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公开课说课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458637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公开课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公开课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公开课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公开课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公开课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公开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公开课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公开课说课稿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场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欢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擅长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

2、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绘“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欢之情,激发学生擅长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

3、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可以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欢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擅长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p 代替学生的理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p ,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老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

4、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绘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所以,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打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重的考虑兴趣和创新思维。

5、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展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络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

6、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才能,表达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表达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表达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根底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消费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根底。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化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老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p ,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老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局部,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考虑:“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络实际,课外延伸。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互相交流。 2. 老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擅长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