施工现场共建农民工业余学校2200余所,培训农民工80万余人次。我省建筑业企业数量从2005年的4337家发展到目前的75

4、75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施工企业总数的27.28%、53.25%、19.47%,产业组织结构渐趋合理。积极培育龙头重点企业,推介优势企业拓展市场,积极支持企业改革改制、做强做大,省政府每年表彰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建筑装修装饰企业10强,扩大了行业的社会影响。至2010年底,全省一级以上施工企业351家,是2005年的2.3倍,年完成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50余家,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18家建筑业企业入选省百强企业,入选企业数量紧随制造业、服务业,居各行业第三位。三、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安全生产保持平稳。“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监督覆盖率99.9

5、4%,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达到93以上。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2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36项。持续开展省建设工程优质奖“楚天杯”的评选活动,全省共评选出建筑工程“楚天杯”奖725项、装饰工程“楚天杯”奖344项。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蓬勃发展,共发布省级QC成果249项,其中国家级QC成果42项。不断健全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省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监督办法等规性文件,修订了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楚天杯)评审办法,规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

6、育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共有834个施工现场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施工现场,40个施工现场被评为全国“AAA”级安全标准化现场。四、先进技术广泛应用,节能减排逐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建立了涵盖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检测标准等方面的地方标准体系。全省通过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工程验收的项目59个。全省共评定出省级工法417项,其中15项被评定为国家级工法。地下工程与深基础施工技术、超高层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设计施工技术在我省工程上得到应用。建筑节能技术被广泛推广,全省各市州城区建筑节能标准设计阶段执行率10

7、0%,施工阶段执行率达到95%,全省投入墙改专项基金8000余万元,县级以上城市禁止使用粘土砖,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45%,建成节能房屋建筑3.45亿平方米,占5年竣工房屋建筑总量的75%。五、市场管理逐步规,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行业制定市场管理地方性法规和规性文件上百件。各级建管部门加强行政执法,严肃查处建筑市场违规行为。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初步建立了建筑业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实施了不良行为公示制度。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规建筑市场各类主体的市场行为。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实施资

8、质资格动态管理, 500余家不合格企业被降级或撤回资质。认真贯彻落实省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暂行办法,切实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积极做好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三年清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极开展“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年”活动,建筑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逐步建立了企业资质、施工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一站式的行政服务办事中心,提高了服务效率。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立了较为畅通的信息互动渠道。 “十二五”时期建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时期,我省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推进新型工

9、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加快“两圈一带”核心战略以及市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将实现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规模的跨越,为我省建筑业发展提供重大契机。 2、国建筑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产业投资进一步扩,基本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出台的一批区域发展规划,提升了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动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对交通、能源、生态环保建设等方面投入加大,居民

10、住房需求扩大,民生工程大面积开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我省建筑业企业立足、走向全国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3、国际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热钱”持续流入新兴国家和快速发展的不发达地区,我省传统建筑市场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工业、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巨大,为我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承包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二、主要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对我省建筑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二是沿海发达地区建筑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周边省市行业发展相互比拼、百舸争流,我省建筑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

11、竞争压力。三是我省建筑业和工程建设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我省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力量比较薄弱,建设工程市场鱼龙混杂、恶性竞争仍未消除,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省建筑业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固树立发展优先、民生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理念,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建筑业、打造建筑强省”的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为动力,以整顿和规建筑市场秩序为抓手,以推进技术和管理创新、扶优壮强、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支撑,以提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工程质量为落脚点,奋力实现支

12、柱产业发展的新跨越。二、发展目标1、主要经济指标。2015年末,建筑业总产值跨越7000亿元,年均增长15%;建筑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1%,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38万元/人,年均增长8%;实现利税400亿元,年均总产值利润率保持在2%以上。2、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指标。省、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占当年竣工工程的13%以上,创国家优质工程15项;工程监督覆盖率100%,工程竣工备案率93%以上。控制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人数控制在1.5人以。创省、市级安全文明施工现场1500个。3、技术进步指标。到2015年

13、,推广新技术20项,建立新技术示工程80项,编制省级以上工法500项。4、节能减排指标。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50%的节能标准,城市圈城区新建居住建筑推行65%节能标准;发展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节能量达到520万吨标准煤。水泥散装率达到48%。市县城区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达到80%。80%的县城供应商品砼,市(地)级以上城市全面禁止现场搅拌砼、砂浆。5、企业发展指标。打造建筑业企业品牌,扶持一批具有特色的“专、精、新、特”专业承包企业,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到2015年,全省培育3-5家年产值过200亿元、5-8家年产值过

14、100亿元、8-10家年产值过50亿元的优势企业,扶持2-4家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上市。6、人才培育指标。到2015年末,各类执业注册人员达到10万人;累计完成200万人次的职工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重分别达到8%、20%、52%、20%,职工持证上岗率达到65%。“十二五”时期建筑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调控建筑业企业数量规模,全省建筑业企业总数动态调控在8千家以。优化企业资质等级结构,支持高等级资质总承包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进入水利、轨道交通、公路、桥梁、机场、港口

15、、铁路等政府重点投资领域,支持专业承包企业向设计施工一体化以及钢结构、地基基础、装饰装修、设备安装、建筑智能化、园林绿化等特色专业方向发展。引导企业深入研判市场形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营方向,降低经营成本,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专业承包企业与总包企业之间的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中央在鄂建筑企业发挥龙头作用,鼓励地方企业与中央在鄂建筑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协同发展,在行业形成大中小结构合理、总分包比例协调的产业结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产业延伸,以新材料、新能源、工业化生产为重点,在现代建筑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产业、环保装饰半成品生产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大中央在鄂龙头企业、省骨干企业、专业优势企业、劳务带头

16、企业等各梯队企业的培育。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向优势企业倾斜。扶持一批发展潜力较大、技术装备先进、市场急需的基础设施领域企业。发挥、团风的钢结构、黄冈的窑炉、的劳务的引领作用,扩大产业品牌。引导中小企业立足专业承包、做专做精,提升相关专业领域的施工能力。提高建筑劳务企业素质,促进劳务企业实体化经营。加强劳务企业管理者培训,提高劳务企业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2、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改革,政府投资工程实行代建制。建立完善政府投资工程投标单位名录制度,综合实力获得省政府命名表彰的龙头骨干企业可直接列入名录。引导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资产重组,鼓励支持大型设计、施工企业相互联合,拓展企业功能。引导企业加速由垫资向投资转变,积极稳妥地采用BT 、BOT、EPC等建设方式,逐步实现由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的转变。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筑企业股份制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