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44306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外阅读。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注释)君:你。 阙:宫殿。 迥:远。1这首诗画“”的句子采用了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

2、刚正不阿的气概。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这两句诗颇有“”之意。2. 理解阅读。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1第节诗中,“人”指的是_。“狗”指的是_。2第节诗,讲了革命者的坚定选择是_。3第节诗中,“地下的烈火”指的是_。“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意思是_。4第节诗中“烧掉”和“永生”矛盾吗?为什么?_5

3、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精神?请用简短的话写出来。_3.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答:这两句诗写_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_4.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

4、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_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_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_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_5.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相关练习。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昏:傍晚。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1)

5、一切景语単情语,这首小令前三行写了 9个景物,其中“枯藤”“”“”“”“”“瘦马”最能品读出蕴含于秋色中的无限凄凉悲苦。最绝妙之处在于“马”之前的“瘦”字,由写马之瘦而衬出。(2)马致远年轻时渴求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反复读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此时诗人也许在想:6. 课外阅读。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的韵脚是_,描写的季节是_。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乱花”的意思是(_)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B各种颜色的野花。(2)“渐”的意思是(_)A渐渐。B进。(3)“欲”的意思是(_)A副词,将要。B欲望。3解释下面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_)(2)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_)(3)“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_)(4)“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

7、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_)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7.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你在诗中仿佛看到了什么?_2诗中为何不写人?是没有人吗?_8. 课外阅读。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草盛()荒秽()荷锄()沾我衣()2填空。(查阅资料)陶渊明,字()又名(),()(代)诗人,诗人因看不

8、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花卉的名称)。3理解性填空。(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B.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C.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9、,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9. 课内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B.七八个/星天外C.听取/蛙声/一片D.旧时/茅店/社林边2词中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看出来的。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_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D.这

11、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10. 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乱花:纷繁的花。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浅浅的青草。行不足: 百游不厌。足,满足。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的诗句是。(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E.反问(5)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