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428321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掌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力目标:能根据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在全面客观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人生理想,并能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自强不息,实现人生理想;正确处理好近期奋斗目标和长远人生规划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主动规划人生,树立人生理想;愿意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全力以赴地实现人生理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理想的规划和理想的实现。教学难点: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教师调查了解学生的人生理想以及影响学生正确树立并实现人生理想的主要因素。2师生共同搜集与理想有关的名言警句、人物

2、、正确树立人生理想并努力实现人生理想的典型事例3教师搜集相应视频或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绘制人生规划树的精美卡片。【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自主交流、反思等。【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学生刚升入初中时,以及初中三年共同生活中留下的精彩瞬间。教师:同学们,时光如梭,转瞬即逝。眨眼间,三年的初中生活就即将成为过去。回首往事,同学们兴高采烈、蹦蹦跳跳的升入初中的那一幕幕,就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伴随着时光的飞逝,同学们也一天天长大起来,成熟起来。在这大家即将告别初中生活,继续踏上新的人生征程的时候,老师特别想问问大家,面向未来,你的人生道路将走向何方?今后的人生道路,你准备怎样一步步走过?

3、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册书的最后一课第二十三课走向未来。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共同思考解决上述问题。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现在有能力也应该设计理想、规划人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自强不息,努力实现人生理想多媒体呈现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顺序。教师对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及其逻辑顺序作整体介绍,以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针对性。板书:一、志当存高远教师:在我们正式学习本课的相关内容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则关于人生理想的跟踪调查报告。并请大家思考一下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环节一:调查报告,引发思考多媒体展示:有关学者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进行了长达25年的

4、跟踪调查。调查的主题是人生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期的目标。那些有清晰而长期目标的人,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奋斗,25年之后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物;那些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的生活,但是没有突出的业绩;那些没有目标的人,都很不如意,有的还常常失业。活动:上述研究结果及教科书第172页周总理的故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上述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理想及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就像列夫托尔斯泰说的那样: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人生需要理想。

5、理想就像罗盘,引导人生航船的方向。远大的理想决定着生命的宽度和质量。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宽阔、理想有多高远,他的人生就有多精彩,进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教师:三年前刚升入初中时,不少同学对理想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三年即将过去,你当年那些理想的实现情况怎样?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对它们作了适当调整?环节二:课堂活动回想当年活动:学生回忆、交流三年前自己最初的理想及其初步实现情况。本活动通过回忆早期的理想及其实现情况,引导更多的同学重新审视、修正、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教师:三年前不少同学对理想的探索和思考,多数还停留在朦胧和浅显的层次上,也有部分同学可能还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理

6、想和今后的奋斗目标。三年过去了,伴随着大家一天天的长大和成熟,大家对自己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也具备了规划人生的能力。在即将结束初中生活,踏上新的人生旅途的时候,我们真的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理想,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么,我们今天规划人生、确立个人志向时,应该把握哪些原则,注意什么问题?希望大家能从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身上得到有益的启示(过渡至下一环节)。环节三:“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活动: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袁隆平,或教师介绍袁隆平的相应人生经历。多媒体展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老师带领下到森林园艺场去郊游,看到到处是花花草草,红

7、红的桃子挂在树上,葡萄一串一串,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但当时只有七岁的袁隆平自然不会想到,后来坚持做了一辈子农民,不是因为田园风光的美好,而是因为被农村生活的艰难震撼。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教书,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栽培。1960年,我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一天中午,袁隆平走出校门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群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都脸上堆满了忧伤。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感到了“饿殍”两个字的刺痛,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 意识到只有水稻才是农民的救命粮。于是,暗暗立志要为中国农民、要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点贡献,开始了

8、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苦历程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已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账,只每年生产的稻谷就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为此,袁隆平也荣获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等一系列荣誉,被人们誉为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本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的人生经历并交流感受,进而明确在确立个人志向时,应该像袁隆平那样把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人类前途结合起来,把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教师:至此,通过前期的探讨交流,可能很多同学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了更为深入地思考。那么,大家都

