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2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442597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2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2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2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2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理解:江 城 子(2022高考江西卷)(含答案解析) (202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叙述的情感。答: _ _ _ _ 【解题指南】鉴赏诗歌意象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把握诗歌中物象的特征,分析物象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理解物象的典型意义。只有理解了意象的内涵,才能领会主旨。解题思路:通读全诗分析物象联

2、系诗句知人论世锁定物象归纳特点联想描述把握情感这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上片是杨柳勾起的回顾,下片是抒情中所作的比兴修辞。杨柳在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杨柳,通常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流逝,又可以令人感春伤别。“杨柳弄春柔的结果是人“动离忧,泪难收。下列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给读者足够的暗示。这杨柳是长亭之柳,寄予离人离别之意。好景不长,大凡人都会心生感叹,“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与前文“泪难收呼应,则这种情感产生的诱因是什么呢于是便有了“飞絮落花,在这暮春时节,真正是感叹良多,如何抒写这就又逼出下面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自是水到渠成,自然蕴藉。【解析】此题考查鉴

3、赏诗歌的意象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杨柳即柳树,这是在离别诗词中常用的一个传统意象。“杨柳弄春,杨柳青青,除了写景之外,还交代了离别的季节,也就是借指初春。联系上片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人“忧含“泪,感情悲伤,情绪消沉。表现了离别之人的愁情别绪。下片中“飞絮“落花那么是暮春的典型景象。联系注释中对“韶华的解释,可以对下片内容作进一步的解读,即“飞絮也暗喻了青春流逝。睹此景,词人怎不生万般愁情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叙述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4、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拟两者的异同。答: _ _ _ 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叙述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比拟异同要注意从选取的意象、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露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析“同:两首词都是写愁的,李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个生动鲜明的比喻,用一江春水喻愁,何其愁;秦词“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用一江春水喻泪,用泪来言愁,愁之深,愁之重,生动鲜明。析“异:首先要从知人论世角度理解愁的内涵。李煜,五代亡国之君,?虞美人是他沦为阶下囚后所做,所写之愁含亡国之 恨;秦观,北宋婉约词人,多写儿女之情,此词叙述的是离别之苦。然后再析词句内容,从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效果。李词用江水直接喻愁,而秦词那么予以新意,先用江水喻泪,再用泪水言愁,更有意蕴。答案: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叙述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较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波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