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不愧我自飞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45735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俯仰不愧我自飞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俯仰不愧我自飞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俯仰不愧我自飞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俯仰不愧我自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俯仰不愧我自飞(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俯仰不愧我自飞 俯仰不愧我自飞 宗璞坐在那间古色古香的客厅里,努力在记忆中搜寻父亲冯友兰留给她的印象时,面部表情不自主地流露出一种思念,看得出,这是一种和煦的依恋。 “尚未上学,也就是五六岁吧,宗璞回顾,极像自语,目光淡远。那时冯友兰先生在清华当教授、文学院长。清华大学校长是梅贻琦先生。因为寓所邻近,两家过从甚密,宗璞和弟弟冯钟越以及梅校长的小女便常在一块嬉戏。小弟钟越同梅家小女谈笑甚欢,有意无意冷落了一旁的“小姐姐。这不快乐被冯友兰看出来,平常不太过问家事的父亲便向宗璞招手:“你来你来! 宗璞来到父亲面前,父亲问了缘由,说:“我今天教你背一首诗。诗是白居易的?百炼镜。冯友兰一边教一边解释:唐

2、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就是说,从别人身上,自己应该学习领悟一些东西。深奥的道理被父亲讲得很浅显很明晰,而同时深深吸引她的,还有父亲那抑扬顿挫的朗诵声,这声音激发了宗璞对古诗词的强烈兴趣。 到上小学,宗璞已养成了一个极好的习惯:每天早晨上学离家时,先背书包来到父母床前,把刚才学会的诗句对着父母再背一遍。以后姐姐如此,兄弟也如此,家中不自觉地就形成了则一种氛围。 这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影响。宗璞回顾,曾经有一段时间,全家都在北京,逢到开饭,长幼围餐桌而坐,冯友兰先生也从纷繁的工作和思想中走出,和孩子们坐在一起,一边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夫人做出的可口

3、饭菜,一边有声有色的讲述着时政文化历史哲学。所以,从餐桌旁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生理方面的营养。宗璞留恋地说:那些内容,那种形式,想想似乎可以称作是“餐桌教育。 宗璞说,父亲在家里更注重“言传身教,我们小的时候,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但他在孩子面前并不严厉,譬如对于家中学生的功课,他并不要求谁非要考多少多少分,也不要求开夜车加班加点,他自己从考大学到出国留学每次考试就从未开过夜车;对于家中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冯先生也只看各人兴趣。宗璞上大学时读的是外文专业,为的是替自己的文学创作再翻开一个窗口,冯先生同样很尊重她的选择。他并不要求子女一定要干什么,却希望他们无论干什么都要努力干好。他在家中常讲

4、一个笑话:当他已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哲学家时,有人问他,家中怎么没有一人“子承父业,他很风趣地一笑置之:“那是我深知哲学之无用。他对子女影响最大的是他对事业的执着。宗璞回顾,在西南联大时,日军入侵,生活困难,学校的一些师生耐不住清贫,便去跑滇缅公路,从仰光等地贩一些物资到云南,“下海做生意,情况与现在很有些相似。冯先生在学校在家中屡次表示,人心不能二用,生活再苦,也不能分了心,仍一心一意致力于他的着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虽然冯先生的子女没有一个再搞哲学,但他们从父亲那里获得的一种精神也使他们各有所成:除宗璞成为饮誉中国文坛的作家外,先生的长子冯钟辽、次子冯钟越也都是某个领域极为优秀的专家。 冯友

5、兰先生在家中是一个“甩手掌柜。这首先得力于他夫人任载坤的扶持。冯友兰先生的妹夫张岱年曾经感慨:在家中谁也比不上冯先生的,冯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有买过菜。宗璞笑着补充:说一辈子没买过菜也是假的,随西南联大在昆明时,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也曾带我赶过集,不过父亲的确很少做饭,“君子远庖厨这句话放他身上适宜不过。记忆中间只有一次,父亲和我一起做饭,条件不好,得先把松针编成辫子一样的“松毛盘在炉子里作引火,上面放上炭。我们怎么也生不着火,弄了半天,哈,出来一锅糊饭!后来我上大学时写一篇作文记述此事,记得有“煮饭那么有黑无白一句,因为活跃生动,还博得老师赞赏 年,冯友兰到母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6、,宗璞陪同前往。在机场,岁的冯友兰回首家事,曾颇有感叹地作打油诗一首:早岁读书赖慈母,中年事业有贤妻。晚年又得儿女孝,扶我云天万里飞。诗中提到的三个女性使冯友兰先生一生脱离了俗务的纠缠。据宗璞及其堂姊冯钟云回顾,冯友兰的“慈母在“五四前后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女性,她把自己的三个子女都送出来读书,结果这兄妹三人都成了闻名全国的人物:冯友兰在哲学界的地位自不必说,弟弟冯景兰那么是新中国地质学的奠基者之一。妹妹冯沅君后来被称为“五四时期的四位女作家之一。冯友兰的“贤妻任载坤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该校是当时中国女界的最高学府,可她与冯友兰结婚后,就根本上把精力投入到家务之中。回首往事,宗璞说:这么多年