9、确立了怎样的人生理想?同学们能否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未来,为大家展现一下自己的人生理想?环节四:梦想剧场畅想未来本活动引导学生在充分思考自己人生理想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自制道具或服装,以自己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10年或20年之后的自己,互相启发,以树立远大的志向。环节五:绘制理想树,规划五彩人生学生课前准备若干精美的纸张或卡片,为自己设计一张或两张理想树,在理想树上绘制出自己10年或20年后要实现的人生理想。活动建议:1引导学生以此为契机郑重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规划人生,而不要将其简单视为课堂小游戏。2理想树绘制完成之后,教师可利用一定时间分小组进行交流,彼此交换意见;鼓励学生听取师生忠告

10、,作适当的调整。3在小组进行交流活动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取他人对自己未来的设计,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不要随意批评、指责4建议学生珍藏这张理想树,在人生重要的关口用理想来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创造美好未来!环节六:“树下”沉思本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确定人生理想实现的可能性、理想同现实之间的差距、怎样正确处理理想同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过渡至下一板块的学习。板书:二、理想与现实教师:理想蕴含了我们对未来的美好畅想。但是,理想的确定和实现都离不开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现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今天确立和实现理想所无法回避的话题。方案一:课堂辩论赛“扫一屋”同“扫天下”

11、本活动“扫天下”代表的是远大的理想,而“扫一屋”则是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以辩论赛为载体,通过学生辩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理想与现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理想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理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2)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2要使理想变为现实,就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做好每天的事。方案二:日本马拉松选手的制胜秘籍多媒体展示: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

12、说:凭智慧战胜了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是在故弄玄虚。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次夺冠。记者又请他谈经验。他还是回答:用智慧战胜了对手。记者对此深感迷惑。十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自传中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做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

13、0多千米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活动:1山田最初将目标设定在终点线外的旗帜上时,只跑了十几千米就已经疲惫不堪。这对我们确立人生理想有何有益的启示?2当山田发现原来的方式并不能够帮助自己成功时,马上进行了调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对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何启发?板书: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师: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在实现理想的征程中我们还可能会遭遇各种困难、挫折甚至是打击。当这些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直面人生的考验?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两位驴背上的兄弟,看看他们是怎

14、样迎击成长道路上的风风雨雨的。环节一:观看视频驴背上的希望多媒体展示:李佐鹏、李佐斐两兄弟居住在宁夏固原原州区甘城村。他们的家乡是宁夏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500元。两口窑洞、一头黄牛、几亩黄土地是一家四口人全部的财产。两兄弟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由于常年的劳动,父母均患有严重的疾病。但是,兄弟俩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为了分担父母的压力,也为了免于辍学,兄弟俩自小学开始便从十多里外的山沟往家抬水(上了初中有了一定的体力,就赶着毛驴去驮水),弄回来的水除了满足自家需要外,多余的就卖给别人,然后用卖水的钱买一些书本、铅笔。每天天还没

15、亮,兄弟俩就起床,拉着驴子,和母亲下地干活,干完活再去上学。上学期间,家中每天只能给他们俩一块钱的饭钱,一杯白水、两个馒头往往就是他们俩一天的饭。他们吃的馒头是母亲从几百里外捎来的,夏天怕馒头变质,母亲就晒干捎来,他们用白开水泡着吃。但是,苦心人,天不负。在2006年的高考中,他们兄弟俩分别取得了527分和494分的成绩,被大连海事学院和成都理工大学录取,在姚明等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活动:1李佐鹏、李佐斐两兄弟有着怎样的人生志向?2他们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兄弟二人是怎样面对这些困难的?3看了这则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本活动培养学生勇敢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挫折和打击,自强不息的精神。环节二:情感升华活动:学生互相写一段有关理想的人生寄语,互赠留念。本活动目的在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使学生互相鼓励,激励学生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环节三:教师寄语,结束学习教师小结:同学们,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随着一张精致的毕业照定格为人生道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将成为同学们人生道路上一段美好的回忆。人生追求无止境。初中生活虽然即将结束,但更为广阔的人生空间也展现在我们面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同学们在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的征程中,能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天的事情,直面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努力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