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3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43255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3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3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3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3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3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3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31)(总分95.91,考试时间120分钟)不定项选择1患儿女,出生后3天出现呼吸困难。查体:左胸腔内闻及肠鸣音,气管右移,舟状腹。X 线胸片检查:左侧胸腔内可见多个透光区。根据患儿情况,最可能的诊断是A. 膈肌破裂B.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C. 食管旁疝D. Morgagni 孔疝E. Bochdalek 孔疝2患儿女,出生后3天出现呼吸困难。查体:左胸腔内闻及肠鸣音,气管右移,舟状腹。X 线胸片检查:左侧胸腔内可见多个透光区。若采取手术治疗,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A. 疝孔大小B. 疝内容物是否发生绞窄C. 患儿全身营养状况D. 肺发

2、育情况E. 是否合并其他畸形A1/A2题型1. 男性,40岁,午后眼睑下垂伴复视2周前来就诊。胸片检查示纵隔影增宽,CT检查发现 前纵隔内6cmx4cm大小肿块。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A. 胸骨后甲状腺肿B. 神经鞘膜瘤C. 皮样囊肿D. 畸胎瘤E. 胸腺瘤2. 有关胸腺瘤哪个叙述不正确A. 好发于前上纵隔B. 可以伴有重症肌无力C. 有可能在细胞组织形态上为良性,但侵袭生长的恶性行为D. 手术切除胸腺瘤后,伴有重症肌无力都可消失E. 胸腺瘤手术治疗应完整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3. 气管、支气管囊肿属先天性疾病,下列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A. 气管、支气管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相似B.

3、 病情稳定,一般无症状C. X线检查可见随呼吸变化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D. CT扫描和MRI成像检查有助于诊断E. 主要采取手术治疗4. 以下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 压迫纵隔胸膜和肺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B. 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C. 压迫迷走神经出现霍纳综合征(Homner)D. 咳出皮脂样物或毛发为畸胎瘤的特征E.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5. 下列哪种肿瘤一般位于前纵隔()A. 心包囊肿B. 皮样囊肿C. 淋巴源性肿瘤D. 支气管囊肿E. 神经源性肿瘤6. 男性,45岁。双侧眼睑下垂2周,伴双下肢无力,晨轻暮重,无呼吸及吞咽困难。临床 诊断为重症肌无力。胸部CT

4、检查:前上纵隔有一大小约3.5cmx4.5cm实质性块状影,与上 腔静脉关系密切。此纵隔肿瘤可能性最大的是A. 胸骨后呷状腺肿B. 畸胎类肿瘤C. 胸腺瘤D. 淋巴瘤E. 神经源性肿瘤7. 男性,16岁,体格检查时透视下发现右侧胸腔内后侧第4胸椎旁有一大小为5cmx4cm的 肿块。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A. 胸腺瘤B. 支气管肺癌C. 畸胎瘤D. 神经源性肿瘤E. 胸骨后甲状腺肿8. 支气管囊肿好发于A. 前上纵隔B. 前纵隔C. 后纵隔D. 前下纵隔E. 中纵隔9. 下列对重症肌无力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 胸腺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C

5、. 骨骼肌易疲劳或无力,也可累及眼外肌及全身骨骼肌D. 手术治疗症状缓解率为30%40%E. 药物治疗常用抗胆碱酯酶药、激素、免疫抑制剂10. 畸胎瘤在纵隔肿瘤中最为常见。有关其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 多为良性,瘤内可有毛发、牙齿、各种腺体等组织B. 压迫及侵犯邻近组织出现胸痛、胸闷、咳嗽、气促C. 穿入支气管或肺,可致肺炎、肺脓肿,可咳出皮脂样物和毛发D. 可同时存在实性区和囊性区,而CT检查只可判断实性区E. 主要是手术治疗11. 其中可见骨骼或牙齿阴影的纵隔肿瘤是()A. 畸胎瘤B. 神经源性肿瘤C. 支气管囊肿D. 食管囊肿E. 恶性淋巴瘤12. 男性,45岁。双侧眼睑下垂2周,

