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学设计苏晶Word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044057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学设计苏晶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学设计苏晶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学设计苏晶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学设计苏晶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学设计苏晶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学设计苏晶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学设计苏晶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源远流长的历史单位: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中心小学姓名:苏晶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中心小学邮编:100022电话: 13671258904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接触的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许多发明创造曾领先于世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

2、源远流长的历史一课教学中,教师播放视频、小组竞赛、交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知道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了解我国是有绵延不绝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了解我们祖先的发明创造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教学背景分析1、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册中地位与作用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个主题的内容。本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有着绵延不绝五千年的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线索,为学生今后学习历史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2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初步了解中国主要朝代顺序。教学难点: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收集、

3、整理资料的能力,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3 教学内容分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首师大版)我们的祖国锦绣中华大地古老的民族民族团结一家亲源远流长的历史青铜时代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古老的汉字和中医本主题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了解我国是有绵延不绝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了解我们祖先的发明创造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 学生的情况分析(1)黄帝时代对于学生来说年代久远,学生对黄帝时代历史知识历史背景了解都比较少,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才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2)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从网络、报刊和书籍中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并对资

4、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5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教学方式本课运用提问、讲授、媒体演示、小组活动、师生讨论交流、竞赛等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1)通过媒体演示,了解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通过小组活动,观看视频,填写答题卡,使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说黄帝和炎帝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2)在“走进上古时代,感受中华文明”这一环节中,运用小组竞赛的活动,帮助学生梳理课前搜集的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让学生们知道黄帝及他周围的人的发明和创造,知道黄帝时代我国就具有相当的文明水平了。再通过师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

5、区别。(3)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在“创意年代尺,了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这一环节,通过课件演示各组制作的创意年代尺,使学生了解在我国绵延不绝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不同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越王勾践剑,从而使学生比较深刻的体会到我国青铜铸造水平高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技术准备搜集有关黄帝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学生课前制作的创意年代尺,并制作成课件。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2.搜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二)学生准备:搜集与黄帝有关的发明创造和传

6、说故事。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创意年代尺的体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初步了解中国主要朝代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参与竞猜活动,了解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了解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崇敬之情。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设计意图:通过媒体演示,使学生们知道黄帝和炎帝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1. 提出问题:孩子们,我想先让大家随我看一段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想:为什么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天,许多海内外的华人会不远千里来到河

7、南新郑?【观看视频】http:/ 意图:按钮链接视频“拜祖”:通过播放黄帝故里的拜祖大典,引发思考“为什么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天,许多海内外的华人会不远千里来到河南新郑?”从而使学生们知道黄帝和炎帝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预设:人们去拜望黄帝,因为黄帝是我们的祖先。2.提问: 黄帝是我们的祖先,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中的“黄”指的就是黄帝,那“炎”又指的谁?3、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呢?请大家拿出手中的答题卡,看一看问题,请你边看视频边回答问题。【播放视频:我们的祖先】视频【我们的祖先】:通过从视频中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们知道黄帝和炎帝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答题卡: 1.黄

8、帝和炎帝生活在大约( )多年前。 A、2000 B、4000 C、6000 2.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生活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3.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部落,( )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A 、炎帝 B、黄帝 C、蚩尤 4.这个部落逐渐壮大发展后,形成了( )族。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出示图片】这就是黄帝和炎帝,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祖先。6.小结:随着部落联盟的逐渐壮大和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由于黄帝和炎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人们把黄帝和炎帝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二)走进上古时代,感受中华文明【设计意图: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们知道黄帝及他周围的人

9、的发明和创造,知道黄帝时代我国就具有相当的文明水平了,同时让学生明白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1)过渡语: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勤劳智慧的人民。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一个短篇进入黄帝时代,进一步感受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播放视频并板书课题】观看视频:http:/ (4)说一说: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还有许多,请你想像一下当时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5)小结:可以这样说,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造福人类。在黄帝时期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发明达到了一个高潮,标志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同时创造了古代文明。总之,我们通常所说的衣、食、住、行、农、工、商、医等

10、方面在黄帝时代均已奠定了基础。2.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与区别(1)过渡:黄帝和炎帝是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在文字发明以前是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时代,口头传说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那我们能不能相信这些传说呢?你怎么看? (2)学生说自己的想法(3)小结:根据我国考古专家的发现和史料的记载,黄帝时代的传说是有一定根据的,有可信的一面,但后人把这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炎帝及其部下,就带有神话色彩了。但我们从这些传说中不难看出后人对炎帝、黄帝二人的尊敬。(三)创意年代尺,了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1.过渡: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五千年,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我国经历了许多朝代,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情,

11、而这些事情距离今天是多么遥远呀!我们借助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来了解一下我国历史上都经历过哪些朝代?【出示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2.学生说说自己通过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知道的我国历史上都经历过的朝代。3.我们再来借助年代尺感受一下。【出示年代尺】4.谈话:课前我们分组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并制作成了书签,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交流展示各自的书签,并把它放到相应的年代尺中。5.按照年代顺序分组展示,教师补充相应的资料。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越王勾践剑”,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越王勾践剑,从而使学生比较深刻的体会到我国青铜铸造水平高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链接:http:/ 总结:灿烂的中华文明,起源于五千

12、年前的黄帝时代,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孩子们,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同根、同祖、同源。下面让我们在熟悉的歌声中,一起制作我们中华民族的年代尺吧!【播放:龙的传人】链接:http:/ 源远流长的历史 黄帝 黄帝时代 4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 炎帝同根 同祖 同源 六、教学效果评价(一)、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二)、评价内容: 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等几个方面。(三)、 评价量规: 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内容5分 3-4分 2-1分 得分 小组合作能够积极参与竞赛,并能交流各自的看法能够参与竞赛,并能交流各自的看法能够倾听本组同学的发言发 言课上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课上能够与师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课上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倾 听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并认真思考能够倾听同学和其他组同学的回答能够倾听本组同学综合评价 5分 3-4分 2-1分 得分 自评 他评 师评 七、教学反思随着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