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快乐的罗嗦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46320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聆听 快乐的罗嗦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聆听 快乐的罗嗦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聆听 快乐的罗嗦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聆听 快乐的罗嗦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聆听 快乐的罗嗦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聆听 快乐的罗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聆听 快乐的罗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弹拨乐快乐的罗嗦的感受与欣赏、综合性艺术表演、即兴编创、识读乐谱课 型 唱歌课 欣赏课 器乐课 综合课 全册备课人苗铀琳复备人苗铀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聆听快乐的罗嗦,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体会乐曲表现的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生活情趣。2“过程与方法”目标(1)熟记音乐主题旋律。(2)通过模仿、对比等方式,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能准确说出欢快活泼、优美抒情、热烈地三种不同的音乐情绪。(3)运用对比聆听,能准确听辨不同主奏乐器。3“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设计不同的动作,充满激情地表现快乐的罗嗦。(2)知道弹拨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风格的作品。(3)初步认识民族弹拨乐器月琴、

2、琵琶和扬琴的外形,了解三件乐器的演奏姿势。教材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快乐的罗嗦为D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每个乐段都有调式调性的转换。曲式结构如下:结构名称引子A乐段连接部B乐段连接部A1乐段乐句aa aa aab c d ea1a1 a1a1小节数6小节16 16 164 4 6 616 16节拍二拍子交替拍子三拍子交替拍子二拍子乐曲前奏简短,仅有12拍。之后,音乐用彝族人民最喜

3、爱的乐器月琴奏出了这段舞曲的主题。音乐主题仅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几乎全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明显地具有宫调式的明亮色彩;第二乐句却以la、do、mi为骨干音,转入了色彩柔和的羽调式。上下乐句的调式对置,色彩对比,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常见的特征。这一主题在重复一次之后,调式转移到了G羽调式。在高音区再次重复演奏一遍。接着又转回了D羽调式。在多次转调中,作曲家采用各种乐器反复演奏,变换着力度,给人们以新鲜和生动的感觉。中间一段由琵琶演奏出三拍子较为抒情的音乐旋律,并运用与乐队相呼应的形式,与前部形成对比。最后由扬琴主奏采用加花的创作手法再现了主题音调。随着音乐的速度不断加快,全部乐器

4、都加入了演奏,舞蹈的节奏也越来越欢快,表现了人们的情绪不断高涨。音乐就在这高潮中收住,好似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突然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式欣赏快乐的罗嗦,感受音乐情绪变化。教学难点分辨不同音乐主题。教学准备ppt课件; 钢琴; 扬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阶段目标:通过师生问好,初步感知乐曲主题旋律。预计时间:2分钟师生唱问好。设计意图:对常态师生问好进行变化,调动学生音乐听觉思维。(二)欣赏导入阶段目标:通过初听音乐,建立对作品情绪的完整感知。知道弹拨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风格的作品。预计时间:3分钟1.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师结合问好歌和教师服饰介绍作品风格,学生聆听。2

5、. 初听完整乐曲教师播放完整乐曲,学生边听边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怎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可能涉及:音乐的情绪是欢快地活泼地,表现了人们高兴聚会、过年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联想的方式初步完整地感受乐曲,消除学生对音乐风格的陌生感。(三)分段欣赏阶段目标:通过学习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律动感受快乐的罗嗦主题音乐,熟记音乐主题;并设计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乐段音乐情绪变化。预计时间:25分钟1. A乐段教师播放完整A乐段,学生边听边思考:舞蹈、踏步和睡觉哪种律动适合这段音乐?学生回答可能涉及:舞蹈。教师出示乐谱,示范彝族摆手舞动作(摆手、拍手),学生模仿。教师播放转调前后A主题旋律,学生思考:主题音乐

6、有没有发生高低的变化? 学生尝试把手摆在高一点的位置,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教师播放A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音乐主题的音高还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用手势:低高低表示音区的变化。教师播放A乐段,表演自己创编的彝族舞。教师介绍彝族民歌中经常出现衬词“阿里里”,学生将歌词带入到旋律中进行演唱。教师介绍民族乐器月琴,学生聆听、感受月琴的音色。教师演示课件:出示月琴演奏图片;学生发现月琴是斜抱演奏。师生总结:A乐段 二拍子 欢快活泼地 表现了火把节人们围绕篝火载歌载舞的场景。2 B乐段教师播放B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音乐情绪有没有变化?仍然表现的是热闹的歌舞场景吗?”学生回答有可能涉及:音乐情绪是优美抒情地,

7、场景变得安静些了教师简要介绍彝族,学生聆听。教师播放B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和,哪个更合适这段音乐?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律动感受。师生得出结论:这段音乐拍子是三拍子的。教师出示乐谱,学生模仿课件动画划旋律线,分析该乐段旋律特点。学生思考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还是月琴吗?学生回答:不是。课件出示琵琶和演奏姿势图。学生观察对比月琴,说出不同;并模仿琵琶演奏姿势,随音乐律动。教师播放A主题和B主题音乐,学生以举手的方式判断。3A1乐段教师播放完整音乐,学生律动表现乐曲,并思考“乐曲的最后一个部分跟哪段音乐很像?”教师根据学生动作,课件演示曲式结构。教师展示扬琴实物,并演奏A1乐段,学生观看聆听后,模仿演奏

8、动作。教师播放A乐段和A1乐段,学生思考“音乐情绪是不是更欢快呢?速度呢?”学生回答可能涉及:速度更快、音乐情绪更欢快。教师介绍“热烈地”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彝族特色衬词“阿里里”哼唱熟悉A音乐主题,多次变换动作表现音乐主题,一步步渗透彝族音乐文化;通过对比聆听,学生发现弹拨乐音色的不同、为学生表演埋下伏笔。(四)音乐相关文化与拓展阶段目标:初步了解民族弹拨乐及合奏的演奏形式。对月琴、琵琶、扬琴的音色能用相对应的演奏动作加以区分。预计时间:5分钟。教师播放月琴、琵琶、扬琴音频,学生用演奏姿势进行判断。师生一起回忆今天感受的三件乐器:月琴、琵琶、扬琴。教师介绍弹拨乐器。每件乐器演奏的音乐又不太一样,这样的形式叫做合奏。今天听到就是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前期学生对月琴、琵琶、扬琴三件民族弹拨乐器及演奏动作的记忆,理解弹拨乐的概念,初步了解合奏的演奏形式。(五)检测阶段目标:能用不同的动作,充满激情地表现快乐的罗嗦,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预计时间:3分钟。 教师播放全曲,学生充满激情地表现快乐的罗嗦。设计意图: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检测学生乐曲音乐主题、乐器音色及乐曲结构的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