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44330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理解:峨眉山月歌 (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题目。8分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襄邑道中南宋 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注: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4分答:1李诗巧用地名表现“舟行江上。后两句中诗人乘舟从清溪出发,途经三峡前往渝州。陈诗以景物烘托舟行。前两句是静景生动化静为动以两岸的花与树来表现舟行之快。后两句是动景生静化动为静。以江上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物与我俱静,写出平原行舟平稳

2、的特点。 2分析两首诗所叙述的情感。4分答:(2)李诗叙述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思念和诚挚情谊。陈诗表现了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前程充斥信心,抒发了豪迈俊发而又沉稳自信的襟怀。 【赏析】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

3、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

4、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盛: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叹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

5、大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那么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周啸天 襄邑道中 陈与义这首七绝,写他在从开封到襄邑(现在河南睢县)去的一次旅行。开封有惠济河通襄邑,相信他是乘船经这条河到襄邑去的。通观全诗,这是一首很好的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自己在航行时欢快的感受。第一句“飞花两岸照船红,写船在红花夹岸的河道上走。看来,诗人是在“江花红似火的大好春光中坐船经过这条河的。“飞花二字,有人解作“落花。窃以为,如果是落花,面前是一

6、片残败的景象,就美感缺乏了;我的理解是:由于船只顺风航行,船速较快,就产生了这种“飞花两岸的错觉,就好似红花向船头扑来似的;并且由于红花的茂密与烂漫,又仿佛把正向前行走的船只也照红(“照船红)了。第二句“百里榆堤半日风,直接写船只顺风航行。“半日风告诉我们,行船半日,是有风力相助的;由此我们可以猜测,这船是在扬帆航行。“百里榆堤又告诉我们,船才走了半日,就走过“百里了,可见船速之快。“榆堤是对两岸景色的补充。我们想象一下,船只在夹岸的榆树与红花之中行走,那是一个多么惬意的航程啊!第三四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人写的是仰望天上云朵时的感受。“卧看是躺在甲板上仰望天空,“满天云不动是说,满天的云朵,好似挂定在天空中似的。当然,云朵是随风浮荡的,“满天云不动只能是错觉。所以,他在第四句中就自我解嘲地说了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原来,我的船在向东走,天上的云朵也随着风势,和我同步向东飘移啊!这句诗,其实说的也是说他的船行速度很快。整首诗,说的都是船只快速航行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是周围的景物变化带来的。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李白的一句诗:“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所写的,不正是可以与“轻舟已过万重山互为注释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