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43349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临词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桂枝香一词作者对六朝因荒淫相继覆亡的感叹,体会念奴娇登多景楼 一词作者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策略的否定和批判, 感受作者积极北伐抗金、 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2、积累掌握登临词中常见意象的涵义。3、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教学重点: 1、了解典故运用的作用。2、对登临所见景象进行赏析。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桂枝香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王安石(1021 1086)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 今江西抚州 ) 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即位,召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 (106

2、9) 升为参加政事, 前后两度为相。 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希望借此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 今南京 ) ,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谨,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 其诗长于说理, 精于修辞, 也有情韵深婉之作, 风格道劲有力, 有如其文。 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 ( 刘熙载艺概卷四 ) ,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这首词在黄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注有“金陵怀古”的题

3、目。有人考证这是编者根据词意所加。 但从词作的实际看,是很切合这个题目的。这词就是登临金陵而怀古,进而伤今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作者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熙宁年间。2基本解读:问:( 1)对这首词中“画图难足”、“漫嗟荣辱”句子应怎样理解?提示: A. 眼前金陵美景,用画笔都难以完全描绘出来。B. 长长地感叹伤嗟亡国者的耻辱。问:( 2)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 遗曲”的深刻含义。提示: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问:( 3)请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提示: 此词怀古讽今, 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

4、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上阕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又处处联系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开拓了词的境界。全词解读:这是一首登临怀古抒慨词。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时的当朝者提出了严正的警戒,体现了一个政治家锐利目光和睿智的思辨能力。(主旨)上片写景。起句“登临送目”领起上片词意,表明此下所写的都是亲目所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登临的地点、季节、气候。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化用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澄江静如练” ,对所目睹的水光山色作

5、总的静态描绘,纯属自然用心爱心专心1景观。“似练”、“如簇”,很简括,也非常形象。“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写动景。写出了人的活动,侧重于人文因素的描写。“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残阳、西风,给人以萧索的感觉,整个景象的氛围以悲情为基调,与下片中的“悲恨相续”相呼应。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舟”接“征帆去棹”。“星河”,指长江,“鹭起”,由长江中的白鹭洲联想到白鹭鸟,着一“起”字,灵气盎然。“画图难足” ,对当前所见之景作总的概括和赞美。下片怀古,抒发感慨。 “念往昔、繁华竞逐。 ”总领下片词意。 “繁华竞逐”把六朝的统治者因穷

6、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是“繁华竞逐”而亡国的一个典型事例,举其典型, 概括其他。 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 楼头张丽华。 ”意思是说,隋军大将韩擒虎已经攻到了陈朝的国都( 即作者现在所登临的金陵 ) 的城门之外,而陈朝的皇帝陈叔宝还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在寻欢作乐。这是诗人的典型化了的艺术语言。据史 书记载,当时的实际情形是,陈、张躲藏在井里,隋军攻人后,才把他们从井里拉上来俘虏了。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杜牧的诗句,更为真实。词人当然也深明此理,所以依然以之入词。“悲恨相续” ,极有概括力,说明像陈朝这样的事例是前后相继发生的,并非个别特例。以下对吊古者的批

7、判: “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六朝的历史教训应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自唐朝以来,人们来此登高吊古,仅仅是“漫嗟荣辱”而已。这样的空叹兴亡,在作者看来, 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真正有价值的是要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如果不吸取教训,那只能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说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词人看来,六朝之所以“悲恨相续” ,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鉴之”。那么现在朝廷的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清醒了呢 ?词人说,没有。“六朝旧事”五句,都是说这个问题。六朝旧事已经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可叹的是他们的历史教训,至今还没有引起当朝者应有的警惕。“但寒烟衰草凝绿” ,借景抒情,抒发悲叹之情。最后

8、化用杜牧泊秦淮诗的成旬,情景与小杜诗大体相近,而用意更为深刻警策,且极具含蓄美。“至今”、“时时”,绝不是为了词律的需要而添加上去的闲笔, 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宋朝从真宗到仁宗、英宗时期,都是沉醉于表面的承平而过度挥霍,宫廷开支之大,皇帝赏赐之滥,冗官冗员之多,都是空前的。 君臣们花天酒地, 鱼山肉海, 坐食山空, 国库枯竭, 危机时露。 词人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上神宗皇帝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都有所记述。这些弊端,正是他要变法的重要原因所在。在词人看来,如再不醒悟,必然重蹈六朝的覆辙。3鉴赏要点:立意高远。作者不是沿袭传统的登临怀古,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用

