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具管理制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49428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锚具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锚具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锚具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锚具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锚具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锚具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锚具管理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的1。 1 为做好产品质量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未经验证合格的产品不得投入使用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 1 本制度规定制梁生产过程中 , 使用的锚具检验活动的职责、 程序要求及文件和记录.2。 2 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内制梁及其它生产用锚具的进厂检验、登记、保管、存放.3 职责3。 1 物资管理部是锚具产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锚具产品的采购、检验、登记、保管及使用发放。3.2 工程管理部负责提出锚具产品需用数量与质量要求。3.3 安质部负责锚具产品 , 质量监督、检验试验的认定.3.4 试验室负责锚具产品检验和试验,出具试验结果报告单。3。 5 项目经

2、理部负责锚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维护。4。 锚具产品采购管理的控制4.1 凡分公司对锚具产品的采购,必须在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认定的合格分承包方进行采购 ;4.2 采购由物资管理部依据工程管理部部提出施工生产需用规格数量和质量标准, 编制锚具产品采购计划,由物资管理部部长审核,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方可进行产品采购4 。 3 锚具进厂必须有生产厂出厂合格凭证( 内容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 无合格凭证不得采购。5 锚具产品入库检验控制5。1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即,a0. 9 5, apu2O 0 % .5。 2 在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应是预应力筋断裂,而不是锚具破

3、坏;试验后锚具部件会有残余变形,但应能确认锚具的可靠性5.3 预应力筋 - 锚具组装件 , 除必须满足静载锚固性能外, 尚须满足循环次数为20 0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试件经受200万次循环荷载后,锚具零件不应疲劳破坏, 预应力筋在锚具夹持区域发生疲劳破坏的截面面积不应大于试件总截面面积的5%.5.4 由于有抗震要求,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还应满足循环次数为50 次的周期荷载试验, 试验后预应力筋在锚具夹持区域不应发生破断。5。5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及补张拉预应力筋的要求。5。 6 锚具或其附件上设置灌浆孔或排气孔, 灌浆孔应由保证浆液畅通的截面面积。5。7锚具的机械加工应符合有关规定。5。 8 锚

4、具应按照图样进行热处理并应符合由关规定, 不应产生裂缝、过烧和脱碳。 所采用的热处理工艺应能保证零件工作表面的硬度及金属组织均匀一致 .5 . 8. 1同一类产品、同一批原材料、用同一种工艺一次投料生产的且不超过1000套的锚具为一个检验批。5。8. 2每批进场锚具外观检查抽取10%,且不少于1 0套,外观检 查表面无裂缝, 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硬度检验: 夹片每批抽5 ( 不少于10片)。锚环每批抽10% (不少于3件);硬度检验每个零件测试3点,硬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抽取3套试件作静力锚固能力(锚固效率系数刀a和极限总应变e ap u)检验,要求刀a0o 9 5, a p u2o 0%,

5、对选定供货厂至少试验一次.要求对锚具逐个进行探 伤。以上四项均合格, 经检测站出具试验报告方可使用 .5 .8。3锚具应设专人保管.贮存、运输须妥善保护,避免锈蚀、沾污、遭受机械损伤或散失. 临时性的防护措施应不影响安装操作的效果和永久性防锈措施的实施。锚具应按批作好标识 , 防止混用6 锚具贮存控制6 . 1 锚具在库贮存设施必须保持质量标准,指定专人保管;6.2 锚具贮存应设置必要的, 足够的仓储设施, 符合所保管的技术要求 , 防止产品在贮存期间受到损坏和变质;6。3 入库锚具存放做到正确,整齐,安全稳固;6 。 4 入库锚具数量应记录准确、完整, 做到帐、卡、物相符 .7 锚具的发放7。1锚具出库依据用料单,必须凭证齐全,手续完备,数量准确,标志清楚, 管库人员方可办理出库;7。 2 锚具出库必须坚持“三检查 、 “三核对” ;7。3锚具出库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d )锚具出库要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不得随意发放,不得超发。8 形成文件和记录8。1锚具入库复查记录附表1、2附表1锚具入库复查记录序号类别锚固性能型号规格数量证件附表2锚具入库复查记录序号名称规格外观检查质量检查裂缝尺寸偏差硬度探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