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462842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轴对称图形授课稿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图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为了确定这节课学习的范围和深度,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本堂课是一节概念课,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中教材先呈现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通

2、过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学生有所认识。 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刚掌握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做”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对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指明了方向,但具体要怎样教我们还要分析学生的情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具有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此外,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的开展讨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这一特征,能从一组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出简单轴对称图形,通过折痕初步认识对称轴,理解对称轴两边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并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物图片,动手折一折等探索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过程,在动手做轴对称图形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侧图形完全重合的特征。通过对称世界的欣赏,感受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喜爱。轴对称图形使学生新接触的一

4、个知识点因此本届课的重点是是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和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其中识别轴对称图形和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教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以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学法伯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的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在本课中,我将指导学生

5、学习的方法确定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折一折、议一议、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游戏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西部喜欢玩游戏?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游戏叫做大家一起来找茬我首先明确游戏规则,咋查也就是找不同。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从而提醒学生观察也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找不同来集中注意力为上课做准备,同时也为下面找相同做铺垫。二是提醒学生观察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玩了游戏后肯定还未尽兴,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

6、奖杯等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并指出这些物体是对称的。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在学生说完以后我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些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提问: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从而引导学生从研究对称物体转向研究对称图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折一折我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天安门、飞机和奖杯三个图形,动手折一折,并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2、说一说操作后我引导学生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表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对折”、“重合”、“折痕”等关键词。

7、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对折,对折是研究轴对称图形特征的重要方法,只有扫除了这个障碍,学生的发现才能水到渠成。紧接着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区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这个环节我会通过搜集学生不同的折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什么叫完全重合,从而突破重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对称轴。3、辨一辨结合“试一试”,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判断,操作验证,说理由,对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展开讨论,辨析,结合直角三角形和菱形,让学生明确要针对“

8、这个三角形”或“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辨别,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初步思想。三做轴对称图形。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试着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向同桌解释你做的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在学生制作讨论的过程中,我收集学生的剪纸,钉子板,印花等作品,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他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不仅可以是一个图形的对称,还可以是一组图形的对称。其中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当没法对折的时候,如钉子板,我们可以根据对应的颠倒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征,来判断。从而巩固。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四,欣赏轴对称世界这个环节我用多媒体播放轴对称现

9、象让学生欣赏对称世界,并引导学生思考对称的背后,从而让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课程标准中对轴对称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据此,我从感受出发,将感受的方法分为用眼睛看和肢体感受,从而确定了本节课的观察、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本节课的板书我立秋至关、简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唤起表象,从而减缓理解概念的坡度,促进理解和记忆。简易方程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

10、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2.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知识的。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制订如下教学

11、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四、重、难点分析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在着很大困难,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法与学法分析1.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

12、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2.教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将按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知识运用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我首先提供

13、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图,通过“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活动,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观察探究形成概念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突出这个重点。【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通过展示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比较】接着,我提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列出的式子中,两个式子是等式,还有两个式子不是等式。而这里的等式与前面的等式不

14、同,它们都含有未知数。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得出概念】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从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15=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概念】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础上,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种特殊的等式。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知识运用“试一试”通过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间的

15、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的思想,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准备。“练一练”安排了三道题。第一题采用学生抢答的方式,通过判断题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导学生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第二题通过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交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用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方程的模型,内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题采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维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对方程含义的理解。4引导小结本课的小结采用学生小结的模式,这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小结进行总结。5布置作业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必做题:要求学生每个人写一篇数学日记,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时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布置了探究题。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圆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一、教材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