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0458414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逐步改变了以教师、课堂或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1.克服旧模式的制约,构建新的教学新思维 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而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更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不断抛弃旧的、不适应当今教学和学生需求的教学观念和数学教学语言,同时不断归纳、综合所了解的国内外教学理论和教学

2、新动向,以先进的数学教学语言代替落后的语言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之路。可持续发展就要科学发展,因为数学教学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专业要发展、知识要提高,离开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观念和语言的创新。 2.引导和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向性 多向性是指同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相对应的一种融流畅性、独特性、灵活性为一体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这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实际例子是最好的训练素材。比如教学练习题“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去同一目的地,甲车每小时行40

3、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5 千米,途中甲车停了3 小时,结果甲车比乙车迟到1 小时到达目的地。问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在指导学生解答这道题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要以各个条件为出发点,探求解题的多种思路。由于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学生们从路程、速度与时间三点出发找出了不同途径来解答此题。 3.倡导主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合作交流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动主要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进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如学习“百分数”以后,

4、我们可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验黄豆的发芽率,规定每个小组实验的粒数和质量,并要求每个成员互相配合,认真地观察与记录。一周后的课上,让各位学生查验黄豆的发芽粒数和未发芽的粒数,各组分别计算发芽率。当汇报求得的发芽率不同时,可随时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进行讨论:为什么发芽率不一样呢?要使自己组内实验的发芽率高,必须怎样做?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讨论与交流时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灵活地修正他人的观点;虚心地倾听他人的发言,认真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组内交往协作,有效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深化了对发芽率的理解,又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体

5、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4.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当然我们要防止课堂教学的“唯情境论”的倾向,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认知需要、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 于是我继续让放手让学生去量身边物

6、品的长和宽,再求出它的周长,或者帮助妈妈计算桌布四周所需要花边的长度等等,真正体会到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运用范围非常地广泛,学生的成就感加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为高涨。可见激发兴趣,少不了动手做。 5.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操作方便快捷,还可以避免教师在某些环节上浪费时间,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育学认为,适度的练习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必要手段,也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练习巩固,增加训练密度,也省去了板书和擦拭黑板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

7、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样学生巩固的机会就增多了,教学效率无疑将得到很大提高。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具有直观、动感、形象、丰富、多彩等集形、像、声于一体的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课堂质量等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6.利用电教化手段将数学变得形象直观 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讲,思维是以形象化为主,而数学概念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利用电教化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数学概念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高”这

8、个数学概念时,通过课件,首先显示圆柱体上下底面圆心的连线,接着让这根线段前后左右自由移动,然后让它围绕圆柱体的侧面旋转了一圈。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明白:圆柱体的高是指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高有无数条,圆柱体上下底面圆心的连线只是其中一条。 7.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数学知识一经被阐明和证实,尤其是作为教学内容写在教科书上,它就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而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时,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书上,是和盘托出,还是跟着学生走,还是让学生再创造出来,这都是教师一念之间的事。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一个公式,让学生按公

9、式去求周长,学生也会很容易掌握,我没有按着教材上的步骤,而是大胆地尝试,刚开始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方法。富有创造力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加了学生自强自信的意识,摆脱了老师和课本所限定的思维圈子,灵活多变的思维应运而生,创新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猜想,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要重视猜想。 8.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将课堂教学内容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爱听、爱看、爱学,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妙趣横生。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心智技能的教学活动,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努力营造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会学”、“善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