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8.练习3.9.10)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44678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8.练习3.9.10)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案(8.练习3.9.10)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案(8.练习3.9.10)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案(8.练习3.9.10)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案(8.练习3.9.10)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8.练习3.9.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8.练习3.9.10)(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次备课8虎门销烟课 型:讲读课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2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1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情景朗读教学媒体:1相关影音、图片资料;2课件;3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

2、景1出示林则徐画像,提问:他是谁?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2板书课题。3解题:出示地图,介绍虎门的位置。圈点“烟”指什么?“销烟”又是什么?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教师相机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尽量让学生介绍)你对林则徐还有什么了解?简介人物。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检查预习:(1)在预习中,你了解到什么?给大家汇报一下。(2)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2教师整理问题归类,并且板书。3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4读后讨论:帮助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二次备课5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6检查字词

3、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齐读。正音,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读准声调。这些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你怎样记住他?(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在这些词语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齐读生字词。7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8易错之处,集体纠正。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1默读,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在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的经过?其他小节又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布置作业:听写生词;熟读课文;

4、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词。2集体反馈。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细读评析,领悟释疑1谈话: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2小节,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2再读课文,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把你认为描写得不同寻常的语句勾画下来,并批注体会。3讨论: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相机理解“水泄不通”的意思。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相机理解“林立”的意思。提问:人们都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5讲读35自然段默读,思考:这几节分

5、别讲了什么内容,哪一段最具体?(使学生明白全文紧扣题目,重点写了“销烟”的经过。)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节讲了哪几个意思?练习分层。二次备课小结: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 学习第一层(13句)A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B朗读,读出气势。 学习第二层(45句)A边读边归纳:林则徐是怎样硝烟的?尝试用词语列出小标题。B思考:从“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不但毫不凌乱,而且使人一看就知道,为什么?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引导学生理清层次,体会“先再然后”这一具有顺序的描写)C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词

6、介绍一件步骤比较复杂的事情吗?D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这些词的好处。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当时的场景。提问: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默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由此可见,老百姓对销烟的态度是什么?你知道是为什么?指导朗读,体会人们的心情。自读第五自然段,标出数量词,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销烟时间长,数量多,战果辉煌。)出示句子:“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提问:这是什么样的一幅场景?对于老百姓而言,卷走的仅仅是烟渣吗?想像一下,那些外国鸦片贩子此时的脸色怎样?你的感觉呢?齐读,体会。6讲读首尾两段。谁来为我们读读最后一小节?采访

7、:你读了有什么感觉?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哪些词语读了最让你感到兴奋?为什么?(相机理解“壮举”、“嚣张气焰”、“欺侮”的意思)默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说“值得纪念”?指导朗读,体会。三、指导复述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样一步步说清楚的?2讨论思考,小组练习。3根据板书自己练说。四、 练习说话,写话1出示文中片段“先再然后”。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次备课2教师总结。3练习说话:回忆刚才复述的情景,小组讨论,老师怎么做,自己怎么做,大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会复述的? 4引导回忆生活中那些事须分几步完成,帮助选材,开拓思路。5写片断,当堂评析。板书设计: 围

8、观:(热闹)人多 庄重7虎门销烟 沉重打击(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销烟:先再然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作业设计: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来。一栋楼(dng zhung)欺 侮(w w) 收 缴(jio jio) 成 绩(j j) 应 邀(yng yng)担 心(dn dn)二、根据拼音,填字组词:l:( )史 日( ) 严( ) ( )声zh:( )日 笔( )( )得 ( )务( )树( )行 价( ) 垂( )xio:( )息 报( ) ( )灭 ( )毁三、辨析,组词:史( )寨( )寒( )彻( )吏( )赛( )塞( )切 ( )泻( )嚣( )侮( )震( )泄

9、( )器( )悔( )振( )四、用上“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教后小记:二次备课练习2课 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学语文,学习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去介绍自己家的走法,并从中积累课外知识。2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和古文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3指导学生掌握“木”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和变化。4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大方地用恰当而得体、有影响力的语言去介绍自己的朋友。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2进行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教学难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大方地用恰当而得体、有影响力的语言去介绍自己的朋友。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巩固提高教学媒体:1各类投影片。2搜集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文名句

10、。3搜集自己家附近地地名来历及变迁。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处处留心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学习清楚地介绍1指名读书上”开学了”这一段训练要求,思考:要是让你说,你会怎样说?2组织交流,指名评议:你觉得他介绍得清楚吗?你能根据他的介绍想象出他家的走法吗?3出示小芳的作业,思考:我们都没有去过小芳家,你现在能根据小芳的介绍想像小芳家的走法吗?4再读书上的介绍,思考讨论:小芳的介绍并不复杂,但是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能让我们这么清楚呢?把小芳介绍中的关键词标注出来。这都是一些什么词语?由此可见,要想介绍清楚,要注意一些什么?5学习运用:刚才我们围绕“怎样清楚地介绍自己家地走法”进行了讨

11、论,下面,我们再来尝试着说一说。二、训练学生尝试画出路线图二次备课1布置自学:请大家先仔细看小芳的路线图,然后把刚才的介绍给同桌听,让同桌按要求画出路线图2组织交流。3提问:要这么清楚地画出路线图,要注意什么 三、交流资料1谈话:课前,我们请大家搜集了自己家地名地来历及变迁。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交流交流。2组织交流。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预习成语。 小练笔:欢迎你到我家来二次备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读背背教学过程: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读了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举个例子。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 2齐读成语。3默

12、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4尝试背诵成语。5出示虎门销烟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6再读成语。7出示古诗名句,默读,思考:你知道这两句话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8教师补充介绍。9交流感受:现在,听了这些故事,你再读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觉? 10指导朗读、背诵: 让我们把我们的这种感情用朗读来表达,好吗?11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这类的诗句?给我们介绍介绍吧。二、小结,拓展训练,布置作业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拓展训练:(1)记住这些慷慨激昂的诗句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3布置作业:默写成语和诗句;搜集同类的成语和诗句。二次备课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练习表演。1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第一次与你的家人见面,你总会向他们做介绍吧。一般你会怎么做呢? 2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师谈话:现在我不是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