7、,我觉得父母一直认为生命中有比世俗生活更高更重要的东西存在,在父亲,就是他的哲学他的教育事业,在母亲,就是帮忙父亲成就他的事业。在生活最困难的西南联大时期,为了能使冯友兰教授一心致学,教授夫人曾在校园里支起油锅,靠炸麻花来补贴家用。年,任载坤去世,冯先生痛作挽联悼念:“在昔相追随,同患难,共安乐,期颐望齐眉,黄泉碧落汝先去;从今无牵挂,断名缰,破利锁,俯仰俱不愧,海阔天空我自飞。 此后,到了冯友兰的晚年,与他相依为命的,便是她的女儿宗璞。冯友兰的外甥冯宝兴对我感慨:老年丧偶,特别是老年丧妻,对一个老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打击都是难以承受的,而冯先生却活到岁高龄,这除了因为他具有哲学家的旷达外,宗

8、璞及其丈夫蔡仲德先生作为他生活和心理上的依靠是至关重要的。 新时期是冯友兰学术活动的重要时期,他的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的主要撰写工作,都在他的晚年重新开始。为了关照老人生活,宗璞在年代初便搬到了北大父母身边。冯友兰晚年因患白内障耳目失其聪慧,但他的思维依然敏捷,饮食也很正常。冯宝兴当时远在东北,他回顾,那时每次到北京看望舅舅,每次宗璞对父亲伺候之精细都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当时宗璞亦正值创作盛年,正在写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为了侍奉父亲,她暂停了写作方案。冯宝兴曾写信给宗璞,慨叹她作为冯友兰先生的“守护神,自己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年岁的冯友兰在宗璞生日时为她撰写了最后一幅寿联:“鲁殿灵光

9、,赖家有守护神,岂独文采传三世;文坛秀气,知手持生花笔,莫让?新编代?双城。联中的?新编即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双城那么指宗璞反映抗战前后知识分子颠沛生活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的第一部。对于这种牺牲,宗璞淡淡地说:我必须以?新编为先,这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慢慢地,宗璞对老人的照料更成为父女之间心理上的相互依赖。冯先生通晓今古,涉猎广泛,对文史哲诸方面都很有见地。一日,父女俩在餐桌旁相对而坐,话题是中国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冯先生看着面前以文学为业的女儿,像面对一个朋友,谈自己对?儿女英雄传的看法:“你看,在中国小说中,?儿女英雄传的技巧是很新奇的。就说主人公十三妹的出场,这部小说

10、并不像其他作品先开宗明义讲出主人公姓甚名谁,从哪里来。这部小说先让一个无名无姓的神秘女子登场,这就有一种神秘氛围。等到她的活动引出了邓九公,小说就又放下她重新从邓九公开头表达 哲学家冯友兰关于?儿女英雄传一个多小时的讲解,使作家宗璞听得很专注很有兴致。时不时地,宗璞提出一两个问题,父女二人谈笑风生。回首往事,宗璞声音很低缓:父亲去世以后,我再也没有则好的交谈者了 人至晚年,沉心书斋做学问,冯先生与外界的联系少了,自然对一些东西了解得不很及时不很确切。这时候,宗璞作为冯先生沟通外界的“耳目之一,有意向冯先生透露了一些外面世界的消息。“文革骤起,天下大乱,宗璞在中国社科院上班,自然会听到种种传闻。

11、一日回家,她告诉父亲:现在外面人说,江青组织批林批孔,矛头其实暗指总理对宗璞的提醒,一心追随新中国的冯先生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儿,赶忙极严肃地阻止:不敢乱讲?你可不能分裂中央啊!宗璞说:父亲当时是不听“小道消息的,他只信“大道消息。过来想一想,以冯先生当时自危的处境,他的这种态度也并不难理解。 到新时期,冯友兰先生重新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作为一位年过的垂垂老者,他的记忆依然清晰。据他最后的博士生回顾,冯先生视力有障碍后,全靠记忆指导学生协助自己编书,需要引用什么资料,他凭记忆让助手去某处查某一局部,然后由助手念给他听,由他决定取舍。一般他所要查找的资料,与他所说出的书籍出处竟然无大出入。对此他自

12、己却说:“我现在好似反刍,把吃过的东西再咀嚼一遍,也增加不了什么材料。所以后面几卷分量不大,每本都写得简短,把要说的话说完就行了,不像有的愈修改愈多。 但他毕竟上了年纪,身体越来越不灵便了。年过之后,虽然他每天仍从点钟开始工作,但由于行动不便,处理生活费时,后来便坚持上午不喝水,以免上厕所。最后一两年,在宗璞夫妇的陪护下,冯先生更是频繁地来往于家庭与医院之间。年初,冯友兰躺在病床上,慈爱地望着床前的女儿,低声倾诉:“庄子说过,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也;张横渠又说,生,吾顺事,没,吾宁也。我现在是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还要治病。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冯先生在此所表述的,大略就是他在以往着述中屡次推崇的“明于生死之道的人生境界。年月,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最后一册杀青,年月,在他周岁生日到来之前几日,他默默地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最后安卧在北京医院一个简陋的房间里。鲜花丛中,灵前高悬的一幅对联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求仁得仁,安度九十五岁;誉之不加功,非之不加沮,知我罪我,全凭四百万言。 至此,冯先生可算得到了大解脱大休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