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443278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中国将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张连城内容提纲: , 本轮经济周期已完毕筑底, , 中国将进入下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根据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营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的特点, 将来的扩张期将长达78年之久。但是,将来的经济扩张很也许是缓慢的、在波动过程中完毕的。排除随机因素的冲击和错误货币政策的影响, 根据中国物价水平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有关关系,在将来5年内, 中国爆发通货膨胀的概率很小, 经济较快增长和低通胀是经济运营的主旋律。为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扩张期内稳定健康地发展, 应当拟定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 并根据适度增长区间随时调节经济 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作者简

2、介:张连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专家、博士生导师。核心词: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预期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本轮经济周期 年达到波峰, 年掉头向下进入收缩阶段, 年已完毕筑底。 后来的经济运营将呈现如何的走势? 对通货膨胀应当持有如何的预期, 以及如何避免 通货膨胀和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怀的问题。一、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一种完整的经济周期既涉及经济扩张期, 也涉及经济收缩期。经济扩张期是指经济从波 谷向上运营至波峰所持续的时间, 经济收缩期则是指经济从波峰向下运营至波谷所持续的时 间。我们可以把经济扩张期分为复苏和繁华两个阶段。复苏阶段是指经济从波谷运营至经济 增长

3、趋势线即运营至经济正常增长途径附近的阶段; 繁华阶段是指经济从正常增长途径继续 上行达到波峰的阶段。同样, 我们也可以把经济收缩期分为衰退和萧条两个阶段。衰退阶段 是经济从波峰向下运营至经济增长趋势线附近的阶段; 萧条阶段则是指经济从趋势线继续下行运营至波谷的阶段。本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期始于。通过8年的持续增长, 到, 经济运营到本轮周期的波峰, 经济增长率高达3%。经济开始向下运营, 经济增长率跌至9 , 经济继续下行。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从开始进入了经济周期的收缩期。根据经济的运营态势和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营规律, 可以肯定地说, 应是本轮周期的波谷年。 经济在完毕筑底后, 将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

4、张期, 不存在经济二次探底的 也许。经济周期无论是处在扩张、收缩还是筑底阶段, 事实上都是由经济运营的周期规律支配 41第1期总第17期的。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波峰年分别是978年、8年、12年 和。波峰年的峰值(GDP增长率分别是111、1512%、12和3%。经济增长率最低的波谷年分别是9年、990年、1999年和。前三年的谷值(GDP增长率 分别 为512%、318和716%。的谷值也许在813%左右。如果根据波峰年计算周期的长度,从98年到的29年间, 总共完毕了个经济 周期, 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166年; 若根据波谷年计算周期的长度,从11年到的28 年间也

5、已经完毕了3个经济周期,周期的平均长度为133年。这就是说, 自1978年以来, 我 国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是左右, 或者说, 经济周期的波长平均在9之间。在经济周期性运营过程中, 扩张期和收缩期的长短是因经济体制的不同而大相径庭的。 在筹划经济体制下, 经济周期具有扩张期短而收缩期长的特点, 与之相反,市场经济体制下则 具有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特点。199年此前的经济周期,从波谷到波峰的扩张期都只有2年的时间。例如,从1981年到1984年的扩张期只用了3年时间, 1990年到192年的扩 张期更缩短到2年。而从波峰到波谷的收缩期一般会长达57年的时间。例如,从1984年 到90年, 收缩期为

6、6年, 从992年到99年的收缩期更长达7年之久。而从197年到 1981年的收缩期只用了年的时间, 这在筹划经济体制下仅仅是个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 扩张期和收缩期的长度浮现了相反的变化:在始于1999年到的本轮经济周期中, 扩张期长达8年之久, 如果完毕筑底, 那么收缩期就只用了2年的时间。之因此存在上述不同的特点, 这是由筹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制度特性导致的。在筹划经 济体制中, 存在一种把经济自动推向过热的力量和机制, 因此筹划经济制度下周期的扩张期一般都比较短, 一般只需3年的时间就可以把经济从周期的波谷推向波峰, 形成过热的经济 态势。与此相联系的是, 要克制强烈的扩张驱动, 把

7、过热的经济压缩下来, 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一般会长达57年之久。与此相反的是, 由于市场经济制度自身就存在一种把经济自动推向收缩或衰退的力量和机制, 经济周期是以有效需求局限性为特性的,并且有效需求局限性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因此, 在一种纯正的市场经济制度中,经济周期的扩张期一般比较长, 而收缩期比较 短。前者一般需要68年的时间, 甚至更长,而后者一般只需年的时间, 甚至更短。例 如,美国经济的收缩期最短为7个月, 最长为7个月,平均为11个月。虽然国内对筹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始于978年, 但从理论上确立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付诸实践则始于1992年。这就是说, 中国真正转向社会主义

8、市场经济的轨道实际 上是10年代后来的事情。因此, 始于1999后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 就浮现了扩张期长而收 缩期短的特点。正是由于经济周期的这一制度特性, 才使国内190年代后来的经济运营浮现 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 即在9年和之间, 经济运营浮现了一种长达之久的 开口很大的“ ”字形。显然, 这是两种经济体制转换导致的。既然中国经济周期的波长平均在之间,并且市场经济体制下又存在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特性,据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始于1999年的本轮经济周期, 在通过的扩张和收缩后来, 已在完毕筑底。,中国经济将步入新一轮周期的扩张期, 并且 在没有随机因素对经济形成大的冲击的状况下, 新一轮

