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497412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学段:八年级 学科:语文 章节名称梦回繁华学时第一课时课标要求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够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画作的深层意义。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

2、,从而引出本文要说明的对象。第二段介绍了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是“梦回繁华”的主题,从而确定了本文介绍画作内容的重点:“繁华”。第三到五段,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具体介绍。第三段介绍画作材质、着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第四段分三层介绍了画作的主体内容,三层均扣住“繁华”来介绍,语言典雅,富有文气;第五段总结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全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来展开,着重体现了画作的主题“梦回繁华”。学习重点1. 指导学生采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自读课文。2. 勾画重点词句,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学情分析

3、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之前自读课文时已经指导了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助读系统,运用快速阅读法的自读策略。不同的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正好根据阅读提示和老师提出的任务,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养成随手写批注的习惯。学习目标1. 学习使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2. 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1、 积累本课疑难读音及字形。2、 了解背景资料。学习策略1、 借助阅读提示,及文中插图梳理文章内容。2、 通过比较阅读感受文艺

4、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习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一)教师展示图画,介绍经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在它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也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历经劫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体会一下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宋代生活。(二)学生选择局部,口头说明。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幅图?选择一个局部,用自己的话对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说明。用图片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

5、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画作内容,可以和后面学习本文语言特点的时候作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准确典雅,条理清楚。活动一借“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快速阅读“阅读提示”部分,画出关键词,明确本文的学习要点。阅读提示可以先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再细读文中的重点段落。细读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梳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阅读时还要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任务一:浏览课文,明内容,梳顺序。任务二:细读课文,明方法,品语言。任务三:再读课文,探深义,明情怀。阅读“阅读提示”部分,勾画关键词,并提炼出本文的

6、学习要点。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活动二浏览课文,明内容,梳顺序。(一)学生用浏览的方法,圈画各段的关键词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进而理清说明顺序。教师提出自读要求:作者介绍了这幅画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画批注: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二)学生判定全文说明顺序,并细读第四段,判断局部说明顺序。学生明确:勾画各段关键词句:第1段: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由此,绘画也“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创作背景、引出说明对象。第2段:对张择端及画作创作时间的介绍。“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

7、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知人论世、创作动机。即内涵。第3段:介绍画作的材质、着色、尺幅、主要内容;比喻句又对画作各个部分的欣赏做了形象的定调。 画作基本信息、形象概括总特点。第4段:“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 画作主体内容。即内容。第5段:“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了重要的形象资料”。 艺术特点、历史价值。即价值。学生明确: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各方面的情况,第四段从“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展

8、开叙述,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学生用浏览全文和勾画中心句的方法,对课文内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够理清说明顺序。由于第四段说明顺序的特殊性,学生对课文重点也有了关注意识,为下面提出细读任务作铺垫。梦回繁华板书设计画卷创作的社会背景逻辑顺序价值画卷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内容画卷的基本情况画卷开卷处、中段和后段所描绘的内容 空间顺序画卷材质、大小、总体特点等作者信息、创作时间、特殊意义北宋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文化生活十分活跃内涵梦回繁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段:八年级 学科:语文 备课教师:呼市第三十八中学林文婧章节名称梦回繁华学时第二课时课标要求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9、准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够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画作的深层意义。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从而引出本文要说明的对象。第二段介绍了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是“梦回繁华”

10、的主题,从而确定了本文介绍画作内容的重点:“繁华”。第三到五段,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具体介绍。第三段介绍画作材质、着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第四段分三层介绍了画作的主体内容,三层均扣住“繁华”来介绍,语言典雅,富有文气;第五段总结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全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来展开,着重体现了画作的主题“梦回繁华”。学习重点1. 指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对于语言特色的影响,并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文章典雅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2. 探究文章深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学情分析通过对自读课文蝉这篇文艺笔调的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

11、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有了一些了解,但仍较为薄弱。特别是说明方法对语言的作用,以及本节课中出现的四字短语,都将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并从情感上让学生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说明方法及作用、对比阅读,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了解背景资料。学习策略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完成了任务一,弄清楚了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梦回繁华这篇课文,去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明顺序(整体

12、和局部),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任务二、三)活动一细读课文,明方法,品语言。(一)1、细读课文第四段,并仔细观看插图,辨别文中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在书上批注第四段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也接触到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两文都选择了摹状貌这一方法?3、浏览全文,在文中勾画批注,结合例句辨析课文中还用到哪些说明方法?具体有什么作用?(二)浏览全文,细读第四段,体会本文语言风格的不同,总结语言特色。1、 查看自己在书上关于说明方法的勾画批注,思考不同的说明方法使语言呈现出怎样不同的特色。2、 黎孟德先生曾经也写

13、过一篇文章中国画的骄傲来描写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片段,并回忆刚上课时同学们对图片的描述,比较分析和毛宁这篇文章在语言特色上的异同。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黎孟德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毛宁3、积累四字短语。1、学生明确: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再现了它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使说明更形象更清楚。2、学生明确:在说明卢沟桥的时候,也用到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描摹卢沟桥栏杆上千态万状的狮子,说明中国石拱桥“造型优美”的特点。恰当使用说明方

14、法才会使说明更准确更清楚。无论是中国石拱桥造型的优美,还是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繁华,用摹状貌才能使说明更形象清楚,所以说明方法的选择是由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摹状貌的方法给说明语言增添了生动性。3、学生明确:课文还用到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使说明稳妥准确,给读者以明确的印象;引用使说明更有权威性更可信;打比方使说明更通俗更形象。1、学生明确:本文语言既平实准确又生动典雅。例如列数据使说明更准确稳妥,使语言显得更准确、平实;打比方、引用和摹状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引用更使文章语言有底蕴有文气。2、学生明确:中国画的骄傲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梦回繁华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即准确简洁。例如用列数据举等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具体;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如生动典雅。这主要体现在摹状貌这个说明方法的使用上。并且多使用四字短语,凝练概括,生动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气息。而我们自己的语言一是缺乏条理,二是缺乏文气。疏林薄雾、春寒料峭农舍田畴、轿乘队伍、舳舻相接、拱桥无柱,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士农工商 (一) 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单元学习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