9、政治家的锐利目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 但是词中的议论全都是用史实说话, 用形象说话, 毫无说教之失。这首先是词, 是艺术作品, 毕竟有别于政治论文, 因作者能融政治识见于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寓政治批判于所叙写的史实之中,读来很有浑成之感。善于用典。 如,“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化用杜牧 台城曲“门外韩擒虎, 楼头张丽华” ;“千里澄江似练” ,融化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澄江静如练”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将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略作变通,新意丰厚。每处援引前人成句, 都能浑成妥帖, 都融进了词人自

10、己丰富的新意,犹如经过了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移位或加减。二、念奴娇登多景楼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陈亮 (1143 一 1194) ,字同甫 ( 也写作“同父 ” ) ,婺州永康 ( 今属浙江 ) 人。学者称之为龙川先生。 一生没有做过官。 宋光宗绍熙四年 (1193) 考取进士第一名, 授签书建康府 ( 今南京 ) 判官,未赴任就去世了。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政治注重事功,思想出入于王霸之间,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平生极力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在他的作品里,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用心爱心专心2爱国思想,意气凌厉,感情激越,锋芒逼人。擅长政论文,大都具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的词与辛弃疾同调,其气概之

11、豪迈, 甚至比辛更高一筹,但文采略逊于辛,是辛派词人中重要的一员。2基本解读:全词翻译:登上多景楼,环望四周,这长江就像鬼设神造得一般,能攻能守,简直是向北伐金的天然凭借。然而,长江的这个意义,古今有几个人能领会呢?他们只是把长江认作天然形成的南北分界线。你看,一条大江横卧面前,东、南、西三面都有山峦环绕,形成了争雄中原的有利地形。唉!六代王朝,你们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干什么去了呢?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各谋私利,忘记了南北统一的大业。我笑啊,那时的王石和谢安之辈,还敢跑到这儿,登高望远,故作姿态,流下了所谓的英雄泪。其实, 他们只不过是为保护自己家族和个人利益,而不愿凭借长江天险,收复中原失地的小

12、人物而已。我们应该学习当年的祖狄,下定决心, 长驱直入, 收复中原。 用不着犹豫不决, 瞻前顾后。象这样,年轻人善于用兵, 即可拿下, 无需老将出马, 当年的淝水之战不就是很好的战例吗?抗金的优势在我,那用管敌人是否强悍。1 问:念奴娇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何表达效果?提示:这首词用了“新亭对泣”“中流击楫”和“淝水之战”等典故, 或讽刺尖刻辛辣或决心克复中原或抒写必胜信念, 都与作者所表达的主旨有关, 加强了词情的表达, 丰富了内容 ,增强了气势。2 问:桂枝香念奴娇都写及长江, 但详略有异 . 说说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提示:桂枝香 中用斜阳 . 帆樯 . 彩舟 . 白鹭来衬托长江之美, 虽是秋

13、色却无萧瑟之感, 反而充满了生机与气势, 运用的是白描手法.念奴娇一词是突出了长江的险要, 借批判六朝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略与勇气来揭露批判现实中当权者凭借天险以求苟安的政策. 是以议论为主。3 问:这两首词都涉及了六朝故事和其他古代人物故事, 这对表达作品的情志有什么作用?提示:这些六朝故事和其他古代人物故事既可使词的语言精炼, 又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 增加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收到了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桂枝香中用了门外楼头后庭遗曲等故事, 对六朝统治者因为竞逐豪华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 , 发出了深沉的慨叹.念奴娇 用了三个典故自然充分地表达了自己

14、的情感。全词解读:这是一首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登临词。写景、怀古都为议论作准备,在议论中申明了自己鲜明的政见,表现出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主旨)开头两句,直接进入议论。登楼四望,不觉百感丛生,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 ?“此意”,即“恢复意” ,总摄全文,全词都是围绕这个主旨展开。与此相关的,还有对南北形势和整个抗金局势的看法。接下二句, 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错误主张的批判。 “鬼设神施” ,极言其险要。 然而这样的险要江山,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将它看作进取的凭借,反而错误地认为是天设的南疆北界。这是对当时的当权者的尖锐批判。“一水”三句,指出这样的地理条件,进可攻退可守,正是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可惜当朝者, 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胆略。接着借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来揭露南宋统治者苟安的思想实质是“只成门户私计”。原来他们媚敌主和,都是因为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