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分享计划讲解学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428316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益分享计划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收益分享计划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收益分享计划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收益分享计划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收益分享计划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益分享计划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益分享计划讲解学习(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收益分享计划目录.1 浅谈收益分享计划.2收益分享计划的基本概念.3收益分享计划的渊源.3收益分享计划的类型.4 )Scanlon plan(一)斯坎伦计划(.4 .)Rucker plan(二)拉克计划(Improsharing (三)生产率提高分享计划(.5 ).5收益分享计划的哲学.5 (一)公平.6 (二)认同.6 (三)参与.6 (四)承诺.6收益分享计划的基础作用.7收益分享计划的发展特征.9 . 参考文献1收益分享计划的基本概念年代, 30 世纪 20 收益分享的管理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薪酬或激励计划,它兴起于被认为是一种主要基于小型群体或团队的绩效薪酬形式,主要关注由于

2、生产率提高、质量改善或成本节约所产生的团体收益在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分配。在一些场合,它又被称为生产率收益而是鼓励员工努 , 分享计划。它不同于利润分享计划将标志组织绩效水平的利润作为分享对象力达到组织的生产率目标,包括提高既定时间的产量或是减少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或节约完成全部工作的总体时间等。收益分享计划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一)与绩效改善相关。大多数的收益分享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改变雇员的行为来改进绩效。例如通过劳动成本的节约来提高生产率用次品率降低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节约生产材料 ,的成本等。(二)以绩效测量为基础。大多数收益分享计划是以一些过去的绩效为测量基础的,但现在的趋势是倾向于把奖金建立

3、在绩效的过去值和期望值的综合基础之上。用过去的绩效值的优势在于它容易建立起信用,员工们可以更容易地接受绩效的期望值,因为这是基于过去他们所取得的绩效。(三)与全部或大部分雇员一起分享。大多数收益分享计划包括全部或大部分的雇员或者团队或者小团体。团体一般是指一个生产班组、工作部门、事业部或分厂等相对稳定的公司属下的规模不等的工作单位。在该团体的成员中,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参与决策的制定和问题的解决,相互依赖和合作,共同分享由预定目标实现所产生的收益。(四)与雇员参与相关。大多数但并不是全部的计划都包括相当多的雇员参与其中,因员工可以更了解公 , 为计划的重点是强调发展更好的合作、沟通、团队协作和

4、信任。通过参与越清楚问题所在 ”,这样就可以找出解决方案。计 , 司的实际情况,正所谓 “离实际越近的人划鼓励大多数或者全体员工通过共同努力来达到公司的生产率目标,并且是员工和公司能够共同分享由于这种努力所产生的成本节约收益,最终起到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忠诚度的作用。收益分享计划的主旨就是通过让员工参与从而提高公司的绩效,它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双赢的手段。(五)非个人导向。因为收益分享通常定位于大的团队,一般个人导向系统会排除在外,但并不是一票否决,例如计件工资率。(六)详细准确的定位。大多数的收益分享计划都是详细准确定位的,例如在单一车间中进行管理。个人薪酬激励计划、收益分享计划与利润分享计划的

5、比较1表格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个人激励计划直接、间接和辅助人员或 直接、间接和辅助人员正式的直接劳 覆盖范围2全体人员 动力团体 对象定位团体 个人会计学 测量的学科属性会计学 工业工程周、月(最典型)、季支付周期 年、经营周期或更长 天、周、月度、年或收益产生周期即时 支付方式即时或延期即时不加入 与基本薪酬关系加入或不加入不加入总的直接和间接劳动力成测量内容 公司利润 产品数量本和其他成本广泛、深入员工的决策参与参与程度低没有或有限典型的参与式管理导向 参与式 倾向专利聪明工作 工作导向 聪明工作卖力工作聪明工作 动机导向 聪明工作卖力工作从物质到认可、参与和社从物质到认可、参与和社物

6、质、安全 满足的需要交全方位 交全方位. Industrial JLross, WarrenChauck. Gainsharing in theUnited StatesTimothy资料来源:: 9.)2(Management, 2006收益分享计划的渊源19 有学者认为收益分享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罗马文明时期,也有学者认为其历史可溯及世纪 20 世纪,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激励薪酬形式,它形成于年代的斯坎伦计划。 30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收益分享计划作为一种群体激励薪酬形式,是作为个人绩效激励薪酬计划的补充而逐步完善的。基于个体绩效的奖励项目容易造成员工之间的不良竞争,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甚

7、至反而致使一些关键岗位员工的抱怨、反感乃至离开公司。收益分享计划的产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著名的霍桑试验以及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了员工动机、需求、参与、合作以及组织承诺的重要性,需要年的经济危机使很多企业面临资本稀缺、成本19331929 重新认识员工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和生产率下降的窘况,迫切需要进行管理变革。于是,顺应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新的绩效激励年代是收益分享制度的鼎盛时期,50 世纪 20 年在美国诞生。1930 形式 收益分享计划于年代开始得到更广 90 年代再度兴起, 80 年代中后期和 70 年代早期出现衰退, 70 年代至 60泛的应用。收益分享计划的

8、类型收益分享计划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实施类型:3) Scanlon plan (一)斯坎伦计划(年提出,是收益分享计划的原型。1930)在Joseph Scanlon该计划由约瑟夫 斯坎伦(为了克服当时的经济危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时任工会主席的斯坎伦提出劳资合作计划。计划强调如果通过劳资双方的努力,在维持产出水平不变的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员工就可以分年代中期,斯坎伦又提出了一种以工资总额与销售总额的比 40 享成本降低之后的收益部分。余年来,斯坎伦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成为人力资源开 60 例数来衡量工资绩效的办法。发管理的一种经典模式。斯坎伦计划中提出了明确的生产率标准,并建议成立生产管理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以促进员工参与管理决策。因此,斯坎伦计划有非常强的员工参与的特征。斯坎伦的奖金计算程序如下:)确定收益增加的来源,通常用劳动成本的节约来表示生产率的提高,用次品率降低来 1表示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材料等成本的节约。)将上述各种收益增加来源的收益增加额加起来就可以得到增益总额。 2)提留和弥补上期亏空。3)确定员工分享增益的比重,并根据这一比重计算员工可以分配的总额。 4)计算员工可以分配的增益总额与参与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