9、的扩张期也许会长达8年之久。 42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二、新一轮的经济扩张也许是在波动中完毕的虽然将来的扩张期也许长达78年之久, 但经济扩张很也许是在波动中完毕的。这就是 说,始于的经济扩张, 不一定像后三个季度那样, 体现为直线和迅速的上升, 同 时也不一定是稳步增长的。这重要是由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第一, 从经济复苏必须具有的条件来看, 要实现可持续的而非扩张性经济政策导致的“激素刺激型”的经济增长,仅就国内经济而言, 至少需要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在经济处在萧条阶段和筑底的过程中,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复苏, 必须积蓄足够的能量。所谓实现持续的经济复苏必须积蓄能量, 重要是

10、指居民购买力必须稳步增长。而居民购买力的增长既有赖 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也有赖于物价水平的下降。二是在经济萧条阶段和筑底过程中, 要 实现经济的持续复苏, 还必须进行充足的构造调节。经济运营从波峰进入收缩阶段,不仅是由于有效需求局限性, 即总量失衡导致的, 并且与构造失衡有关。事实上, 经济衰退的实质就是调整。只有通过充足的构造调节, 才有也许在技术水平提高和产业构造优化的基本上步入下一 轮周期的扩张阶段。构造调节既涉及存量调节,也涉及增量调节。这意味着在调节过程中不 仅要消除产能过剩, 在新的技术基本上优化产业构造,也应当容许甚至促使大量效率低下的企业倒闭破产, 进行重组并购,固然也要

11、容许大量的新公司诞生, 涉及容许新公司进入垄断限度 较高的行业。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只有具有上述两个条件, 经济扩张才会持续下去。但是,从国内经济回稳的因素以及尚未完毕构造调节的现实来看, 经济扩张的可持续性所需要的条件并不完全具有。居民收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不利于消费 的增长; 物价水平虽然有所下降, 但与居民消费密切有关的房地产价格不降反升。同步, 产能 过剩的问题仍然严重, 构造调节事实上还没有起步。这将在很大限度上制约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第二, 从国内经济体制的特性来看,尽管国内目前基本上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 但经济中仍然存在着筹划经济体制的某些特

12、性。由于筹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经济周期的机制 不同,因此, 在筹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任务和难点应是如何克制经 济过热而不是刺激经济增长。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任务和 难点应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而不是克制经济过热。但在国内现阶段, 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 基本建立起来, 但经济中仍然存在着筹划经济成分。因此, 目前国内经济既存在把经济推向过热的力量和机制, 也存在把经济推向过冷的力量和机制。两种力量和机制并存, 这就意味着在将来的扩张期中,经济忽冷忽热的状态也许会交替浮现,即将来经济的扩张极有也许是在波动 中完毕的。第三, 来自经济体和经济系统

13、外部的随机因素的冲击,也会导致将来的经济扩张具有波动性的特性。由于,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限度较高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必须有一种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但目前无论是世界经 济形势, 还是世界政治形势, 其变化都存在着不拟定性。这种不拟定性难免会对中国将来的经济增长形成或大或小的外部冲击。此外, 一种国家的经济运营不仅受经济规律的支配, 还会受 到来自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尽管这些因素的影响不会变化宏观经济的第1期总第47期整体走势, 但也会在一定限度上对经济运营形成冲击,从而使将来的经济扩张具有波动的特点。三、对将来扩张阶段的

14、通货膨胀预期尽管涉及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从进入复苏阶段已经基本成为现实, 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 又引起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如果排除制度变革、战争、自然灾害、供应冲击等随机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只有在两种情 况下才也许发生:一是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当浮现产出正缺口, 特别是当经济呈现出过热的状 态时; 二是货币政策浮现严重失误, 导致过度货币供应或流动性过剩时, 才会浮现通货膨胀。 如果是后者,并且是在实体经济没有明显增长的状况下, 由于货币当局投放了过多的货币而引发通货膨胀, 就会导致滞涨局面的浮现。从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来看, 只有在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产出增长率即出现产出正缺口时,

15、 通货膨胀才有也许发生。根据笔者的研究, 国内将来几年的潜在产出增长率为91%左右。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表白了这一点。这就是说, 当经济增长率低于15% ,特别 是低于9%时, 中国经济就会浮现产出负缺口。在浮现产出负缺口的状态下,由于资源未能被 充足运用,经济运营就会呈现冷的状态, 其重要体现就是失业,有时也会随着通货紧缩; 而当经 济增长率高于915%特别是高于10%时,中国经济则会浮现正缺口, 在经济存在正缺口的状态下, 由于资源被过度运用, 经济运营就会呈现出热的状态,其重要体现是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这就是说,只有当经济呈现热特别是过热状态时,通货膨胀才有也许浮现。而在此之前, 随着经济的复苏, 尽管物价水平也会有所上升, 但一般都是恢复性的增长,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通货 膨胀。在研究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时,通货膨胀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观测图1, 可以看出中国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波动的有关关系。数据来源:中国记录年鉴和国家记录局公报。图1:物价水平的波动与经济波动图1中的纵轴是用DP 表达的经济增长率和用C I表达的通货膨胀率,横轴表达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轨迹。其中 的数据是作者根据推测给出的。对的推测数据是:经济增长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