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法与艺术考试说明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45902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方法与艺术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管理方法与艺术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管理方法与艺术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管理方法与艺术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管理方法与艺术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方法与艺术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方法与艺术考试说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放教育管理方法与艺术课程终结性考核说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经管教学部 李明辉一、基本说明(一)考核对象: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及其他选修了本课程(通识课)的其他专业的本科学生。(二)启用时间:从2013年秋季开始使用。(三)考核目标:通过考核使学生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方法与管理能力,并能用所学方法分析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四)考核依据: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管理方法与艺术教学大纲制定的。本课程考核说明是终结性考核的基本依据。(五)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本课程终结性考核方式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指定案例见附件),不再进行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其成绩占

2、课程总成绩的100%。 二、终结性考试方式与要求(一)考试目的: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考试方式:撰写指定案例的案例分析报告(见附件),不再进行期末考试。(三)考试时间:在每学期期末统考之前2周完成。(四)提交方式:根据各分校的具体要求,在湖南电大在线 考试中心 综合性作业系统中提交。(五)案例分析报告撰写要求字数:案例分析的正文内容500字左右。内容: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分析案例。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观点与论述保持一致、行文简洁明了。范围:从指定的案例中选择1个进行分析。指定案例见附件:“管理方法与艺术终结性考核指定案例”。格式: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3、(如案例一:李科长的烦恼案例分析),正文文字字体五号宋体,一级、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全文为单倍行距。三、评分标准(一)具有以下情形的案例分析报告,在90分以上酌情计分1.思路清晰;2.能紧密结合案例内容进行分析;3.有自己的见解。(二)具有以下情形的案例分析报告,在80至90之间酌情计分1.思路较清晰;2.能针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三)具有以下情形的案例分析报告,在70至80分之间酌情计分1.思路基本清晰;2.基本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四)具有以下情形的案例分析报告,在60至70分之间酌情计分能结合案例进行一定的分析。(五)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案例分析报告,在60分以下计分1.分析内容与案例本

4、身无关。2.分析内容出现较大的知识错误。3.分析内容混乱。4.其他不能正常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形。附件:“管理方法与艺术终结性考核指定案例”案例一:李科长的烦恼案例:李平(女),大学某工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中型工业企业,在车间任技术员。李平工作认真负责,一年后经厂领导同意,又考上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后研究生毕业,应原厂的要求,再回原厂工作。 该厂技术科科长前一年退休,技术科暂由王副科长负责。王副科长及其他技术员虽然资历较长,但均为本科以下学历。此时正是企业急需开发一些新产品的时期,而李平的硕士毕业论文正是有关这方面的课题,而且该厂的领导对其以前的工作有良好的印象,于是,企业决定任命李平

5、为技术科科长。正式任命之前,厂长在与李平谈话中指出:要与科里的其他老同志团结,她的工作一方面是负责技术科的全面领导,另一方面的重点是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工作。该厂技术科目前现有两个副科长,均为男性:王副科长现已56岁,中专毕业,建厂初期就进厂工作,已有30余年,对该厂的各项技术工作都十分熟悉,工作经验很丰富,与现有各位厂领导关系都很好,但考虑到其学历较低,不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没有任命为正科长。夏副科长40岁,本科学历,十年前调入该厂,五年前曾参与当时的一系列新产品开发,获得成功,其中部分产品成为目前该厂的主导产品,但考虑到其现有技术知识结构,与当前正在开发的新产品不适应,而且他与王副科长

6、关系不很融洽,所以,也没有任命为科长,技术科还有其他7名技术员,除一位是去年分配来的女大学生外,其余都是男性,年龄均在3550之间。由于这批新产品的开发是相当复杂的工作,开发成功与否,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所以,该厂成立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由一位副厂长任组长,李平科长任副组长,但由李平具体负责,小组成员还包括夏副科长、两名技术人员,销售科和供应科各一名副科长。 李平感到自己虽然有较多的专业知识,但技术科的两位副科长和其他技术员都是自己的老前辈,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分配工作任务、确定技术措施、进行产品设计等方面,李平都通过各种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充分民主,共同商定。一段时间后,李平感到同事们

7、提出的方案不是很好,但好的方案大家并不认真对待,往往有时还没有深入研究,大家就给予否定。王副科长会习惯性地向厂长汇报和研究有关全厂的技术工作建议,这些建议又与李平的建议相左,厂领导却并不明确表示支持谁,仅强调精诚团结,夏副科长对新产品开发已有一套自己的方案,但李平很清楚地知道那是不可行的,从其责任心来讲也是不能同意的,可又不好意思由自己直接来推翻,希望由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来作出决议,但组长(分管副厂长)又不表态,其他成员似乎是无所适从。有时王、夏二人对科里的一些工作意见不一致,李平也感到十分为难。科里工作效率低,士气也不高,李平感到这个科长真是很难当。讨论:1、你认为谁胜任厂技术科科长的工作?

