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以陕西作家为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464092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学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以陕西作家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学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以陕西作家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学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以陕西作家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学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以陕西作家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学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以陕西作家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学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以陕西作家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学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以陕西作家为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2Abstract2一、绪论3(一)国内外研究现状31、国内研究现状32、国外研究现状3(二)主要内容4(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4二、陕西作家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地域关系的表现4(一)作品内容41、作品背景42、人物塑造53、作品内蕴5(二)作品形式61、长篇小说为主 史诗叙事62、作品的语言 通俗易懂夹杂地方口语6(三)陕西作家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地域关系密切的原因7三、研究陕西作家与秦地关系之意义7(一)创作意义7(二)阅读接受意义8结语9参考文献101摘要文学风格的研究是一直以来围绕在作品鉴赏中的一个话题,而文学风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时代、地域、民族以及流派等等,在此笔者主要从地域对文学风

2、格的影响因素着手,以陕西作家为例,通过对文学风格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中的体现,文学风格和地域因素之间的原因的探究以及作家和地域之间的意义的探讨来结构全篇。关键词:文学风格 地域 陕南 关中 陕北AbstractLiterary style research is always around a topic in art appreciation,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literary style has a lot of, such as age, regional, national, and schools and so on, the author

3、 mainly from the region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literary style in hand, in the case of shanxi s writers, through to the literary sty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al ref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literary style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between the reason of exploration and the meaning

4、between writers and regional element to structure are discussed.Key words: Literary style ,area ,in the south of shanxi ,guanzhong , in the north of shanxi 一、绪论(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的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地域文学方面的。自建国以来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大批地域性特点突出的作品,比如“山药蛋”派,“荷花淀”派,白洋淀作家群,等等,而陕西文学作为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的一种,在各种流派的研究中“一枝独秀

5、”。没有自己的特点的文学不能算是好的文学作品,而地域性作为深受作家生活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为了研究文学作品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陕西文学因为独特的陕西地域的特点,成了研究中人们关注点聚集的地方,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那么陕西文学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值得历代文人坚持不懈的分析和探讨呢?它又对文坛和读者造成了什么重大的影响呢? 现在对于陕西文学的研究始终停留在老一辈作家的身上,但是随着老一辈作家的去世,陕西文学的研究也处于一个危险的边缘了,比如,自从路遥去世后,陕北文学的写作逐渐消失,不过随着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的播出,人们似乎又对这种文学的研究有所重视;陈忠实所代表的独具关中特色的创作风格的写

6、作,好像也处于停歇或者转型的转折点上;在人们的视线中陕南山地型精神气质的写作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尽管其声势浩大,却并没有创作出有巨大影响力的作品,属于空响雷不下雨的类型,所以说这种文学类型依然是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有问题就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解决问题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文学整体的发展形势来看,陕西文学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方面也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造成其止步不前,在写作和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它的这种发展的情形,值得我们投入精力去关注和研究它。但是,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应该引起批评家的注意和探究。一味地唱赞歌并不是支持发展,在称赞的同时要注意研究问题,这样陕西文学将走入“死亡

7、”的怪圈。 从更为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我们还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在陕西文学中存在已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难以摆脱对其他事物的依附,缺少文学应有的独立性,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不能有当代的大局意识,缺乏文学所应有的反思性,对于经典的盲目崇拜。换句话说,陕西文学一昧的肯定经典,肯定权威,缺乏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缺乏创新意识,沉浸在旧的文学圈子的温床中。作家的创新意识、时代意识并不强烈,他们沉浸与自己的创作习惯之中,要么成为时代的记录者,要么成为自己生活的撰稿人,一种私有的写作。甚者,还有的作家任然没有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之中,依然满腔的小农生产者的意识,心胸狭隘,没有长远的看待问题的眼光,对现代化的都市

8、文明充满敌视,如同茅盾在他的子夜中叙述的吴荪甫的父亲一样,始终不能接受现代文明。2、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目前陕西省文学研究方面对文化的重视,他们正在尝试着文化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的时候翻译成了一大障碍,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的翻译中有些不可避免的笑话,这些作家在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它的国际性的传播形成了阻碍。文学的地域性太强而世纪性相对削弱。这些作家只是对国内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并未树立高大的国际形象,因此,国外的研究相对较少。(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陕西作家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地域关系的表现,同时剖析了陕西作家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地域关系密切的原因,对研究陕西作

9、家与秦地关系之意义进行了研判。(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研究方法:使用文献法,对比法,交叉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创新点:将地域性和文学风格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以最具典型性的陕西为例,在陕西的一方土地就产生了三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学风格,即陕南、陕北和关中,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产生的文学作品极具特色。二、陕西作家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地域关系的表现(一)作品内容1、作品背景 在文学理论教程中童庆炳先生对文学风格和地域性做出了如下阐释:“以陕西地域为基础,多关注作者的家乡,在这个部分可以论述陕北陕南关中的不同之处。文学风格实际上指的就是作家在写作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和作家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

