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品】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2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497071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精品】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2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2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2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2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2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精品】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2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精品】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2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精品资料-化学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3.2 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课题专题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节题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2、 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联想、比较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PH的测定,何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知识回顾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1)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2)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3) 盐酸中滴入碳酸氢钠溶液指导自学1. 哪些家作物生长需要酸性、碱性?2. 滴定管如何使用?步骤操作目的(1)装入少量水,扭转活塞(2)从上口加入少量对应盛装液,转动放下(3)装入酸、碱液,超过“0”刻度,用滴定夹固定滴定管。(4)滴定时左手控制开关,小心扭动活塞或挤压玻璃球 讲解H+OH=H2O阅读P71检查是否漏气洗涤滴定管调节溶液面,排出空气控制速度,使之反应完全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中和反应:酸+碱 = 正盐+水提问什么叫中和反应?反应后有什么特征?(能量、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如:HCl+NaOH

3、=NaCl+H2OH2SO4+2NaOH=Na2SO4+2H2OH+OH=H2O 中性二、中和滴定原理讲解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对于反应: HA + BOH=BA+H2O 1mol 1mol C(HA).V(HA) C(BOH).V(BOH)即可得 C(HA).V(HA)= C(BOH).V(BOH) 若取一定量的HA溶液(V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HA)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2O

4、1mol nmol C(HA).V(HA) C(BOH).V(BOH)则有关系:(提问)中和反应一般无明显现象,怎么办?3、滴定方法的关键(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放热、中性理解用酸碱提示剂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2)操作: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计算。(3)滴定管“0”刻度在上。典型例题例

5、1:图示为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根据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BCDX浓度(mol/L)0.120.040.030.09Y浓度(mol/L)0.040.120.090.03 解析:(1)x 10ml、y 30ml时恰好中。30y-10x . A、B合适(2)加入y 20ml时,PH=2 代 PH=2选 D。例2用0.01 mol/L H2SO4滴定0.01mol/L 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多加1滴H2SO4;少加1滴H2SO4;(设1滴为0.05ml)则和H+的比值是( )A、10 B、50 C、5

6、103 D、104解析:多一滴H2SO4H+=少一滴即OH过量,OH-=10-5 mol/L.H+=10-9 mol/L 与H+比值。故选D。(练习)训练P78T1、2、3、4 小结结合量器的使用,同时巩固溶液PH计算。作业板书计划一、中和反应:酸+碱 = 正盐+水H+OH=H2O 中性二、中和滴定原理反馈滴定管与量筒比较课后练习1、下列是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用100mL量筒量取5.2mL盐酸B、 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氯化钠C、 用100mL容量瓶配制50mL 0.1molL-1盐酸D、 用25.00mL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mL NaOH溶液2、有已知浓度的盐酸滴

7、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未知浓度的NaOH待测液荡洗23次C、 滴定前没有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4、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0.1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 )A、4 B、7.2 C、10 D、11.35、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量筒 B、10mL量筒C、50mL酸式滴定管 D

8、、50mL碱式滴定管6、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 )A、温度计 B、量筒 C、酸式滴定管 D、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7、用移液管取10ml烧碱溶液注入25ml洁净的碱式滴定管中,则液面读数应( )A、在10mL15mL之间 B、恰好在15mL处C、小于15mL D、大于15mL直击高考1、(1)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mL。(2)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A、 是amL B、 是(50-a)mLC、 一定大于amL D、一定大于(50-a)mL

9、7pH140 10 20 30 40 V(NaOH)/mL2某同学进行中和滴定实验,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滴定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08南通三检)A锥形瓶中盛有NaOH溶液,指示剂为酚酞B滴定管使用前先用待测液润洗,再用蒸馏水润洗C滴定时,应时刻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D滴定终点附近,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要小教学课题专题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节题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2.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联想、比较等培养学生的想象

10、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PH的测定,何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主体活动知识回顾1、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步骤操作记录(1)向 注入0.10molL-1盐酸,调节液面至 记录读数 (2)取 瓶,从 放出25ml盐酸注入 ,记录读数 (3)向 注入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液面至 记录读数 (4)向 滴入2滴 ,轻轻挤压玻璃球,眼睛观察 边滴边振荡,至溶液出现 且 ,记录读数 (5)重复上述实验23次,取其平均值。计算V酸平均计算V碱平均=2、酸碱提示剂的作用是 依据颜色变化

11、,提示中和是否完全。边做实验边完成表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二、中和滴定1、原理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对于反应: HA + BOH=BA+H2O 1mol 1mol C(HA).V(HA) C(BOH).V(BOH)即可得 C(HA).V(HA)= C(BOH).V(BOH) 3、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2)操作: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计算。(3)滴定管“0”刻度在上。4、指示剂的选择:1、滴定曲线请看两个实例实例1:用0.10mol/L NaOH溶液滴定0.10mol/L HCl溶液20.00mL 加入的VNaOH(mL)余VHCl(mL)过量VNaOH(mL)PH0.0020.001.018.002.002.319.800.203.319.980.024.320.000.007.0 突跃范围20.020.029.720.200.2010.722.002.0011.740.0020.0012.5实例2:用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