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50485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上教案免费),供大家参阅。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多种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首先,教材呈现了四幅图片,图片中的数据都是几百、几千的数目,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比过去学过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这样的大数,从而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并学习这两个计数单位。教

2、材还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对一千、一万的实际意义有具体感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坐标纸卡片若干、练习题卡片、晚报一张。教学设计(一)收集信息,进行交流1.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将百以上、万以内的数整理出来,万以上的数留待以后学习。2.新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问:听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大数,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数中发现新的计数单位了吗?一千、一万有多大?它们与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研究。(二)自主探究,认识大数1. 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问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结:10

3、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百。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卡片(10100格),它与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共有多少格吗?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千。师:请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时的情境,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千或几千的吗?3.引导观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与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吗?小结:10个一千是一万,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万。师:请看这张报纸,这样的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万的吗?(三)引导填写数位顺序表(四)练习1. 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

4、页纸?想想几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2.有多少小格?出示915格(9个百、1个十、5个一)、9300格(9个千、3个百),引导学生数小格,并说明我校现有915名学生、我校占地面积约为9300米2。(五)总结1. 你喜欢大数吗?为什么?2.大家收集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大数,课后请你选一个最喜欢的大数,在一万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数量的小格,最后请家人或同伴数一数小格数,再给他们讲一讲这个数量的意义。教学反思二年级学生对于万以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时难度较大。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感受,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1. 收集信息,进行交流课

5、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除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1)学生初步感受大数,把大数同很高的山很长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联系,感受其大。(2)学生在找、看、说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大数的读、写,发现大数中有新的计数单位千万。2.学具操作,自主探究我用坐标纸为学生制作了百千万的学具卡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3张卡片,自主探究出3张卡片的联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并通过直观感受建立一十百千万的数学模型。3.联系实际,感受大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具体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万的具体感受。

6、如,教学千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上操时的情境,说明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教学万时,引导学生观察报纸,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4.以少见多要使学生理解不易直观感受的大数,就要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以少见多的想像。以少见多是指从较少数量的积累去想像较多数量。如,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多少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培养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对学生现在理解万以内数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数都有很大帮助。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

7、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8、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二、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教法和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

9、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二)学法分析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四、教学过程分析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

10、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

11、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生

12、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

13、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六、板书设计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1和0的乘法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1和0的乘法。重点难点:掌握1和0的乘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魔术师为大家变出了好多宝葫芦,大家想知道今天魔术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魔术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1+1+1=( )(只)(

14、)( )=( )(只)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0+0+0=( )(只)( )( )=( )(只)4、(在此应该先补充一些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三、试一试1、第9页自主练习1( )+( )+( )+( )=( )(棵)( )( )=( )(棵)( )+( )+( )+( )+( )=( )(个)( )( )=( )(个)2、自主练习2(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 )+( )+( )+( )+( )+( )=( )(人)( )( )=( )(人)(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小组交流。3、数苹果每盘有( )个苹果,有( )盘,一共有( )个。( )( )=( )(个)四、你学会了吗?1、课件展示情景图。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解答上述问题。五、丰收园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