10、所处的时代环境等许多因素是有关系的,一种因素不能决定文学最终的风格,文学风格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既离不开时代和地域的影响,也离开人文传统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对于文学风格这一概念,并不是近代才产生的,这一概念是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地域一词显而言之,指的就是地域上的划分,我国这种地域上的差距是很大的,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尽管现在经济、政治一体化,依然掩盖不了地域之间的差距。在文学史上最具地域特点的就是诗经和离骚了,分别作为南北方文学的代表,在我们的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方人的性格造成了北方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而南方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闭塞的,经济和文化上相对落后,所以巫术对

11、人们的影响很大,在文学中弥漫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尤其是离骚,里边充满各种神化典故,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在诗歌的形式上南北也是具有极大的差异的,也许是被规矩束缚的习惯了,北方的文学总是中规中矩,严格按照文学的写作规范来创作,南方文学就不一样了,文学中就弥漫着一种自由、不拘束的特点,随着感情的抒发而进行自由的创作,文学作品重在表达思想感情,而北方文学重在描写社会现实。这种明显的风格差异在现代仍然存在。现当代作品中有着这种明显的地域性的体现。比如,老舍笔下的市民生活。他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而这一切皆离不开生他、育他的北京,他笔下的人物都是老北京的市民。在讨论老舍的四世同堂的时候,不得不对

12、他作品中的市民形象进行分析,这是其很多作品中共有的特点,在这部作品中,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下层市民,都凝聚在这样一部作品中,通过故居特色的语言将不同阶层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老舍所使用的语言就会他最熟悉的老北京的语言,将“京味儿”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令无数读者惊叹。在读这样的作品中了解到当时的背景的基本环境,北京的人情世故和北京的风土人情。这种地域上的特征并不是能被轻易改变的,它对人造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入骨髓的。通过作品我们可以深入的了解作家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如果按照地域性划分流派的话,同属于一个流派的作家之间的作品必然有某种共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就是由相同的生活环境,

13、相同的语言环境,相同的文学传统造成的,当读者月的到这样的作品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熟悉感。不过在文学作品中流派间的地域性差异的划分并不是很严格的行政地域的划分,大部分是模糊,给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的空间,不受固定的范围和界限的束缚。只是用一个大概的地理名词来描述具有相同的文学风格的作品,如“江南(小桥流水、细腻)”、“塞外(大漠风光、粗犷)”、“中原(淳朴)”、“岭南(平民化、世俗化)”等,也就是说,作家或诗人们会基于他们对特定地域的体验和想象表现类似的风格和艺术趣味,挖掘其中包蕴的美学内涵。陕西就是一个拥有自己的地域特点的地区,由于其的独特的地形分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学风格,狭长的地域就会影响到人

14、们的居住布局,因此所形成的风格应该是南北的不同,而不是东西的差异。陕北的粗犷豪放、关中的含蓄蕴藉,陕南的自然、缥缈,陕西作家们用不同的文学气质书写着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所处时代的赞美。2、人物塑造当我们谈论到陕西的文学风格的时候,不得不谈的就是它的“关学”传统。陕西特别是西安能够成为全国的教育强省,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尤其是它的“关学”。关学的精髓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理解,特别是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对文化、思想、教育、道德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印象力。这种学说在很多方面,很多时代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我着重谈一点,文学中对忠义人物的塑造,受到关中张载关学的影响。明代著名学

15、者王阳明曾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同样,黄宗羲也在明儒学案中说,关中学者“多以气节著”。关中学者的特点:“学而优则仕”,入朝后敢言直谏,屡受排挤,多返回故里,以文化教育实现其人生抱负。关中学者都是一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他们坚持自己心中的操守,有崇高的道德风尚和精神气质,面对学术则不拘一格,以有容乃大的精神和各种不同的文学特点交融在一起,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同时也并没有丢掉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他们总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最大的光和热,在家则孝敬父母,在外则团结邻里;在朝则忧国忧民,在野则恪尽职守。因此在关学史上曾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比如:张载、吕柟、冯从吾、李二曲、王鼎、阎敬铭、李元春等。他们不仅对陕西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在教化人们的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关学中所包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对陕西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是文学史上灿烂不巧的一笔。比如白鹿原中塑造的白嘉轩的形象就很典型。他是这里的族长,但是并不因为出身就因此而傲娇,他很重情义,和长工鹿三的真挚的兄弟情义令人大为称赞。对黑娃、兆鹏、兆海等在哪个时期并不为人们所认可的国共人士或落草为寇者也是怀着一颗仁者之心去对待,而不是死板的态度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