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建议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45883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建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建议2021-05-06中国临床医生 新型诊疗技术中心作为临床医生,特别是感染科医生,每日的临床工作都可能接触到由细菌、病毒、 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如何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成 为临床医生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技能。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瞩目的 重要医学事件。近年来有关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各种指南和指导手册颇多,但抗菌药物的不合 理应用仍屡见不鲜,表现在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 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和给药次数

2、及疗程不合理等。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 响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本文就笔者的临床经历针对临 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原那么和思路方面提几点建议。1、正确判断感染的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最重要的是基于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临 床中需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根据患者的病症、体征结合血、尿常规、血培养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或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 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及局部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针对性应用抗菌药物,否 那么包括病毒

3、性感染在内的情况,均无指征应用。发热往往被认为是感染的主要病症。大多数医生一碰到患者发热,就会使用抗生 素。但发热不等于存在感染。引起发热的原因当中感染性疾病仅占50%60%; 而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其他疾病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等也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需要对发热的热型、伴 随病症、结合辅助检查、抗生素治疗效果等进展综合评价。血、尿、粪常规作为三大常规是临床判定患者疾患的最根本指标,其中白细胞的 变化和感染密切相关。但白细胞升高不仅仅见于感染,感染也不一定都有白细胞 升高。血管炎、激素治疗后、应激状态以及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等特殊病毒感染 白细胞可

4、以升高;某些重症感染引起骨髓抑制,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由 于杀白细胞素也可导致白细胞降低。临床可通过一些血清标记物来辅助判断炎症的存在。血沉和C反响蛋白作为炎症 的反响性蛋白,后者较前者更为敏感、出现的更早。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铁蛋 白的升高也高度提示炎症反响存在。但上述指标对感染并不特异,同样见于自身 免疫性疾病甚至肿瘤性疾病。近年很多单位开展的降钙素原PCT测定对细菌感染有提示作用。但其敏感性 和特异性的报告各家不同。笔者建议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并动态观察PCT变化协助 诊断和判断疗效。2、正确评估感染的部位和可能的感染病原种类 一旦确定感染可能存在,就要寻找到感染的部位。牢靠的诊断学问

5、诊和查体的根 本功对判定感染部位具有重要意义。当初步判定感染的部位是呼吸系统、泌尿系 统、胃肠道还是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软组织等后,再进展相应部位的进一步实验 室检查协助确定感染的病原学种类。如临床上遇到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出现发热, 一定要警觉隐匿性感染灶如肝脓肿、泌尿系感染和结核感染。 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在院内感染还是社区、术前还是术后等不同因素判定感染的 致病菌不尽一样。在明确病原未回报之前需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经历性选取抗生 素。如咽喉部、头颈部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多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有时为混合感 染;肠道及泌尿系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居多;自体瓣膜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多为草 绿色链球菌居多;人工瓣膜或

6、人工关节植入物术后短期内出现的感染多见于革兰 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实用文档.3、正确合理的采集标本进展病原学别离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采集一份有效的标本对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减少实验室资源浪费以及减少抗生素 滥用起着不容无视的作用。标本的采集时间、程序、转运以及不同部位标本的处 理等均需临床医生和微生物科医生共同完成。特别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部位、混合感染很常见。对痰、尿、导管、手 术伤口等不同部位的标本如何正确留取,需引起重视。笔者强烈建议参考?美国 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指南?。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开展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可协助临床医生 适时恰当的调整给药方案,如有效

7、患者的“降阶梯治疗或疗效不佳患者的更换 敏感药物方案。4、密切结合临床正确解读微生物的检验报告 临床上面对患者感染无从下手之时,往往收到一份微生物报告如获至宝。笔者建 议,要正确解读每一份微生物的报告单,密切联系患者的情况来判定微生物报道 的临床价值,特别需要鉴别是否假阳性,或者尽管阳性,对临床的价值何在。 如血培养结果提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定要警觉污染菌的可能,除非患者的 屡次血培养均为同一种菌,并有其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证据。遇到痰或尿的 标本回报是念珠菌时,也要警觉是否为定植菌,而非致病菌。曾有 1 例患者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但屡次痰培养均培养出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M

8、RSA以及鲍曼不动杆菌,但临床很安静、无发热、血象正常, 此种情况那么无需给予抗生素治疗。重要的是加强患者的护理以及采取院内感染 的控制措施。5、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等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 特 点不同,因此各自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 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5.1 给药剂量 一旦判定明确感染及病原菌,应选择敏感药物进展足量治疗。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和抗菌药物不易到达的部位感 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9、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 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那么可应 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5.2 给药途径 轻症感染可承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 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 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笔者建议如无外引流时尽量防止直接鞘内给药,疗效不肯定且会进一步增加感染 风险。5.3 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那么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 B内酰胺类、红

10、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1天屡次给药。氟喹诺 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 1 天给药 1 次重症感染者例外。5.4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病症消退35 天;感染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骨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 程方能彻底治愈,需密切监测药物的依从性,并防止复发。6、重视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的应用6.1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 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那么如 下: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 的抗菌药物; 尽量防止使

11、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 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肾毒性抗菌药物防止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展 血药浓度监测,如万古霉素,需检测谷浓度值判定是否到达有效治疗浓度,防止 肾毒性; 笔者推荐临床医生随身携带的手机或电子产品中常规备用可计算 eGFR 的公式如Qx Calculate,直接输入公式后计算以进展抗菌药物的调整。6.2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 整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程度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 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响的可能性。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

12、过程复杂,不少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完全说明,根据现 有资料,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要由肝脏去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去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响发 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慎重,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 肝功能。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 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去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去除减少,并可 导致毒性反响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防止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 红霉素酯化物等属此类。 药物经肝、肾两途径去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去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 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

13、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 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 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 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此类。6.3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 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承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 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响 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承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 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

14、疗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抱 菌素类和其他茁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等茁 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 尽可能防止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展血药浓度监 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到达用药平安、有效的目的。7、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其他如新生儿、儿童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的抗生素应用也需高度重视,可查 阅相关指南合理应用抗生素。综上所述,每处方一剂抗生素之前,均需多思考几个问题,包括是否有抗感染的 适应证、感染的部位在哪里、可能感染的致病原是什么、如何采集合理的标本获 取病原、患者的自身条件有何特殊性、给药剂量是否充分是否符合药代药动学因 素等。一旦养成良性的思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势必不再是个难题,长此以往患 者及医者均将大大获益。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