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0447893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从 2011 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下文称为旧课标)到 2022 年版艺术课 程标准(下文称为新课标)的印发,本文尝试窥得一些“具体改变”的线索。一、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横向连接,学段纵向连接相比旧课标而言,新课标加强学科横向连接,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线,多学科 融合为辅线,在学习任务群中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宽学生学习知识 的广度;加强学段纵向连接,新课标的学段划分更符合学生的基础,加强学段之 间的连接,尤其在第四学段选修课程中,与高中模块课程产生了一定的连接关系, 增强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二、新课标更好的搭建学科持续理解的支架(一)从艺术实践来看,新课标有更

2、清晰的美术模块划分。以欣赏。评述为 例,将身边的美术、中国美术赏析、世界美术赏析、中外美术简史四类学习内容 结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也为教师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指明了方向。(二)从学习内容来看,新课标以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注重 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式的养成,将学生持续理解的主线对应于学生的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以下图为例,橙色部分的学习内容将对应欣赏。 评述,从任务群的方式出发,学生从第一学段欣赏身边的美,第二学段感受中外 美术的魅力,第三学段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第四学段概览中外美术史。学生 从第一学段养成审美感知的思维习惯,并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的美术课堂中,在 驱

3、动性任务中引导对美术的感知能力的持续理解,这样的持续理解恰是艺术核心 素养的必备要求。三、新课标更详细的任务要求,为教师落地实施提供了建议。相比旧课标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而言,新课标将学习任务分为 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视点集中于“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向”。内容要求详尽 的阐述了每一个学习任务的侧重点,对于教师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提 供了建议;学业要求则为教师评价要点给予了参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会偏离 课标,而是以教学设计实际落地课标。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22022 年 4 月21 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艺术课程标准, 通过认真研读了解到,文件的内容从指导思想和修

4、订原则出发,以新的课程性质、 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为前提基础,确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 实施的具体内容。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坚持立德树人,明确教育任务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在前言的培养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要培养有 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 育并举,德育为先。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坚持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

5、国民教育全过程。”二、坚持以美育人,明确设计理念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在艺术教育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 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 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 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1、弘扬传统文化学习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 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通

6、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 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 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强调坚持以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2、注重艺术体验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通过开 展的博物馆课程、研学课程、学校美育文化项目等课程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关注 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应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问题 为导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体现学科融合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各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 学科的联

7、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其中关于课程内容结构是这样描述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 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 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 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将美术语言贯穿到每个学习任务中,既体现了不同课型 的侧重,又有明确了不同课型之间梯度的关联。不再只是注重知识的掌握,课程 以大单元为结构,注重学科联系,提倡跨学科融合。可以看出,跨学科的学习、 跨学科的融合,这美术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三、坚持以生为本,明确设计思路1、优化课程结构本次艺术新课程标准最大的亮点就是优化了课程设置,特别注重把

8、握在低年 级学习段的兴趣的引导;中高年级学段的兴趣的深化、创造力的培养,美术生活 化的关注与个性化的展现;高年级学段艺术实践的加强、交流合作的强化、文化 自信的增强。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 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艺术类课程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授课的 过程中重视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2、聚焦核心素养艺术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聚焦核心素养。在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中指出: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 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 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

9、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 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 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根本依据和最终落脚 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方针所确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体化和细 化,是将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对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要求, 进而贯穿到各学段,体现在各学科,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艺术学科提炼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学科核心素 养。这四个素养统摄了艺术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 业质量、教科

10、书编写和教学资源开发等课程要素的关键内容。也就是说,艺术 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等描述都是依据学科核 心素养,并能找出相应的对应关系。如课标中关于第一学段(1-2 年级)学业质 量的描述:能从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欣赏、评述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 物与人造物,学会发现、感受、欣赏其中的美。此条对应审美感知;能根据教师 提出的主题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使用美术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 1-2 件富有创意的平面、立体或动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泥塑、定格动画等)。 此条对应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在艺术课程标准中起到主导和统摄的作用,属于总揽性的 表述。艺

11、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当然,聚焦核心素养,并不是摒弃“三维目标”。相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 涵,不仅包括“三维目标”,更强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三维目标” 的总结与提升。3、教学评价的改革在体现学科特点,优化评价机制中指出:围绕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 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艺术课程标 准中关于教学评价建议,提出了四个原则: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 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很显然,无论评价的方式、方法和主体都有了 很大的变化,使课堂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和合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进行评

12、价。尊重学生选择,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准确制定评价量化等级,体现教、 学、评的一致性。四、坚持创新导向,深化课程改革1、关注学科大概念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大概念”这样的词汇, 但在美术学科学习内容中已经采用大概念式的描述。如第一学段关于欣赏评述 类课程学习任务是:欣赏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就是学科大概念了,它就 是要求学生在观赏周边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树木、花草、动物、识别学校或社区 公共场所中常见的标识、观赏中外表现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时能感知其形状美、 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理解标识的用途和所传递 的信息,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

13、元素,以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 理,欣赏、评述中外儿童美术作品。同样,3-5 年级,提炼了“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 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以及“融入跨学科学习”等 5 个学科大概念。整 个3-5年级都是围绕这5个学科大概念组织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 的联系,提出适合不同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的表现期望,使学生的艺术素养随着学 习阶段的延伸实现连贯一致的进阶发展,最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当然,理 解这些“大概念”不能停留在字面上,需要不断地与各种不同的美术作品的互动、 体验和持续理解,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2、体现问题导向探究学习教师要改变原来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

14、模式,转变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主 动学习模式。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通过问题情境为美术学习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应用。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实现主题化单元教学虽然义务阶段的美术新教材尚未出版发行,但艺术课程标准对未来教材 的框架却已勾画出蓝图。课标中关于教材编写建议第 3 条优化组织结构是这样描 述的:鼓励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构建艺术教材的框架和内容,突出主题化、生活化、 情境化、项目式、任务驱动等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提倡以单元的形式组织学习 内容。单元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任务、学生的

15、年龄特征确定,从整体到细节,处 理好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并形成有特色的组织结构。要精心组织和设计 学习任务,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效提高综合探索和学 习迁移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习,实现从学科本位、知 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型。从这样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主题式、项目式的单元化教学是未来美术的发展 方向。五、坚持不忘初心,加强学习领悟如何实现美术课标中提出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学科间的知识融合,跨学科间 的研究学习,培养适合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正确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为 社会培养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是 艺术工作者不

16、断探索和追寻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标的研读,积极参 加新课标学习培训的各项活动。明确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彻底转变教学 理念,调整“技能”教学为“素养”教学,为适应美术教学的变革,加强新时代 学校美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 初心。总之,新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促进了美术教师理念的更新。理解艺 术课程标准的精神,也会有一个过程,这个既有学习领悟的过程,也有实践检 验的过程,相信,随着新教材的实施,新课程的落实,艺术教育一定会迎来更灿 烂的明天。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3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想有一个好的教学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 的理论进行支撑。因此我们就必须在闲暇之余不断研究美术课程标准。自从 研究课题以来我就不断潜心研读美术课程标准,从中也是受益匪浅,让我的 课堂教学有了一个质的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