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44614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篇一:2021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已整理)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相关欧洲气候的思索题经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3、教育目标

2、:经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参加意识。二、关键: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1、导入:复习回想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要: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想:1 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 亚洲的纬度范围怎样?3 亚洲地跨哪多个温度带?4 影响气候的原因关键有哪些?5 亚洲的海陆位置怎样?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 亚洲的地形特征怎样?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

3、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实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乏什么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为何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宽广,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为何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关键)1 成因。出示Flash动画,讲解。2 为何显著?3 风向怎样改变?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1 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何?2 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 欧洲气候为何有显著的海洋性?4 完成书本活动44、归纳总结:欧洲气候特点:1 以温带气候

4、类型为主2 海洋性特征显著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经典5、析疑点拨: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6、拓展训练: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二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 见书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7、自学提要: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亚洲河流特点和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起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归纳:亚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位置和轮廓等原因的影响含有两大特点:1 呈放射状向四面注入海洋 2 内流区面积大。讨论:欧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轮廓等特征的影响形成什么特征?8、析疑点拨

5、:亚洲河流特征成因。1 呈放射状向四面注入大洋。亚洲地势中部高,四面低,因此河流多起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入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2 内流区面积大。亚洲地域广阔,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河水极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所以,亚洲内陆河流大多为内流河。比如:锡尔河、阿姆河欧洲河流的特征:1 河网密布,水流平缓2 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季节改变小,多为外流河3 航运价值高9、指导学生读图1-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复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学生看书回复问题。列举。占世界百分之60,超出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6、人口分布不均匀亚洲的人种和民族学生自学阅读14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亚洲的国家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和中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中国的临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和国家。10、老师总结。欧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加率最低的大洲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放录像。小结:本节课关键学习了怎样分析某一大洲的气候特征,掌握了分析方法和步骤,即:气候以哪个温度带为主,哪种气候分布最广,哪类气候在世界上分

7、布经典等方面来分析。八、板书设计: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九、作业部署:完成填充图教后记学生看录像,回复看到的是哪里。非洲 1一、课型新讲课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利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和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利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多个著名地形区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训练读图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

8、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四、关键、难点1、教学关键:利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利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多个著名地形区2、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过海陆分布的内容,能够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何会这么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全部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何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爱好,引发学生思索深入指导学生读图。板书:国

9、家最多的大洲二、讲授新课使学生深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1、经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北面和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和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和大洋洲隔海相望南和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和美洲隔海相望经纬位置: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全部穿过非洲最东在50oE以东,最西在20oW左右半球位置: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2、关键在东半球经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关键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高原为主的地形学生回复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激励学生大胆讲话,自己总

10、结。经过读地形图和多种统计图表,逐步回复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1、依据“不一样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 饼状图 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2、依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 柱状图 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通常”定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多种统计图表。篇二:2021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第六章认识大洲亚洲及欧洲 1课型:新讲课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利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世界上不一样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交换算。2.能力目标:经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

11、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经过标按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3.目标:经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参加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关键、难点关键: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用具:投影仪,亚欧地形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 播放一段有关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讲话:中国、亚洲、日本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

12、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老师进行总结。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经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3亚洲的地理位置1 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关键在北半球和东半球。2 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和欧洲相连,西南和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和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我们经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

13、方面来说明。经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全部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学生经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优秀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二、学会换算不一样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2、时区及换算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 也叫中时区 ,从西经度东经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范围是东经度-西经度。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索题。3、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要求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三、练习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和时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课程基础训练相关内容。三、作业:课程基础训练相关内容。教学后记本节课关键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经过地图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本节课能够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经过自己的读图取得地理知识。亚洲及欧洲 2教学目标利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关键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