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特勒的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446498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巴特勒的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给巴特勒的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给巴特勒的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给巴特勒的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给巴特勒的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巴特勒的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巴特勒的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巴特勒的信教学案例一、教学设想本单元课文皆为书信,重点皆在于“情”,而相给巴特勒的信对而言在“情感”之外还蕴涵着较为丰富的信息量(尤其是雨果对艺术的见解及对圆明园的评论),而且篇幅适中,较为适宜当堂进行阅读训练,然后再通过对圆明园的感性认识及雨果独具魅力的语言进行爱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学中教师一统天下的被动局面和常见的沉闷氛围,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积极活跃课堂气氛二、教学目的1、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运用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2、进行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3、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

2、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图文结合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叫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这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的。遗憾的是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参与毁灭这个奇迹的一个上尉给雨果来信称这种行为是具体的,出色的。伟大的作家就给其写了一封回信。(板书:给巴特勒的信)2、介绍作者及代表作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红与黑悲惨世界(2)精读第三段让我们先一起梦回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吧,齐读课文第三段后,(播放圆明园的被毁灭前的精彩图片)再精读,完成下列问题:!、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2、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的?3

3、、欣赏完圆明园的的美景,谈谈你对其的评价或感受。以上问题学生互相交流。(3)细读第四段到结尾,品味文章的语言和作者的感情。过渡:如此令人惊骇的杰作却毁于一旦(插入历史知识)作为侵略者的同胞雨果,他明确的表述的自己对次的感情态度。让我一起走进作者的心灵。1、默读这部分,探究下列问题作者对这次远征的态度和感情是怎样?(引导:找出关键句子加以概括)以上问题分小组讨论后,师生一起归纳。(痛斥,谴责)2、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运用反语)让学生照出相应的句子,分析其感情色彩。(5)延伸扩展1、假如你是当时的领导之一,你会如何保护圆明园?2、圆明园大量的文物流失到世界许多国家,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寻回文物3、对于

4、圆明园被毁灭这一事件,你有什么感言?学生任选以上一个话题各抒己见,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6)课后作业学了这篇课文,针对你的观点和看法,给雨果写一封回信。教学反思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平台,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空间。作为直面教学、直面学生的教师,我始终渴望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活力,充满生机;所以如何聚焦课堂、激活课堂,释放出师生交流的巨大能量,营造出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课内外互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积极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来看,应该说基本达到了这一预期。通过教学后的反思,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有

5、以下一些反思:1、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没有拘泥于教材,也没有脱开教材,在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以及结合点的处理上是适当的,可行的,拓宽了教材的容量。2、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是比较到位的;并且说出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虽然有些学生的看法过于单纯,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尤其是促动了学生的整体参与,而没有仅仅落实在部分学生身上3、运用多媒体手段介绍圆明园,其丰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事半功倍地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性目标。4、注重学生阅读、写作、思维想象能力的多重培养,设计“给雨果回信”的教学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锻炼了积极创造与合理想象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及时反馈了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