8、 2、如果李平担任厂技术科科长的工作?怎样打开工作局面? 案例二:谁是派往海外子公司的最佳人选案例:刘总是北京某全民所有制企业董事长,毕业于西安某著名的军事学校,毕业后进入国家科研机构,一直从事科学技术研发。在改革开放初期,他辞去了公职,自己下海经商,凭借自己扎实的科研技术,他的公司开办的非常成功。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以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系统及其相关产品为主,在信息产业领域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集团拥有近10亿元资产,在全国各地建有数千家代理分销网点,是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并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面对成功,刘总并没有满足,

9、而是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企业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国际高新技术也突飞猛进,大型企业不断涌现,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虽然公司在全国占有1/5的市场占有率,但市场大潮中,不进则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能力,是刘总反复思考的问题。两年前,集团公司在海外开设子公司,需要派一名有丰富市场经验,善于沟通,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高,有领导能力的公司精英骨干去担任海外子公司的负责人。经过几番思考,刘总决定在公司高层中选派一名得力的副总去担任,以便有力的开展工作,使海外公司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当时在

10、公司高层中有H和L两名副总可以作为派往海外子公司的候选人。职工H,1957年出生,公司副总,精明能干,果断且善于交际,曾任某跨国公司子公司经理,工作能力强,技术一般,有着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海外工作经历;职工L,1947年出生,公司副总,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曾任某科研机构研究院研究员,有着丰硕的科研成果,担任过副院长,在某高新企业还担任过高级顾问,管理能力却平常,曾为公司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也是开发拳头产品的主要负责人。刘总认为拓展海外子公司,首先应该有一流的技术,才能在海外市场立足,自己当初也是有技术才走到今天。于是他便对副总L委以重任,聘为海外子公司的负责人,全权处理海外子公司的相关工作

11、。然而,情况并没有按照刘总预想的发展。副总L被委派后与海外子公司的职工沟通很少,产生了不少矛盾,在技术方面始终以自己为中心,引起了下属技术研发人员的很多不满,也不主动找刘总汇报海外子公司的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由于工作失误,导致了海外子公司的业务进展很不顺利,还经常和刘总产生很多意见不符的观点,渐渐的与刘总产生了隔阂,海外子公司的业务开展很不顺利,刘总的工作也很吃力。事业部的员工对副总L也有很大的意见,眼看着海外子公司的发展每况愈下 ,刘总陷入了深思。最后,经过董事会决议,集团公司决定把副总L从海外子公司调回,一番沟通后,副总L也愿意放下海外子公司的负责人一职。紧接着,刘总开始紧锣密鼓筛选新的海

12、外子公司负责人。依据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国际企业管理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刘总决定进行公开竞选海外子公司的负责人一职。经过公开答辩,民主测评,理论考试,综合业务能力测评,层层筛选,副总H脱颖而出,集团公司遂聘任副总H去担任海外子公司负责人一职。副总H在海外公司任职期间,和刘总在工作上积极主动配合,刘总感觉工作比以前更融洽了。他还经常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需要,交流心得,从东道国招聘人才,从来不用领导的口气和任何员工谈话,给员工请一流的讲师,给他们做高级培训,切实解决员工的实际的问题,在海外子公司中很快树立了威信,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海外子公司的员工工作热情高涨。副总H也经常和刘总沟通,小到一个

13、电话,一封邮件,大到会议沟通,会议谈判,会议对话。以前公司在东道国由于忽略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对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曾经一度使子公司遭到当地政府的封杀,副总H在海外任职期间积极参加当地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学习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始终视自己为“不断学习的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海外子公司的效益呈明显上升趋势。海外子公司开业时投资的90万美元,在副总H接手海外子公司后3个月就全部收回,第一年的营业额就高达500万美元,海外子公司的前景一片光明。讨论:1、刘总在第一次选择海外经理人的决策过程存在哪些问题?2、在同样的海外工作环境下,为什么副总H能取得远比副总L好的业绩?3

14、、从这个案例中你能获得哪些海外经理选聘方面的体会?案例三:刘平的烦恼案例:刘平,1994年就读于北京一所著名工科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保定某军工厂技术部当了一名技术员。由于所学专业对口,加上刘平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到2年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方法。尽管国营单位工作收入不高,但刘平习惯了这种平稳的生活,最初单身的日子还过得相当滋润。工作没几年刘平结婚了。成家后,随着开销的增大和列入日程的买房买车计划,他渐渐坐不住了,有了换工作的想法。恰在此时,他的姐夫张林给他提供了这个机会。张林八十年代初闯荡深圳,挣了点钱回保定老家开了家“新辉”注塑厂,供应某汽车厂塑料注塑配件。张林由

15、于心脏不好,刚做了个大手术,就有了招聘经理人经营厂子的想法。环顾自己周围的人,刘平是个相当不错的人选,又是亲戚,而刘平也考虑到这一点,觉得张林怎么也不会亏待自己,就欣然答应了。于是,刘平很快就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以月薪1500元到张林的工厂开始工作。“新辉”注塑厂坐落于清苑县某村庄内,当时不过是一家资产10万元的小作坊。初入厂时,“新辉”注塑厂面临着生产成本偏高的难题。刘平接手经营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从事注塑行业,就必须使用注塑模具,当时注塑模具都是在浙江加工生产。“新辉”注塑厂主要供应汽车配件,而绝大部分汽车件都属于装配件,需要和其它部件配合安装,所以其模具的修改、维

16、修比较频繁。由于“新辉”注塑厂不具备模具开发、加工、维修能力,改模、修模就得送到浙江原厂进行,往返费用较高且耽误时间。面对这种现状,征求了张林的同意,刘平大胆决策,从广州以月薪6000元工资招聘模具师傅到本厂工作,厂内开展模具制作及维修工作。不到半年时间,厂内便成功培养了一批模具制作、维修人员,成功解决了生产成本偏高的问题。2002年,刘平原单位通知他回公司上班,不能再办理停薪留职。此时“新辉”注塑厂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刘平毅然辞掉了“铁饭碗”,将所有精力与心血都投入到厂内模具开发工作中。他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在他的领导下,“新辉”注塑厂开创了做模具用标准模架的先河,使模具外观及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赢得主机厂老总的认可。凭借自己强大的模具加工能力和产品成本低的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