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4291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雪说课稿A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

2、、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本课主要使用

3、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

4、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本课采用了沁园春 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

5、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

6、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四、说教学程序第一步、导入新课 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第二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第三步、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第四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

7、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一、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

8、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

9、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板书评古代帝王)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板书颂)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板书人民大众)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主旨)17你怎样理

10、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第五步、赏析全词 播放沁园春 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

11、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板

12、书设计:沁园春 雪景: 江山多娇 (望)评: 古代帝王 (惜)颂: 人民大众 (主旨)正音材料:沁园春(qn) 分外(fn)妖娆(ro) 稍逊(xn)数风流人物(sh) 素裹(gu)反馈材料: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能概括上阕内容的句子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能概括全词内容的句子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大河上下的意思不是黄河的上面下面,而是黄河的上游下游。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说必须在天睛时,才能看到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的景色。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望的内容是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的人物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首词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歌

13、颂当代英雄。词的下阕论今是为了评古,而评古今人物又是为了写景。全词主要是表现作者的爱国热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综合了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舞驰银蜡写得有声有色,把群山、高原写活了。雨说说课稿A一、说教材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达到背

14、诵这首情诗的目的。(一)雨说的叙述主脚是“雨”,它象征着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注意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二)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三)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朗读诗歌,整体

15、感知;品味诗歌,理解感情;展开想象与联想,与诗人进行感情沟通。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歌曲,师总结:这首歌是儿女对母爱的高度深情赞颂,同时我认为这首歌也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所作的真情告白。可是,同学们仔细品味过雨的诉说吗.(大多同学回答没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诗人郑愁予就送给了我们一首雨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1生用喜悦、轻快地语调朗读这首诗三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