6、伴双下肢无力,晨轻暮重,无呼吸及吞咽困难。临床 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根据患者情况,治疗宜采取A. 放疗B. 化疗C. 药物治疗D. 外科手术治疗E. 中医治疗13. 女性,40岁,因咳嗽、胸痛来医院就诊,胸片及CT检查发现中纵隔内有一大小为4cmx3cm 的肿块,光滑,密度均匀。其治疗原则是A. 化学治疗B. 外科手术切除C. 放射治疗D. 化学治疗后辅以手术切除E. 联合运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手术切除14. 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组织结构与器官的总称,关于其分界,下列不正确的是A. 纵隔前界为胸骨B. 后界为胸椎C. 以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的水平连线为界D. 上界为胸廓入口E. 下界为膈

7、肌15. 根据临床表现,将重症肌无力分为四型,以下哪型的表述错误A. I型:单纯骨骼肌型,症状局限于下肢B. Ila型:轻度全身型,有全身症状但呼吸肌未受累C. lib型:中度全身型,除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外,呼吸肌有轻度受累D. III型:急性暴发型,迅速出现全身肌无力,并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E. W型:晚期严重型16. 关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下列正确的是A. 病理分为神经鞘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及神经节细胞瘤B. 可因压迫不同组织、产生儿茶酚胺,产生血管活性肽出现不同症状C. X线检查、椎管造影、CT或MRI扫描有助诊断D. 采取手术切除,恶性神经源性肿瘤术后补充放射治疗E. 以上都是1

8、7. 对纵隔肿瘤诊断价值最大的检查方法是()A. 胸透B. 胸片C. CTD. B超E. 体层摄影18. 男性,45岁。双侧眼睑下垂2周,伴双下肢无力,晨轻暮重,无呼吸及吞咽困难。临床 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术中发现肿瘤已侵及心包,肿瘤的分期属于A. I期B. Ila 期C. lib 期D. III期E. W期19. 女性,25岁,胸闷、咳嗽1个月,痰中带有豆渣样物2天。胸片及CT检查发现右侧中、 后纵隔内有一大小为5cmx5cm的肿块,和右主支气管相邻,肿块密度不均,内有钙化影, 则最可能的诊断是A. 胸腺瘤B. 支气管源性肿瘤C. 畸胎瘤D. 淋巴瘤E. 食管源性肿瘤20. 根据纵隔间隙器官的

9、位置,按三区划分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 分为前、中、后三区B. 以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为前纵隔C. 气管、心包后方,包括食管及脊柱旁为后纵隔D. 前后纵隔之间有多种重要器官的间隙为中纵隔E. 中纵隔又称前后纵隔21. 下列对膈疝临床特点的概述中,不正确的是A. 根据病因分为创伤性、先天性与后天性B. Bochdalek裂孔疝,涉及呼吸、循环和消化三个系统,病死率高C. 创伤性膈疝常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和呼吸循环障碍D. 先天性胸骨旁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E. 有效的治疗是外科手术22. 胸腺瘤好发部位是A. 前上纵隔B. 前下纵隔C. 后上纵隔D. 后下纵隔E. 中纵隔23

10、. 男性,45岁。双侧眼睑下垂2周,伴双下肢无力,晨轻暮重,无呼吸及吞咽困难。临床 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手术恢复后,下一步治疗可采取A. 放疗B. 化疗C. 药物治疗D. 中医治疗E. 以上都不是24. 男性,18岁,体格检查时胸部透视发现上纵隔影增宽,CT示前上纵隔占位,则下列哪 项诊断是最不可能的A. 畸胎瘤B. 胸骨后甲状腺肿C. 胸腺瘤D. 心包囊肿E. 降主动脉瘤25. 由于纵隔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故纵隔内发生肿瘤的种类较多。以下特 点中,不正确的是A. 既有原发性肿瘤、也有转移性肿瘤B. 原发性肿瘤多为恶性C. 畸胎瘤和囊肿、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等多位于前纵隔D. 气管

