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43371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1.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因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 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动机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 教师对学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正确地说就是对学生要有高期望值,对学生的激励要尽量多用口头表扬的形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 在心算“38乘以16等于多少”的题目时,个体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这种注意现象可以用下列选项中的哪个注意模型加在心算“38乘以16等于多少”的题目时,个体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这种注意现象可以

2、用下列选项中的哪个注意模型加以说明?()。A衰减器模型B反应选择模型C资源分配模型D过滤器模型C资源分配模型认为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认知资源,所以若执行一项任务时分配给较多的资源,这项作业便得到改善,但完成另一项任务时就会受到资源的限制。在做心算时,分配给走路的资源就会减少,所以人会放慢脚步。5. ( )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A.瓦龙B.米德C.皮亚杰D.华生参考答案:B6. 儿童开始对性别差异、生殖器感兴趣是在那个时期:A.青春期B.肛门期C.性器期D.潜伏期儿童开始对性别差异、生殖器感兴趣是在那个时期:A.青春期B.肛门期C.性器期D.潜伏期参考答案:C7. 情绪实验时

3、,常用的因变量指标有哪些?情绪实验时,常用的因变量指标有哪些?情绪研究的变量极其复杂,常常被分为:认知变量、行为变量和生理变量。这三种变量都可以作为情绪实验的因变量指标。 (1) 情绪实验中,被试的自我报告则多属于因变量指标。自我报告常常以量表的方式出现,包括情绪状态量表、情绪特质量表。前一类测量被试的情绪体验,在实验中用作因变量;后一类情绪量表测量的是被试的一般情绪反应倾向,即情绪特质,是常常作为辅助手段选择或操纵被试变量的。 (2) 情绪实验中,作为因变量指标的行为变量常包括:情绪性行为、情绪表现、完成行为等。它通常是指情绪行为(明显的反应模式和显著的行为)。在动物情绪的研究中,行为变量可

4、以是典型的情绪行为,也可以来自条件性情绪反应。 (3) 情绪实验中,作为因变量指标的生理变量包括生理测量和生化测量,可以作为情绪状态或情绪反应的测量指标,即用作情绪研究中的因变量。 8. 下列有关临床评估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临床评估和诊断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也下列有关临床评估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临床评估和诊断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治疗的中心环节B临床评估是就诊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进行系统地评价和衡量C临床评估从临床访谈和观察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就诊者各方面信息D要求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个体各方面的特征,更倾向于个性的了解E侧重于从许多资料中得出一个或几

5、个结论性意见,倾向于找出共性的特征正确答案:ABCD9. 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0. 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因而奖励越多越好。(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 提出“顿悟说”的学者是罗杰斯。(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2. 与个别心理治疗相比,团体心理治疗的优点有哪些?与个别心理治疗相比,团体心理治疗的优点有哪些?团体心理治疗的优点有二:一是高效,一般的团体治疗能对812个患者同时进行治疗,因此效率较高;二是通过团体治疗可以激发和运用患者之间的积极的互动作用,同一种疾病甚至不同疾病的患者,他们具有许多相同的症

6、状、病感、体验、相似的病程和治疗反应(包括服用药物的副作用),正所谓“同病相怜”,这许多共同之处,成为患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交流、互相鼓励、互相启发的基础。通过团体治疗师的引导和启发,促进这些互动向积极正向发展,不再仅是“同病相怜”,而是同病相励、同病相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13. 同辈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辈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14. 在青少年期,( )对青少年来讲具有特殊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A.小群体B.个人友谊C.朋党D.团伙参考答案:B15. 心理学的目标不包括( )。A、预测发生的事情B、控制发生的

7、事情C、理解发生的事情D、改变人的命运心理学的目标不包括( )。A、预测发生的事情B、控制发生的事情C、理解发生的事情D、改变人的命运正确答案: D16. 学生在看书时,用红色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整体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7. 612岁是培养勤奋感的阶段。( )612岁是培养勤奋感的阶段。()正确18. 择业角色错位的表现有()。A.自骄清高、优柔寡断;B.孤芳自赏、虚荣侥幸;C.求地位、保稳定,择业观念择业角色错位的表现有()。A.自骄清高、优柔寡断;B.孤芳自赏、虚荣侥幸;C.求地位、保稳定,择业观念比较陈旧;D.互相攀比、嫉妒他人。参考答案:ABD19

8、.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习俗水平包括( )的道德定向阶段。A.服从与惩罚B.相对于功利C.好孩子D.维护权威或秩序参考答案:CD20. 弗鲁姆(V.Vrcom)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是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一种,根据这种理论,激励力量的大小与下列弗鲁姆(V.Vrcom)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是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一种,根据这种理论,激励力量的大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报偿B期望值C动机D目标效值E个人能力BD21. 多轴诊断多轴诊断正确答案:多轴诊断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

9、都推行精神疾病的多轴诊断。其中CCMD-3采用7轴诊断具体内容为:轴1精神障碍;轴2人格特征、人格障碍或人格改变;轴3躯体疾病;轴4疾病或障碍的相关因素;轴5严重功能损害、目前功能损害与病前2年最佳功能水平:轴6现状总评;轴7诊断轴间的关系。而DSM-R采用5轴诊断内涵则与CCMD-3的前5轴几乎一致。多轴诊断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都推行精神疾病的多轴诊断。其中CCMD-3采用7轴诊断,具体内容为:轴1精神障碍;轴2人格特征、人格障碍或人格改变;轴3躯体疾病;轴4疾病或障碍的相关因素;轴5严重功能损害、目前功能损害与病前2

10、年最佳功能水平:轴6现状总评;轴7诊断轴间的关系。而DSM-R采用5轴诊断,内涵则与CCMD-3的前5轴几乎一致。22.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A生存 B情境 C教材 D学生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A生存B情境C教材D学生D23. 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_。 A协调性 B协商性 C协同性 D协变性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_。A协调性B协商性C协同性D协变性D24. 感觉和知觉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感觉和知觉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答:(1)感觉和知觉的产生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感觉和知觉在人们生活中的

11、作用 感觉对人们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a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b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具体些说,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相反,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米严重的不良影响。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c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

12、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知觉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知觉可以使人了解自己真实的周围事物。由于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心理现象,具有普遍性,因此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仅与分析器的活动有关,而且极大地依赖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由于人与人之间知识经验不同,因此,每个人在进行知觉活动时,总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25.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冯特参考答案:B26. 怎样理解心理与意识的实

13、质及两者的关联和区分?怎样理解心理与意识的实质及两者的关联和区分?(1)心理与意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a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但并非一切反映都是心理,心理仅仅是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心理尽管来源于客观现实,而且是物质的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能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但映象本身则只是一种主观存在的、往往带有主观性的现象,它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派生物。 b心理是脑的机能。现代科学证明,神经系统与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产物,是外部现实在活动着的头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实质 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和人脑的机

14、能,它是社会的产物。 它不同于一般心理过程,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系统化了的、自觉的、伴随着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 (2)二者的关联 人的心理往往被称为意识,但是意识是个人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高级心理机能。而人的心理活动除了意识以外还包括无意识现象,所以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而人的心理又会对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 (3)二者的区别 定义的不同 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则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心理是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映形式。肯定心理是反映,包括两层含义: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心理是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前者是心理的来源与内容,而后者是心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个人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高级心理机能。人一出生就有心理,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意识。 意识相对于一般心理,有其独特的特点 意识是借助于整个认知过程特别是抽象思维,在人脑中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较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