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461881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文学常识及文言词语的含义。2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抒发的感情。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理解记忆佳作名句,体会诗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二学法引导1放录音,学朗读,要熟读成诵。2疏通文意,要求整体感悟,不求逐字逐句讲析。精妙之处要仔细玩味。3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像,进行再创作,可以画画,可以扩展成故事或文章进行口述。4诗讲知人论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词作者的情况以及创作的背景,安顿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用知人论世的办

2、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安顿活动教学,可发展诵诗会或赛诗会之类活动,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对一学期来学习古诗文情况进行测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理解诗歌意境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特别是作者写作诗歌时的心情。2难点?观沧海中诗人发明的意境,从分析沧海的壮阔景观人手,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抒发的豪情壮志。通过适当的讲析引导和学生的诵读,加强学生对?如梦令?西江月优美意境地把握。3疑点教师点拨学生理解?观沧海与?望岳中诗人博大心灵与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四课时安顿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诗词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2投影仪。3学生制作名言警句的知识卡片,课堂交流。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3、参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2了解写作背景。3在诵读中鉴赏,引导学生感知诗歌意境。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中国古典诗词的滋力是无穷的,那种诗人心灵的震颤,与自然的融合,会深深打动每一个观赏者的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学涵养。?诗词五首当选录的均是广为传诵的名篇,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受到美的熏陶。一明确目标1文学常识三首及字词读音。2理解前三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3读出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二整体感知1放录音,学生朗读前三首诗,读准以下字音碣ji 澹dn 竦sng 峙zh 岱di 眦z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观沧海。1教师介绍作家思想及本诗写作的历史背景。这首诗,是曹

4、操于汉末建安十二年207五月,出兵征乌桓今辽宁省东部,七月出兵,九月胜利班师,征途中登上碣石山所作。2学生疏通诗句意思,注意,澹澹、竦峙。3给本诗划分层次第一层 前两句,登临地点和目的。第二层3一12海面景象尽收眼底。第三层1314,巧妙点出主旨。4诗歌均要以景抒情,曹操登上竭石山,看到了哪些景象?水波动乱,山岛屹立,氛围威严;岛上草木“丛生,“丰茂,生机勃勃;大海巨浪涌起,气势壮阔;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海上波澜起浮,动乱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信心和豪情,令人振奋,显然是一个经验十足,沉稳老练的政治家风范。大海的博大,正象征了诗人的心灵,雄浑宏大的心灵与宇宙合一,包融一切

5、。诗人作为大军事家,这次出征正是为了统一天下,因此他借大海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2复习观赏诗歌的一般步骤。3学生自学?次北固山下?望岳。教师指点。1按节奏朗读。2?次北固山下抒发的是一种远方游子怀念故土亲人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找出抒发这种感情的意象,深刻体会远方游子对家乡亲人那种深深的惦念。3?望岳这首诗诗人描述了泰山出神入化的美景,全身心与之融为了一体,是诗人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四总结、扩展这几首诗意境深远,诗人心灵超然物外,博大而深邃。五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前三首诗。2预习?如梦令?西江月六板书还计第二课时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明确目标1掌握以下字词:争、怎。2观赏宋词优美的语言和意境。3培养学

6、生有语气地朗读。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的位置;学生朗读。2文学常识。3疏通文意,再现意境。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如梦令。1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述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2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愉快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是愉快的心情,从“常记“沉醉二句可以看出。一个“沉醉凝练地反映了一天的欢乐。3这一天的欢乐集中在归途中表现,归途中妙趣横生的画面有哪几幅?误入藕花深处,迷路,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心情由沉醉到急迫再到惬意,充沛享受着这大自然的乐趣。4词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用了哪些小事物?描写了江南山村月夜的图画:明月惊鹊、清风鸣

7、蝉、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夜晚很静,以动与静,一幅丰登景象星稀天外,点雨山前,路转溪头,忽见茅舍。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情趣横生5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心境。四总结、扩展宋词与唐诗一样,都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不可企及的顶峰,较之诗,词的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广泛。五布置作业1背诵2,完成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随堂练习一、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碣石 澹澹 咏志 岱宗 决眦 鸥鹭 竦峙 萧瑟 沧海 二、解释以下加粗的词。1星汉灿烂 2会当凌绝顶 3水何澹澹 4造化钟神秀 5次北固山下 6一览众山小 7客路青山外 8以观沧海 9山岛竦峙 10阴阳隔昏晓 三、诗词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望岳都是律诗,每诗_

8、句,中间两联要求,示例?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_,_。诗中双句还应_,示例?望岳一诗的韵脚是_。2?观沧海选自_,作者是_朝的_,字_,他的诗以见长。3?如梦令选自?_,作者是_朝的_,号_,“如梦令是这首词的_。她的诗词以见长。4?西江月的作者是_朝的,字_,号_,这首诗选自?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四、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诗句。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奇特想像的句子是_。2?次北固山下脍炙人口的写景诗句是_。3?望岳一诗中,写泰山崇高雄奇的句子_。4在?如梦令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_。5写出?西江月中描写夏夜明月中农村美景的句子_。五、请根据所提供的诗句,补写带“春的诗句。1好雨知时节,_,

9、 2日出江花红胜火,_3_,一枝红杏出墙来。 4_,蜡炬成灰泪始干。八背景知识和课外阅读1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令安徽省毫县人。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69年迎汉献帝安都于许昌,用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击败袁绍,尔后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曹操用人惟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精通兵法,着?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篇。其散文亦清竣整洁。2?步出夏门行简介乐府旧题,又名?陇西行。夏门,是洛阳的一个城门。曹操的?步出

10、夏门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五局部,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四章。3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先游吴越,再游齐赵,祖国丰盛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浪漫主义色彩。三十五到四十岁,十年长安困守。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杜甫转入现实主义创作。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四十五到四十八岁,安史之乱最激烈的时期,人民灾难沉重,国家岌岌可危,诗

11、人也历尽艰险,写下了“三吏“三别。最后杜甫到了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在四川漂泊了七、八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舟上。4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是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的作家,和大学士赵明成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比拟美满。所以李清照前期词中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如?如梦令靖康二年,她与赵明成相继避兵江南,她辗转流离于杭州,在孤苦生活中度了晚年。此时写出了更加动人的诗篇,如?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5辛弃疾辛弃疾114O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国建立初期的济南。辛弃疾在文艺创作上是以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他的?稼轩词有词600多首,不但在数量上超过他前辈和同时的作家,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上也是丰盛多姿,别开生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