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45780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次灾害过后,温总理会到灾区,在灾区发表精彩话语,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台湾学者李威熊指出:“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由这一点可以看出儒家文化的博大能容。”据此儒家思想提供的思想源泉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大一统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顾炎武说:“博学于

2、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A反对君主专制;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BBC评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右图是开幕式表演中出现的一幅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D丝绸之路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

3、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了。”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反对教会专制迷信的

4、启蒙思想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加尔文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 B康德C卢梭 D伏尔泰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

5、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哥白尼的学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右图是1970年英国发行的D系列1英镑纸币上的图案。牛顿身后是一根开花的苹果树枝,左侧是天体运行轨道,身边的桌上是他手制的第一架反射式

6、望远镜。钞票上纪念牛顿的贡献除反射式望远镜外还有 ( )A机械运动三大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微积分 D发现冥王星“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

7、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西方的“长技”C介绍研究西学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李贽笔下的孔子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临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经济的现代化器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精神的

8、现代化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月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 民族主义思想 民权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用武力之政府”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

9、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C康有为 D陈独秀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

10、;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完全接受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井冈山根据地建立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人

11、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二、材料题:(共3小题,26题14分,27题18分,28题18分,共5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人是万物的

12、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地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古希腊某哲学家材料二:“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材料三:“知识即美德。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材料一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哲学派别的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主张有何局限性?(2分)() 材料二、三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2分)结合材料二

13、、三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4分)() 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个人所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海国图志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并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