11、囊肿、心包囊肿、淋巴瘤等常位于中纵隔及后纵隔E. 神经源性肿瘤食管囊肿多位于后纵隔26. 患者女,20岁。发热、咳嗽、咳脓痰及痰中带豆腐渣样物1天。X线胸片检查:心包底 左前侧有一直径7cm肿块,密度不均,内有钙化。最可能的诊断是A. 肺脓肿B. 畸胎类肿瘤C. 淋巴源性肿瘤D. 胸腺瘤合并感染E. 神经源性肿瘤27. 下列不是重症肌无力常见临床症状的是A. 眼睑下垂、复视B. 全身无力、咀嚼无力、面肌无力、颈肌无力C. 吞咽困难、呼吸困难D. 说话鼻音、声音嘶哑E. 进食呛咳、手指颤抖28. 后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是A. 畸胎瘤B. 神经源性肿瘤C. 胸腺瘤D. 淋巴源肿瘤E. 胸内甲状腺29.

12、 神经源性纵隔肿瘤好发于A. 前纵隔B. 前上纵隔C. 中纵隔D. 前下纵隔E. 后纵隔30. 男性,40多,胸片及CT发现纵隔肿瘤而入院治疗。在考虑治疗方案时,下列哪种肿瘤 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A. 神经鞘膜瘤B. 胸腺瘤C. 胸骨后甲状腺肿D. 淋巴瘤E. 畸胎瘤31. 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A. 肿瘤压迫纵隔胸膜和肺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B. 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C. 肿瘤压迫迷走神经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D. 咳出皮脂样物或毛发为畸胎瘤的特征E.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32. 患者男,40岁。上眼睑下垂伴复视2周。胸部CT检查:前纵隔内有一

13、 4.5cmx3.0cmx2.5cm 肿块。最可能的诊断是A. 胸骨后甲状腺肿B. 神经纤维瘤C. 淋巴瘤D. 畸胎瘤E. 胸腺瘤33.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当病情突然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或麻痹而致严重的呼 吸困难。有关其发生特点,下列正确的是A. 肌无力危象,即新斯的明不足危象,因药物减量诱发B. 胆碱能危象,即新斯的明过量危象,因用药过量发生C. 反拗性危象,多在长期较大剂量用药后发生D. 三种危象可用腾喜龙试验、阿托品试验、肌电图检查加以鉴别E. 以上都是34. 纵隔畸胎瘤好发部位是A. 前上纵隔B. 后上纵隔C. 前纵隔D. 后纵隔E. 中纵隔35. 男性,44岁,咳嗽,胸痛3

14、年,半年前曾咳出毛发,胸片示:右前上纵隔一圆形阴影, 内有钙化,右上叶近纵隔处小片炎性浸润,首选的处理是A. 纵隔肿瘤放射治疗B. 冷冻治疗C. 抗炎治疗D. 化学治疗E. 手术切除肿瘤,修补支气管或切除右上肺叶36. 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是A. 胸腺瘤B. 支气管囊肿C. 胸骨后甲状腺D. 皮样囊肿E. 淋巴瘤37. 以下对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病理分为神经鞘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及神经节细胞瘤B. 可因压迫不同组织、产生儿茶酚胺、血管活性肽出现不同症状C. X线检查、椎管造影、CT或MRI扫描有助诊断D. 应手术切除肿瘤,对包膜不完整的神经纤维瘤,扩大切除范围E. 恶性神经源性肿瘤术后应补充化疗38. 患者女,25岁。胸闷、咳嗽1个月。X线胸片检查发现上纵隔内有一直径约5cm肿块 影,随吞咽上、下运动。最可能的诊断是A. 胸骨后甲状腺肿B. 神经纤维瘤C. 淋巴瘤D. 畸胎类肿瘤E. 胸腺瘤39. 男性,18岁。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第6胸椎旁有一直径约6cm圆形肿块影。最 可能的诊断是A. 畸胎类肿瘤B. 胸腺瘤C. 气管囊肿D. 神经源性肿瘤E. 淋巴源性肿瘤40. 男性,20岁,汽车突然减速,前胸撞击方向盘。主诉胸闷、胸背疼痛2小时。体格检查: 上肢血压22/16kPa。摄片发现上纵隔影增宽,左侧胸腔积液。最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